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联合解读电话会纪要

  宏观组

  信号一: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政策定调积极,提振信心、加大调控力度。本次会议在党换届完成、“第二个百年”开局时点召开,对明年定位高,“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质和量提升。为此,会议强调“坚持发展”,坚持尊重规律、底线思维、“两个不动摇”等,提振发展信心;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形成政策合力,财政加力、货币配合。

  信号二:压制信心的四大领域,房地产、防疫、民企和平台均有积极表态。防范化解风险和扩大内需两大方面涉及房地产,“房住不炒”不变下,强调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针对疫情变化,中央进一步明确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顺利渡过流行期。针对“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中央“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切实落实“两个不动摇”。进一步地,中央对平台企业定位继续优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不再提及“红绿灯”、“整改”等。

  信号三:着力扩大内需,消费优先、投资加强,政策引领新时代朱格拉周期。中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既是完成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的关键之一,也是中长期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的短期安排;抓手包括:促进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和增加收入,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重大工程、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补短板项目等是投资加强的重要方向,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产业政策发展与安全并举、紧迫性提升,或开启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元年。

  策略组

  会议提振市场信心。

  房地产和平台公司的表述成为市场焦点。首先,房地产方面,短期政策思路仍围绕保交楼等目标展开,首次提到推动行业重组并购。中期政策思路并没变化,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其次,今年以来高层对平台经济的表述持续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是对平台型公司的新的定调。

  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重申国企改革,市场化机制运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这是对“两个毫不动摇”的非常明确的表态,对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政策红利期持续验证。

  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后续重点聚焦产业政策新方式。重点着力点仍在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科技、产业和金融循环,后续如何落地值得关注。后续在大制造和大科技领域的产业政策可能是后续市场方向的重要指引。

  科技政策: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单独列出一段来论述科技政策。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对A 股而言,国内政策红利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期,双期叠加,内外共振,A 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后续产业政策方向是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政策催化是后市走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当前,防疫政策、地产政策和部分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对相关板块的二阶拐点交易预期较强。但需要指出的是,后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于后续一阶拐点存在强预期部分落空。市场风格上有望演绎“先大后小”,注意后续大小风格切换的节点。

  固收组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会议通稿,我们认为 2023 年有五大看点值得重点关注。

  看点一:明年经济不悲观,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经济形势研判:对经济形势的研判与 2021 年保持一致,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三重压力叠加,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政策合力效果将持续显现,2023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预期不悲观。

  经济目标前瞻:2023 年是二十大后开局之年,为实现经济的平稳开局,我们认为明年经济目标或定在 5%左右。

  提振经济信心:相较去年,2022 年会议通稿中多次提到发展信心,我们认为 2023 年经济工作将从改善企业、居民、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大力提振民营经济及平台经济市场信心,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看点二:总量政策不退坡,结构性政策及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是重点

  政策目标:从 2021 年的“六稳、六保”工作简化为“三稳”,稳增长诉求凸显。

  政策要求:相较于 2021 年,2022 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政策力度不退坡,同时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我们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或为 2023 年重点,降准降息空间有限。

  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023 年赤字率或保持在 3%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达 3.85 万亿元。

  看点三:扩内需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力度,消费或为 2023 年经济主要变量

  2023 年扩内需:明年的重要工作中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我们认为将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投资仍为宏观政策的主要抓手,或依然保持高位运行。明年经济的变量或在消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看点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

  顶层设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制度保障: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产业为本: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在提升传统产业地位和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压实责任:今年工作会议进一步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看点五:地产、隐性债务、金融防风险仍为主线

  防风险的重要性:发展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并重,2023 年防风险仍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地产风险:明年地产防风险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保交楼工作,通过专项贷款、重组并购等多方式确保保交楼顺利完成;第二部分是优质头部房企流动性风险及债务风险纾困,通过三支箭等多重工具,后续不排除国企民营重组;第三部分是违约/展期房企的债务解决,短期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软着陆“,未来解决方式值得关注。

  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在隐性债务化解 10 年政策周期下,禁止新增、化解存量仍是近几年工作主线,明年重点关注弱区域债务滚续压力下的债务重组舆情。

  金融风险:地产及隐性债务风险仍主要聚焦在金融系统,需关注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情况,各地金融机构合并重组。

