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重建一个ICU!为重症患者支起生机之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唐唯珂
编 辑丨张伟贤
2月21日,辽宁支援湖北重症医疗队领队丁仁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口述抗疫的经历。
“我们重症医疗队主要负责打攻坚战,我们的任务是降低病死率。如果把前线抗疫比作一场战役,那么重症医疗队就是集中在敌人火力最强的地方,专门炸碉堡的那些。”
丁仁彧队长所带领的辽宁重症医疗队共150人接管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病区和4病区,其中3病区承担了对这个院区最危重病人的诊疗任务。
“而(辽宁医疗队接管的)雷神山病区,主要就是收治我们从重症拉回来的、转为轻症的病人,倒过来为重症病人腾出床位,形成配合。”丁仁彧说道。
正在雷神山参与救治工作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尚东21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讲述了目前雷神山抗疫一线的最新收治情况:
“辽宁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接管的病区里目前大约有649名患者。现在ICU病房也配置齐全了。”
“我们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病人都有,收治进来的病人我们会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辽宁支援雷神山医疗队总指挥徐英辉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前线战“疫”的重要一环,雷神山医院担负着重要的收治任务。全面开放接诊后,雷神山医院将能够收治1500床病患。
21日,两位“干将”丁仁彧和尚东分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辽宁队如何左手重症“攻坚战”,右手鏖战雷神山的抗疫故事。
丁仁彧:重症区“攻坚战”
辽宁医疗队重症医疗队长丁仁彧。
如何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一直是前线战疫的一大难题。生死时速,全力抢救重症患者刻不容缓,我们用了十天改造病房,为重症患者支起生机之舱。
抢救重症病人的过程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在插管的过程中,病人有一些咳嗽反射或者一些飞沫的传播,可是我们没有什么太好的防护措施。同时,正常应该有负压病房、有头盔等一些高级别的防护措施,才能够阻断这些飞沫,包括病毒的侵入。但前线并不具备负压病房或者比较好的防护措施,我们每次抢救病人的时候,其实冒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但即便如此,大家也都迎难而上。
怎么把一个普通病房在最短时内改造完毕,同时还要保证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来这里前10天感觉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们所做的改造病房工作,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在前线重新建一个ICU。建立一个ICU,并不单单是在病房里配置齐全的抢救设备和药品,还需要来自重症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以及一套成熟的急救流程。这个时候对于重症医生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对于重症病人敏锐体征的判断能力,可以做出最准确及时的判断。
普通病房很简单,放几张床,放一个听诊器,雇几个大夫,就可以开始治病了。但ICU不行,就是把ICU所有的急救设备,呼吸机、气管插管、ECMO、血液净化这些设备包括那些抢救药品、液体复苏的药品、镇痛镇静的药品、急救用一些所有的药品都备足了也还不行,最重要的是需要来自重症科室的医务人员和规范的急救流程。
武汉的病死率相对于全国来讲,高出了近10倍,这里面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缺乏重症医学相关的专业的医护人员。救治重症患者是重症科室的专业素养,别的专业可能达不到,因为我们见的重症病人太多了,简单一看就知道重症病人将来病情的走向。对于一些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我们要想办法怎么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为了将普通病房转为收治重症病人的隔离地方,我们医疗队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不耽误收治病人的工作,我们边收治边改造,医护人员除了救治病人之外,也主动承担了病房改造任务,甚至是修理工作。
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的,一定是我们团队的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在遇到困难时,医院也积极协调,然后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些困难。医疗队里150人,其实绝大多数我是不认识,相处20多天也不认识,我只能记住他们戴口罩的样子。但是大家都是默默地奉献,大多数人都希望为这个国家和老百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院区第一个进行血管插管、第一个来进行血液净化、第一个做ECMO……我们医疗队率先对重症患者采取有力的救治措施也起到了表率作用,慢慢也带动了整体院区重症医疗水平的提高。
来的前10天可以说是我们最辛苦的时候。改造病房这系列工作相当于帮助后续的一些医疗队建立起来一个比较成熟的架构,其他医疗队来了之后,就没有我们当初面临这么多困难,他们能够更顺利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另一方面,在重症病房里更辛苦的是我们一线的护士们。
