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曾为武汉拼过命,“重症八仙”中的三位再回昔日战斗的地方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张建林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 视频剪辑赵鹏

  还记得武汉“封城”期间,那张走红网络的“重症八仙”合影吗?这八位国内重症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在武汉保卫战期间,坚守武汉数月,为疫情的全面缓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2月26日,他们当中的三位再次回到武汉,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的现场,他们感慨良多。

  

  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张照片,记住“重症八仙”的名字

  邱海波(左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童朝晖(右三: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杜斌(右一: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

  管向东(左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蓓蕾(右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康焰(左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

  姜利(右二: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郑瑞强(左三: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康焰:出机场遇到塞车,心情却很好

  在展览现场,当看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那张著名的“看夕阳老人”照片时,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感到很亲切。“照片里这位刘凯医生,就是在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培训成为呼吸治疗师的,我们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战斗了60天。”

  

  2月7日,康焰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带领130多名队员驰援湖北武汉。在武汉战“疫”的60天里,他和团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接管东院的两个危重症病区,负责共计80张床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为抗击疫情、挽救生命作出杰出贡献。

  “这是援鄂以后第一次来武汉,出机场遇到塞车,心情却很好。”康焰笑着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回忆起坚守在武汉的日日夜夜,今天的康焰显得格外轻松,他清楚,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这个出门有点堵车的今天,“武汉终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杜斌(左)、姜利(中)、(康焰)在展览现场合影

  杜斌:应对疫情,我们只是做了医务工作者该做的

  曾在武汉坚守3个多月的杜斌,也谈到了自己回汉的感受,“当时辗转在各个医院,见了很多为疫情奋战的医护工作者们,这次参观这个展览,就是想看看全貌,看看所有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1月18日,杜斌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奔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里度过2020年的除夕。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重症病房后,杜斌被任命为临时科主任,全身心投入到了救治的一线。也许正是因为在武汉呆的时间很久,他都已记不清自己离开的准确日期,只记得有3个多月。

  今年对杜斌来说是忙碌的一年。从南到北,他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疫情防控的战场。“我们在做的,是这个职业应该做的事情”,他说,直到现在,新冠肺炎的致病机理人们还不能完全了解,但只要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了应该做的,作为医务人员就是问心无愧的。

  

  参观现场

  姜利:回到熟悉的地方,和老战友拥抱一下

  当走到金银潭医院的展区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立即招呼身边的人:“在这干过活的,都来合影!”立即就有好几位专家围了过来,包括一脸微笑的杜斌。

  姜利是大年初二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的,在武汉呆了3个月。展厅所在的武汉客厅,她非常熟悉。她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因为驻地离金银潭医院较远,她中午都会到其他同事居住的卓尔万豪酒店“蹭饭”,顺便休息一下,从医院到酒店的小路,要经过武汉客厅。

  她说,4月份离开武汉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感到街上的人多了,城市的烟火气回来了,而这次再来,终于看到了武汉原本应该有的样子。“我们这次来,也是为了参加全国重症医学科年终总结大会。今年特地把会址选在武汉,也是让很多人看看自己战斗过的地方,疫情期间,全国有十分之一的重症医学专家人才都在武汉支援,没有来武汉的,也都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线。”

  

  姜利和彭志勇拥抱

  展览上,姜利和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来自武汉中南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好久不见,欢迎欢迎。”彭志勇说。作为老战友,他们曾并肩站在防疫救治最前线,为救治患者,研讨治疗方法和方案。如今的两人,在拼过命的交情下,用拥抱见证,当下的美好。

  在展览上,记者见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的张竞由,她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介绍了这“八仙”的来历。国家卫健委最初组织的巡症专家有20多位,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重症患者慢慢出院,医疗队陆续撤离,最后剩了八位专家,七男一女,唯一的女性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张竞由就开玩笑称他们“重症界的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