  金融组

  (1)从常识看,银行的净资产 = 资产 - 负债 = (贷款总额 - 拨备抵减项)+其他资产净额-负债。市场给银行股定价小于其净资产(银行业整体 pb 估值为 0.48),一是因为信用风险预期,二是因为负债下降空间很小。存量信贷在外部坏境边际恶化时,会严重侵蚀净资产造成账面价值失真,因此预期恶化难以阻断。房地产下行预期持续压制银行股,开发贷款风险暴露、断供、以及按揭利率下行等,均有可能导致盈利收缩甚至破产,银行股年初到 10 月末下跌明显,股份行表现更是惨烈。银行指数在 5 月份和 8 月份分别因疫情的边际好转和三季报业绩小幅反弹,但趋势仍然向下,预期差仅决定短期的波动幅度,无法解除行业层面的负面预期。

  (2) 近期板块走强定价的是政策升级,而非单一政策本身。由于对收入负面预期和人口增速下滑的长期因素的担忧,市场对地产政策出台的实际效果一直存在分歧。从大行 6000亿元涉房地融资支持、第二支箭、地产十六条、保函置换、2000 亿无息再贷款、最后到各大行定向提供信贷支持,地产政策持续升级。交流过程中,针对每一个政策的质疑都会存在:例如,大行 6000 亿涉房支持用途和完成度没有硬性约束;第二支箭资金来源如果是银行再贷款,1:10 左右杠杆,再贷款部分的成本节约,也无法实质性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地产十六条落地中仍是市场化原则救助项目,而不是救助企业。但是,银行板块在分歧中不断走强,因为通过不断升级的政策出台,预期恶化的过程被终止,地产企业大面积破产的风险明显减小。对于银行而言,涉房不良贷款的集中暴露风险同样弱化了。前期超跌的背景下,预期反转足以带给板块足够的弹性,领先于基本面变化。

  (3) 就本次中央经济会议,强调风险思维的同时,又维持了地产融资和财政发力两个支点,有望推动信用派发渠道疏通:第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 化解存量。第二,房地产表述中,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风险可控。

  (4) 银行:首推招行和宁波,其次是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超跌的招行和宁波行,前期历次利好推动板块反弹时,二者涨幅均靠前,超跌是市场共识,但是缺乏持续推动上涨的力量。本次一系列地产政策不断升级,是时候结束预期的摇摆,凝聚向上的共识。

  (5) 保险:从长期看,寿险过去十年经历了上行和下行的两个周期,目前处于下行周期的底部。2022 年以来,主要的几家寿险公司的负债端增速已经企稳,从月度数据来看,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太平,月度保费 2022 年以来都是底部震荡区域。市场的短期担忧集中于投资端,因而近期内表现基本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一致,基本面上仍取决于地产政策。政策的不断升级推动有利于推动估值修复。

  地产组

  1) 支持住房改善位于扩大内需之首,房地产支柱产业定位未变。①本次会议在明年经 济工作重点方面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要点,而在扩大内需方面,将“支持住房改善”放在了首位。我们认为这印证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地位仍未改变,明年经济 的复苏离不开地产销售的改善。②当前地产销售仍处于加速下滑阶段,仍需更多宽松政策助力复苏。

  2) 未来需求侧宽松政策预计范围广、速度快、力度大。供给侧政策已接连出台,后续关键是销售需企稳复苏,购房者信心和预期需修复。我们预计未来需求端政策将围绕维持量价稳定、恢复居民对房地产保值增值的预期展开,包括但不限于四限政策的放松、政府购房、贷款利率和额度支持、购房补贴契税减免等。

  3) 保交楼是首要任务,政策落地速度和效果皆可期。今年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保交楼”,我们认为这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此的高度重视,持续出台的保交楼政策的落地速度和效果皆可期。

  4) 因城施策、房住不炒仍是中长期指引,推动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①各城市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方面有差异,导致各自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如人口持续流入的高能级城市问题是有效供应不足,而低能级城市则在于供给过剩,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政策难以解决根本性矛盾,须坚持“因城施策”。②旧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管理制度以增量为主;而新模式发展背景与旧模式不同,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过渡,增存并重、租售并举或是其核心。

  投资建议:

  推荐改善型产品为主的房企,比如建发国际、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等;同时也看好在一二线城市布局较多的头部央国企,比如中国海外发展、招商蛇口。

  传媒组

  我们认为,目前互联网行业已过最困难的时刻。

  从政策面来看,近期监管提到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发展。同时,几日前中美在审计底稿问题上也收获较大进展,中概股退市风险有效降低。

