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到来!阳过的人还会二次感染?答案来了.....

  第一波感染高峰来了,第四针也来了。

  今天上午10点,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方案公布了:

  “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

  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第二剂次加强疫苗的接种时间,需要和第一剂次加强免疫间隔6个月以上。

    “新十条”发布后,防疫政策加速优化;

  各地随之开放,感染人群越来越多;

  就连“我阳了”这句话都变得“火爆”。

  转发杨迪的转发杨迪,连花清瘟等防疫药品有钱无处下单,黄桃罐头秒空......

  行程码“下线”,疫情焦虑“上线”,面对未知的事物,空前的恐惧笼罩着所有人。纷纷发问:

  “身边有人已经阳了,怎么办?”

  不要慌,第四针的到来,给了所有人答案。

    先说一下最近的情况。

  这几天,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北京、武汉等城市急剧上升,发热门诊大排长龙;

    就连做好了防护的医生也感染了一大波,给医疗系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上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疫情最新情况,并附上说明:

  因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所以从今天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量。

    临近春节,气温骤冷,过年过节人员走动疫情会怎么传播本身就是舆论的焦点,

  没有具体的数据,想了解蔓延情况的网友开始心慌。

  “过年还能回家吗?会不会被传染,或者把病毒带回去给老家的父母啊?”

  “我自己感染了没事,可是孩子还小......”

  大数据专家对各省第一波感染高峰时间进行了预测:

  (预测仅供参考)

    无论是数据,还是周遭的变化,都在重复一个我们必须马上接受的事实:

  立刻做好防护,保护好家里的老幼小!

  专家预测,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我不认为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或者自己能够侥幸是当中的20%~10%。抛掉侥幸,人为的去避免,是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争取的最大保障。

  日常行为上“少扎堆、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是基础操作,及时打疫苗,加强身体的抵抗力也不可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表示:

  “随着病毒变化和自身抗体水平的下降,现有疫苗保护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显示,接种第一针mRNA疫苗加强针后,1~9个月之内,体内抗体水平每隔30天下降20%,差不多第9~12个月需要补打一次。

  对于疫苗,很多人嫌麻烦,还有各种恶意揣测,

  今天第四针的出现,也各有各的说法。

  这里我必须给大家捋一捋。

  今年年初1月份,张文宏医生就对第四针做了解读;

  他认为当时打第四针还太早:

  “现在还不需要那么着急,到时候可以有更多国际经验为我们所用。”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以色列总理表示,将为60岁以上人群和医护人员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

    一名女子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今年3月底,美国也宣布,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其他严重疾病或住院、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提供第二次加强针的注射。

  第四针不是突如其来,获取到了更多的经验和案例,我们才开展。

  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说:

  “从现有数据看,打完第四针有短暂增强防感染的效果。”

  目前病毒版本过多,尤其是最近又新出了一种被称为“地狱犬”的毒株,哪怕阳过也可能出现二次感染的可能。

  身体好的年轻人经得起折腾,但是家里的“老和幼”能避免一定要及时避免。

    中疾控专家表示: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疫苗现有的,在预防感染或发病方面,效果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么理想,

  但是它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第四针的主要接种人群不是全体人员,而是易感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他们更容易被感染,出现重症和死亡概率也更高。

  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我们现在做的不再是预防所有人不被感染,

  而是给老人和易感人群托底。

    我们在担心春节回家,感染高峰期的到来该怎么办,国家早就给我们想好了办法。

  即使全部放开了,国家也始终尽全力在保护着大家。

    说完了老人和易感人群,我们再来说说孩子。

  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副主任张谊做了一份总结,她表示:

  临床上,新冠病毒喜欢锚定儿童的上呼吸道而非下呼吸道,所以鲜有肺炎,家长不必过度担忧。

  所以在治疗上,不要着急用药,而是对症处理:

  前三天降温,后期的目标是排痰。

    我国《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中也早就告诉我们,大多数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多在2-5天内恢复。

  儿童新冠七日症状↓

    注:孩子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

  持续腹痛或呕吐情况,需立即就医。

  如果孩子症状特别明显,线下又挂不上号也先不要着急,

  12日,国务院联合防控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

  家长可以在网上咨询,通过互联网诊疗开方拿药。

    万事俱备,未来的路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难。

  新冠毒性削减至今,也再没有当年那么嚣张。

  钟南山院士表示:

  “99%的感染者一周左右可康复。”

  专家也发声:感染奥密克戎后,3~6个月不会重复感染。

  当然,虽然不容易再次感染奥密克戎,但是并不代表不感染其它毒株,还是需要注意防护。

    病毒的消杀十分简单,就拿衣物来说,如果阳性康复了,用热水(56℃或者以上)浸泡即可。

  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高温下存活时间短,而且衣服上没有什么营养供应,病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存活。

  对于大家避之不及的“后遗症”,这次钟南山院士也做了回应:

  “一些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

  我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换句话说,记忆力不好、出现“脑雾”,甚至网传的肌肉无力、嗅觉失灵、味觉退化......等症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

  三年博弈,新冠在一次次与人类交手中逐渐变弱;

  它和当年的非典一样,对我们的伤害不再致命。

    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导致现如今,它可控、可治,

  可面对它时,你我依旧恐惧。

  把三年来积攒的“恐惧”清除,或许才是如今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大家的是:

  不必过度囤药。

  药物并不能预防新冠感染,我们也不需要提前服药!

    如果真的感染了,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要什么药都吃,药物过量反而会出现各种更大的问题。

  如果真的感染了,普通人应该怎么服药?

  (仅供参考)

    当然,了解怎么治疗的同时,还是要尽量避免感染,做好日常防护。

  央视新闻给大家做了一份详细的防护图:

    我们安全一点,家人也就安全一点。

  放平心态,虽然现如今依旧有不确定因素,

  但是晚一点感染,我们的安全就多一分。

  最后,我想说,

  这大概是疫情的最后一站,

  它刚刚开始,可能难打,

  但是只要我们14亿同胞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若感染,我们积极面对,及时治疗,对症处理;

  没感染,我们做好预防,早起早睡,把当下过好。

  清欢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顺利的度过这个冬天,加油!

  感谢你的阅读,点亮【赞】+【在看】,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