重症病房里的护士数量并不充裕,高强度工作对于重症医疗队里的护士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正常的ICU病房里,一个重症患者就需要一个护士专门去负责,但是现在我们医疗队里一个班次最多只有10个护士,要负责40多个患者,工作强度非常大。
目前的排班尽管是4-6个小时一班,但因为医护是在危重症病房,实际工作强度也都比日常要大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还是表现得非常热心,有时候医护人员还自己带了一些营养品,给患者补充营养。
护理人员是前线和病人接触最密切的,现在环境特殊,一方面招不到护工或者其他一些相关的人员帮助照顾老年患者;另一方面家人也不能陪伴在老年患者身边,病房中很多的老年人全靠护理的护士去照顾。我们的护士既是医务人员,又在一定程度上担任保姆和家人的角色,尤其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基本上就是靠护士。
点点滴滴就体现出来我们护士的这种爱心,虽然自己已经很疲劳,但是愿意把这些东西去传递给病人,给他们鼓励,因为这些病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些焦虑,心理的这种疏导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尚东:鏖战雷神山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2月8日元宵节当天,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
当晚,我们辽宁支援雷神山医疗队共1013名医护人员分8架包机驰援武汉。2月18日,随着B1、B2、B3、C11这4个病区正式接诊,我们医疗队接收的17个病区全部开放接诊,能够收治780人。
截至20日,集合在雷神山的医务人员已经超过2000人。由于这些医疗队里有来自各个地方、不同单位的医生,保持医务人员间“步调一致”对于提高救治工作的效率非常重要。
我们的工作都统一进行安排,医疗队里的医务人员主要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其他市级单位的医疗人员穿插到里面,不同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共同开展工作。
2月16日,雷神山医院,接收重症患者的感染科病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起初,雷神山医院的设备还未完善,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设备存在不足的地方,就想方设法地升级设备。我们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由于传染病救治和医院设计的特殊性,不同工作区域之间严格区分阻隔,进出需进行严格的防护消毒流程,用对讲机交流不太方便。于是,我们火速联系了技术团队,专业人员自驾车奔赴武汉,连夜在雷神山医院建设了“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
2月19日,首批“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完成安装搭建和试运行,我们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后,可以通过无线耳麦和非隔离区的“战友”保持实时通话,并通过移动设备分享病例资料给处于非隔离区和医疗队办公室、行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在病区内(隔离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清洁区等)、各病区之间、以及病区与行政各区域之间,实现无接触、连续不间断的实时在线音视频和医疗信息的共享互通,同时也实现了雷神山医院各病区与后方医疗会诊中心的互通互联。
雷神山医院针对传染病这一特点采用了负压病房的设计。这种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相当于给病房戴上口罩,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离防护作用。雷神山医院采用了负压病房的设计,并且分隔出三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符合传染病的防护标准。
我们在救治过程中发现,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也不可或缺。
针对一些老年患者比较孤独、缺少关怀,感到恐惧、悲伤的情况,我们会从心理关怀上进行关心照顾。目前救治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比如阿尔默茨海默症,可能会不太配合治疗,我们就需要给予这些病人更多的关心,进行沟通,让他配合治疗。
由于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病患需要隔离治疗,家属在一旁陪护病人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而言,难免会感到孤独。于是,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引入共情医学,让医务人员充当“家人”的角色,去倾听患者的故事,对情绪比较低落的患者进行开导。
与方舱医院不同,雷神山医院的收治目标包括从轻症到危重症不同类型的患者。雷神山医院还特地配置了病房的ICU,这意味着,雷神山医院能够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旦院内病人病情加重,可以及时转送到院内的ICU病房进行救治,避免转院耗费宝贵的急救时间,病人能够得到连续性治疗。
雷神山医院里,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依然在继续,我们所有医务人员都在为了救治病人的共同目标鏖战到底。
21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