  从业绩层面看,随着线下出行的恢复,对互联网本地生活类业务利好较大。同时,随着消费情绪的修复,互联网广告类业务的业绩也将获得改善。

  食品饮料组

  我们认为本次经济会议对于食饮板块而言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1)恢复和扩大消费对应的直接促进指引;2)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经济预期向好对消费的间接促进作用。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对应在当前食品饮料消费中恢复链条的加速消费情绪回暖+超额储蓄向消费力释放,前置的场景修复要素在近几周已经加速落地(各地加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显示:1~11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0.1%,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 0.5%,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5.4%。食品饮料板块同餐饮链条具备强相关,今年在外部风险扰动下消费场景间歇性影响较强,居民侧超额储蓄意愿较强,对应消费情绪及消费力恢复承压。但整体而言,管控对于食饮该类餐饮服务性消费而言的影响会逐渐消退,情绪侧的至暗时刻已然过去。预期先行,往后看需求环比改善+成本端压力逐渐释放的主逻辑会更明确,叠加往后基本性板块对于经济修复的促进,我们仍看好右侧恢复逻辑下板块的投资机会。

  目前持续首推白酒板块,包括确定性高端酒(茅五泸),区域 alpha 受益的区域酒(洋河、古井),以及 23 年及往后弹性突出的次高端酒(汾酒、舍得、酒鬼等),核心标的量价齐升逻辑建议重视。此外,重视餐饮恢复受益下啤酒及调味品板块投资机会,以及餐饮供应链、零食龙头改革成效的持续兑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风险、区域市场竞争风险。

  医药组

  一、会议内容解读

  1、保民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趋于均衡,保生育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2、疫情防控,保就医用药,保护重点群体。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二、主要观点

  1、产品端’

  ①看好儿科、呼吸科、慢病、抗肿瘤用药的持续产品升级、产品线丰富

  ②看好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创新疗法等生物科技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上游:

  ①看好包括科研试剂、原辅料、包材、高质量原料药等相关产业产业升级、国产替代

  ②看好装备设备、科学仪器领域的国产替代。

  3、医药新基建

  4、医疗服务消费升级,包括养老服务体系、生殖健康服务

  医疗组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整体经济环境改善,积极看好医疗板块在 2023 年业绩和估值实现双重修复,重点建议关注消费医疗疫情后修复和放量逻辑,眼科、口腔、消费医疗器械、生长激素、二类疫苗等细分赛道增长前景。此外,院内医疗流量持续修复,预计将带来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等领域的业绩修复,局部地区疫情影响带来的医疗需求积压有望逐步释放出来。

  【院内诊疗需求恢复】院内择期术式过去受疫情压制明显,但消化内镜诊疗、血管介入、心律失常等国内患者潜在需求体量每年依然保持增长,随防疫政策逐步优化有望实现逐步恢复。板块集采政策悲观情绪逐步出现拐点,有望迎来估值进一步修复。

  重点公司:南微医学、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微电生理、乐普医疗

  【体外诊断】防控政策变化,有望带来院内诊疗流量的修复,对于一直受影响的体外诊断常规业务有望持续修复,如化学发光、伴随诊断等试剂销量有望提升。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艾德生物、安图生物、新产业

  【消费医疗疫后修复】随防疫政策逐步优化,家用器械使用场景增多,呼吸机、制氧机、血氧仪等产品需求增速有望提升;核心公司线上销售增速逐步回暖,家用医疗器械需求有望迎来拐点。随疫情逐步受控,前期受到一定程度压制的医疗服务终端的消费医疗需求有望逐步释放。看好医疗服务终端的角膜塑形镜、离焦镜、低浓度阿托品等产品的持续放量。近视防控监测和干预举措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出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防控综合干预,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近视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同时,近视防控手段逐渐多样化,有望带来眼科消费医疗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

  重点公司:鱼跃医疗、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明月镜片

  【药店板块】防疫政策优化,感冒发烧类药品销售确定性提高,显著的引流作用将进一步提升销售额。药店板块业绩释,放叠加低基数(去年同期医保系统切换+四类药限售),头部药房确定性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国民健康意识提高,药店的健康与服务属性凸显,具备不可替代性,是长期价值突出的确定性赛道。

