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援鄂医疗队医生冯水土:只要武汉需要,会一直待下去

  

  冯水土医生在金银潭医院大门外。受访者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来自福建、上海、安徽等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金银潭医院。

  福建医疗队的冯水土,是厦门市海沧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1月26日,福建省卫健委发出紧急通知,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当天,冯水土、林勇、肖琦三位医生主动报名,加入了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次日,医疗队共137人赶到武汉。

  目前,冯水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在武汉一线坚守近一个月。冯水土接诊的12名患者,已经有8人出院。“只要武汉这边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待下去。”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冯水土说。

  “医护人员不倒下,才有可能救治更多的人”

  新京报:你们是什么时候到达武汉的?

  冯水土:1月26日(正月初二)上午八点,医院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后,我和林勇、肖琦三位医生主动报名,加入了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一共137人,医生大部分来自呼吸科和重症科,也有部分来自护理科。第二天,我们到达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支援。2月2日,我们转战金银潭医院。

  新京报:主动报名的初衷是什么?

  冯水土:我曾经有外出援助的经历。2012年的时候,我作为专家,参与援藏工作。主要工作是,指导当地医生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另外,我具备呼吸疾病方面的专业资质。我相信我能完成支援武汉的任务,因此,才主动请缨。

  新京报:家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冯水土:我报名之后,才跟家里人说这件事。妻子比较理解,因为她也是医护人员,但父母、小孩都觉得很危险,一开始不同意,于是,我就慢慢开导他们。我跟女儿讲,武汉的小朋友们面临的情况很严重,如果不帮忙解决,他们会遭受很长时间的痛苦。女儿平时比较听话,我跟她说这些,她也能接受。临出发时,她还帮我整理了衣物、行李。在武汉期间,我忙完工作回到酒店,会跟家人报平安,但不会说太多关于工作的事,怕他们担心。

  新京报:在一线参与救治的医生,面临很大压力。你觉得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冯水土:新型冠状肺炎毕竟是传染病,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这里。不过现在防护物资跟上来了,做好防护,感染的几率就会下降。工作期间,我们里里外外要穿很多层(防护服装),全身各个地方都要捂住,不能留一点缝隙。我们医疗队到这里的时候,就定了16字方针,“科学防护、科学救治、完成任务、安全回家”。只有做好科学防护,保证医护人员不倒下,才有可能救治更多的人。

  新京报:心理的压力会通过什么方式排解呢?

  冯水土:有压力的时候,会和同事相互聊聊。我们不见面,主要通过手机聊天。我们会互相讲一讲以前的工作、生活、爱好,看到网络上的笑话、心灵鸡汤,大家也会分享出来。

  新京报:目前,你们医疗队已经在武汉支援了将近一个月吧?

  冯水土:对。来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具体要待多长时间,但当时做好了长期支援的心理准备。我们要等到疫情控制住才会离开,只要武汉这边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待下去。比起武汉的人民、医生,我们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他们更辛苦,承受的压力更多。

  

  冯水土医生和台胞患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局面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

  新京报:你们在金银潭医院会做一些什么工作?

  冯水土:我们福建医疗队负责金银潭医院的两个楼层,每一层大概57张床位,我们的日常工作是救治重症病人。我所在的病区一共有16名医生,每个人负责几名患者的治疗工作。一个病房,能住三四名患者,患者在病房里要戴口罩,他们的饮食、口罩等由医院提供,治疗费用属于公费治疗。

  从2月2日到现在,我一共收治了12名患者,其中有8名患者出院。目前,大部分患者逐渐好转、陆续出院。目前新增的病例、死亡率也在下降,局面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相信疫情慢慢能控制下来。

  新京报:你们每天需要工作多长时间?