  【中药板块】投资逻辑看好感冒止咳类药品进一步放量,带动相关中药公司业绩提升。随疫情管控措施的进一步科学精准,感冒药止咳药类产品销售获将进一步增加,叠加去年管控之下药品销售低基数,我们看好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相关公司中成药业绩持续提升。

  【医美板块】投资逻辑三季度以来医美线下门店的逐步放开,上海等地上半年延期需求逐渐释放,消费人次恢复性提升,头部企业业绩逐步反弹。随疫情管控措施的进一步科学精准,线下客流量恢复趋势进一步提高,华东医药少女针、爱美客濡白天使等在去年相继上市,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培训医生数量和渠道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医美产品有望进一步放量。

  重点标的:爱美客、华东医药、华润三九、达仁堂、益丰药房、健之佳。

  【医疗服务板块】政策延续支持态度,监管职责强化背景下利好行业龙头。优质社会办医机构是对公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选择,建议重点关注长期高效率运营、医疗质量优异、品牌效应突出的专科医疗服务龙头企业。医疗服务板块企业普遍存在因疫情影响暂停营业、限流营业或就诊难度增加的状况,患者流动和医生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线下诊疗有望快速复苏,弥补前期受损业绩。考虑到 21H2 以来多家公司业绩基数较低,建议关注板块整体修复机会。

  重点公司: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固生堂、通策医疗、锦欣生殖等

  新能源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认为将进一步提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后续规划建设过程中,获得政策层面持续大力支持的确定性。

  涉及的主要细分子行业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等等。

  光伏和陆上风电在我国均已实现平价上网,后续的目标是光储平价和海上风电的平价上网,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配套的特高压输出线路、以及储能商业模式的形成,都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因此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在我国仍然离不开顶层设计上的强力支持。

  近期新能源板块因市场热点转移调整幅度较大,但行业基本面仍然在预期范围内运行,尤其是光伏方面,随元旦春节临近,产业链去库存和终端安装高峰接近尾声驱动产业链价格开始下行,整体下跌节奏符合预期,且上游硅料/硅片降幅较电池片/组件更大,有利于电池片供应商及一体化组件企业Q4 盈利表现。展望后续,组件企业 Q1 在手订单饱满,且主流订单价格普遍位于 1.8-1.9 元的合理区间,随年底去库存完成,产业链价格有望随春节前生产原料补库、以及节后产业链开工率全面回升而企稳,组件端开工率有望从 2 月开始实现月度环比转正。

  近期市场对新能源板块可谓“既有远虑又有近忧”,我们认为已经将短中长期的各种“不确定性”以普遍偏悲观的假设price in 到股价中,板块估值已显著下移。新能源板块的历史走势多次证明:“强基本面背景下的情绪低迷阶段正是布局良机”。后续一个季度内的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Q4 业绩前瞻超预期、产业链价格阶段性止跌企稳、组件排产环比转正、 Q1 需求强度超预期等。

  重点推荐:储能(阳光、宁德、南都、上能、林洋、科陆 等)、一体化组件龙头(隆基、天合、晶澳、晶科、通威、中环)、设备(奥特维、迈为、高测、金辰、捷佳 等)、电站 EPC/运营商(阳光、林洋、晶科科技),高景气辅材(石英、欧晶)等方向,同时建议关注海外自建产业链主线:设备+自动化/能耗优势制造商(TCL 中环、协鑫科技 等)+北美本土龙头供应链(金晶科技),以及调整充分、长期价值突显的核心辅材龙头(胶膜、玻璃:信义光能、福莱特、福斯特、海优 等)。

  电车组

  1、会议提出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可期。首先从现有政策架构来看,现有的政策组合是购置税减免+财政补贴,目前购置税减免明确还会延续,购置补贴是否延续以及如何延续值得期待。另外,新能源车下乡等针对特定市场或者目标消费者的支持政策也是可能的选项。

  2、作为最重要的可选消费赛道之一,电车板块目前的核心矛盾来自于市场对 23 年需求增长置信度的担忧。若市场的经济衰退预期扭转成经济复苏预期,需求端置信度会大幅度提升,板块的逻辑量价逻辑都将发生变化,23 年 Q1 将是终端景气度的核心验证点。

  3、抛开刺激政策是否能锦上添花,电车的成长都是确定的,按照产业链运行规律配置就行,并不需要去博弈政策。电车产业链有自己的供需、竞争波动规律,目前产业正在从产能竞争转向成本和新技术竞争,围绕新技术、龙头、国产替代三大方向布局。新技术包括电池新技术(如芳纶隔膜、钠离子、PET 等)、新配置(空气悬挂等);龙头包括低成本优势龙头(如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等)、龙头主机厂供应链(特斯拉和比亚迪);国产替代(被动安全和光刻胶等)。

  机械组

  看好明年通用机械需求复苏,首推工业母机

  明年通用机械的需求有望迎来显著改善,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叉车、机床、机器人、激光设备等通用机械产品由于下游应用广泛,和制造业的整体景气度关联度很高。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明年制造业投资的信心恢复,新一轮的资本开支有望拉动通用机械需求进入上升通道。同时,全球竞争格局重塑,尤其欧洲的地缘冲突和能源成本上升,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我们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和全球份额的提升。建议关注工业母机、数控刀具、激光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板块。

  再提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关注工业母机和核心零部件。会议指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设备源头,但是我们高端机床、高端数控系统的进口依赖度高达 90%以上,是亟需国产化的领域。建议关注国产五轴机床龙头科德数控、国产数控系统龙头华中数控,通用机床领先企业海天精工、国盛智科、纽威数控,以及国产锻压机龙头合锻智能。

  金属组

  电解铝:国内产能已达红线,需求端地产相关政策有望带动需求逐步回升

  供给:截止 22 年 11 月,国内电解铝变成产能 4526 万吨,运行产能 4059 万吨,22 年以来行业平均开工率为 90.41%,单月最高到过 93.1%。如果按照今年可以全开满的 93%的开工率计算,23 年国内电解铝产量最多可达 4200 万吨左右,但是电解铝产能向西南地区转移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水电富集区相关电力紧张因素每年会季节性发生,导致电解铝实际开工率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平,最终导致供给不及预期。海外电解铝新增产能方面,未来几年除了中国企业出海印尼建设电解铝产能外,其他地区新增产能有限,今年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电解铝产能减产接近 150 万吨,明年随着能源问题缓解以后会有所复产但是进展会较为缓慢。

  库存:截止 22 年 12 月中旬,全球电解铝显性库存 96.59 万吨,其中LME库存 48.39 万吨,国内社会库存 48.2 万吨,库存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对铝价形成支撑。

  需求:今年全年,国内电解铝消费总体偏弱,22 年 11 月铝型材开工率 37.95%,低于过去五年历史均值的 56%,主因地产竣工走弱导致的建筑铝型材开工率大幅下滑。另外,今年下半年铝材出口利润走弱导致铝材净出口数据连续三个月走弱。这一背景下,国内电解库存依然维持去化,说明国内电解铝消费韧性依然较强,明年随着保交楼等地产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实施,叠加前几年新开工传导至竣工环节的预期,预计建筑铝型材开工率存在大幅回升的动力,有助于国内电解铝下游消费逐步修复。

  成本:进入 2023 年,有色金属行业加入碳排放市场时间渐进,叠加后续国内氧化铝相关产能控制措施,我们预计电解铝成本端会由今年的平坦化过程逐步变为陡峭化过程,具备产业链一体化和电力成本优势的相关标的将更为受益。

  建议关注:(1)中国铝业:与云铝股份消除同业禁止而进行的资产整合;中国铝业上市公司变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企业,且其氧化铝产能刚好与云铝股份电解铝产能对应,可实现自给自足,以前部分拖累有望消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估值体系下的央企估值修复;中铝体系内仍存在 50-60 万吨合规产能指标,是为数不多的成长标的。(2)云铝股份:与中国铝业消除同业竞争;云南水电铝成本优势。(3)神火股份:煤炭+电解铝双主业弹性标的,电池铝箔逐步投产。(4)天山铝业:新疆电价优势叠加产业链一体化,拓展电池铝箔利润增长极。(5)明泰铝业:当前估值低位且逐步向新能源领域铝材切入。

  电子组

  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扩大内需、投资加强,在电子半导体领域,对消费电子、汽车三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看好明年消费需求回暖,并长期看好车用、服务器用及工业用芯片的主逻辑,关注由弱转强赛道切换的标的。

  智能汽车方向,我们长期看好车用半导体的成长性,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车用半导体使用量越来越多,对应车用算力芯片、CIS、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等均有大幅的提升。根据 Gartner 数据,2026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7827 亿美元,2021-2023 年 CAGR 5.6%,其中增速最快的领域为高性能运算,将从 5 亿美元增长到 101 亿美元,CAGR 160.6%,其次是汽车电动化,CAGR 25.2%,ADAS 排第三,CAGR 22%。