  冯水土:我们上班采用轮班制。一共三个班次,分别是早上8点到下午1点(5个小时),下午1点到晚上8点(7小时),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12小时),每名医生每天上一个班次。目前,平均每天在隔离病房上班的时长是6个小时,刚来支援的时候,工作时间更长些,平均一天工作8个小时。夜班同样要收治病人,工作强度不比白班小。2月22日是我值夜班,下班回到宾馆收拾一番,差不多就到中午了。第二天,还要上白班,早上6点就得起床。

  新京报: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备受社会关注,你们自身的防护措施如何?

  冯水土:根据院感老师制定的规范流程,最里面要穿手术衣,要戴三层帽子、三层手套、两层口罩,还要戴护目镜,穿隔离服,前前后后一共二三十种。脱的时候,也要根据污染程度一层一层脱,期间还要多次洗手消毒,一共几十个步骤,需要很长时间。戴口罩时,也会做好密闭性检查,保证防护效果。但穿戴着密闭的防护服装,呼吸很困难,动作稍大就喘气。另外,由于长时间戴口罩,脸上会有压痕,鼻子、脸颊、耳朵等部位也会破皮。工作时候不舒服只能克服、忍着,因为一旦脱下来(防护服装),紧缺的防护服就浪费了。

  新京报:医院的防护物资是否充足?

  冯水土:刚开始的时候,防护用品紧缺,我们将自备的防护服用上了。在工作中,也会尽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防护服浪费。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支援湖北,大量的捐赠物资配送到前线,比以前充足很多。现在收治病人的压力也减小了,一开始,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没那么多床位,收治病人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医疗队一个班次四个人,最多的时候,收治了13名病人。目前,在国家一系列救治措施下,情况比以前好很多。

  新京报:在支援期间,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患者?

  冯水土:患者中,有一名台胞,他的爱人是武汉人,两人60多岁了,都患病了。台湾与闽南的文化相通,闽台一家亲。他们说的方言我们都能听懂,感觉像一家人。他们和医务人员沟通得非常好,还与厦门一名医务人员认起亲戚。目前,他们都已经出院了。出院当天,他跟我们一起合影,还送来了一封感谢信。

  “治愈者血浆的抗体,对重症病人恢复是有好处的”

  新京报:你负责的病房内,患者们的状态如何?

  冯水土:病人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和外面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手机了解外面的情况。病房里还有电视,他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减少心理压力。但也有些病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我们需要不断开导他。我们首先要倾听,让他讲述他所担心的东西,然后针对性地排解他们的烦恼。我是闽南人,有时候我会跟他们讲讲闽南的风土人情,教他们唱闽南歌。病房管理很人性化。比如,有一对母女先后患病,收治在不同病房,我们帮她们调到一间房。这样一来,母女之间也能相互陪伴,相互鼓励。

  新京报:医护人员对待重症患者,会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

  冯水土:患者来时,一般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烧、气喘等症状,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对于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较低的病人,我们会进行抗病毒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危重患者,会使用无创的呼吸机、高流量吸氧等方式进行治疗。有些年纪偏大的病人,经过治疗仍不见好转,我们就会立即将病人转到ICU。

  新京报:患者出院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呢?

  冯水土: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出院标准,咳嗽情况明显减轻、没有明显的气喘、三天以上没有发烧、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最后,经专家组评估,综合判断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新京报:治愈出院的患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冯水土:理论上来讲,治愈者不会再传染给别人。目前有报道说,个别患者出院十天后,经核酸检测又呈现阳性,但这只是个例,需要进一步观察及研究。大多数人出院后抵抗力仍比较低,因此,还是建议在家休息两个礼拜,做好呼吸道防护,注意保暖,平时饮食要规律,加强营养。

  新京报: 之前有报道提到,康复者血浆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在临床方面,这种治疗是否有效果呢?

  冯水土:治愈者血浆的抗体,对重症病人恢复是有好处的。目前,带有抗体的血浆输注,是作为重症病人治疗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金银潭医院最近在开展,目前尚没有大范围使用。对于一些患者,这种措施可以观察到明显效果,但总体的效果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朋乐 实习生 王泽勋

  编辑 赵凯迪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