  赛道一:关注国内电子半导体厂商中逐步由消费向汽车、泛工业及服务器等强应用领域切换的重点标的:1)“车”及泛工业主线:纳芯微、圣邦股份、北京君正、兆易创新、国芯科技、思瑞浦、雅创电子、韦尔股份、思特威。2)“服务器”:澜起科技、聚辰科技。

  车载连接器:我们看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拉动连接器行业需求,国内连接器企业国产化率提升、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张,继续推荐车载连接器行业,推荐瑞可达、维峰电子、电连技术、永贵电器等。

  车载光学:智能驾驶方兴未艾,车载光学持续升级。2020 年全球单车搭载摄像头数量仅 2 颗,新势力车型搭载摄像头数量普遍达到 8~13 颗,未来 5 年行业CAGR 达 40%。长期看好光学龙头舜宇光学科技(车载光学收入占比 8%,车载镜头全球市占率超 30%)、联创电子、宇瞳光学。

  车载显示:短期来看,我们看好汽车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对显示屏需求的拉动,长期来看,我们看好屏厂借助屏幕资源向下游车载显示系统领域延伸、抢占千亿级市场中传统tier1 的份额。长期看好京东方精电、宸展光电。

  消费领域:2023 年关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根据 IDC 的数据,2023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4.8 亿台,同比增长 0.7%。我们看好智能手机的需求在 2023 年中改善,各类微创新正在给智能手机产业链带来新的成长机遇,手机摄像头多摄化趋势确定,折叠屏手机新品频出。同时 5G 手机对 4G 手机的持续替代也将成为支撑智能手机销量的另一大主因,5G手机在部分发达与新兴国家如印度、东南亚国家、西欧国家的渗透率不足 20%,仍有提升空间。

  赛道二:消费复苏:建议重点关注晶晨股份、中颖电子、恒玄科技、芯朋微、乐鑫科技、卓胜微、艾为电子、晶丰明源、韦尔股份、芯海科技、富瀚微、瑞芯微、格科微、全志科技等;

  建议积极关注被动元件周期向上机会,从中国台湾被动元件厂商公布的月度营收来看,同比及环比已经趋稳,目前产业链正在积极去库存,有望在明年二三季度迎来需求拐点,看好:顺络电子、洁美科技、三环集团。

  建议积极关注手机产业链微创新(iPhone 潜望式、折叠屏),建议积极关注水晶光电、蓝特光学、精研科技、统联精密、凯盛科技等。

  计算机组

  一、主要观点

  1、统筹发展与安全。前者的抓手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化,后者是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分别对应计算机板块重点关键行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及信创、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计算机下游需求大头来自于 G 和类 G 的央国企,预计明年这两类客户能提供领先的逆周期属性的前置需求。

  3、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计算机行业需求落地和交付验收环境受经济和疫情管控影响,保持优化有利于行业收入回暖。

  4、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预计消费相关场景信息化公司受益。

  二、推荐关注

  安全:金山办公、奇安信、中国软件、用友网络、中控技术、中望软件

  发展: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恒生电子、广联达、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石基信息、盛视科技

  通信组

  扩大信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通信领域要重视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 ICT 商业基础设施投资机会。从 3G 到 5G,以 2000 年互联网应用爆发日本运营商 Docomo 市值站上 4000 亿美元为标志,ICT 产业链战略制高点经历了从网络到终端再到内容的完整转移周期。从 4G 到 5G 时代,存储性能提升了 1 万倍,计算量每 3-4 个月翻倍,而网络性能只提升了 10 倍,网络时延从占比小于 5%上升到 65%,网络重新成为瓶颈。无论是元宇宙下的VR/AR 通用计算平台,还是自动驾驶下的网云协同,都对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ICT 商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重点关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通讯、宝信软件、浪潮信息等ICT 基础设施提供商。

  另外,在扩大信息消费层面仍面临不少制约,安全与自主可控是前提。信息通信产业(ICT)的迭代升级推动了战略格局的转换,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力不断加 强。与消费电子供应链相比,通信设备端由于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过程会相 对缓慢。我们相对看好光通信领域高速光模块/光电芯片、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卫星通信上 游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中际旭创、铖昌科技、坤恒顺维、经纬恒润、光庭信息、拓邦股份、和而泰、移远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