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行走的“小阳人”,欢呼放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随着防疫防控形势的进一步放开,行走的“小阳人”社会面数量也在激增,这一点,从多地开始实施不再混管采样可以看出,笔者这里也是,通过走访得知,之前去做混管采样的人,十有八九都出现了结果异常,也就是混阳。目前,也已经不再提供混管采样,如果有需要,只能提供单采。

  

  有专家预测,就目前疫情走势来看,会在1个月之内达到感染峰值。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医院发热门诊早早的就排起了长队,1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有人从下午两点开始排队,等候时间长达6小时;广州多地也面临发热门诊爆满的状况,院感风险骤增。

  

  一线城市医疗机构承载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放开初期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很难不让人担心下线城市及农村将要面临的冲击。虽然专家呼吁无症状和轻症状患者自行居家治疗,但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的药店,治疗用的退烧药,感冒药等都已经卖断货,有很大一部分人去医院排队,只是为了储备或者保障确诊后的自我治疗。

  另外,12月9日,终南山院士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奥密克戎发表了最新看法。他表示:突发性和急性传染病如果没有症状的话,应该就不算病。这很好地解释了当前部分感染者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感染者自测确诊后,也应该严格居家治疗,直到转阴为止,而不是到处去“放毒”,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表现症状也不一样。

  

  要知道,无症状不代表不会传播,病毒的传染率不会根据症状的不同而衰减。这里举个例子:就像乙肝携带者,严格意义上讲,患者本身并不是病人,他只是病毒的载体,只会传染给别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类似于寄生传播的孢子,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患者亦是如此。

  2022年11月10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反复感染新冠,会显著增加多个器官系统健康风险,增加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风险会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递增,其中包括易患影响肺、心脏、大脑、血液、肌肉骨骼和胃肠道疾病,还会导致当尿病、肾病和心理健康等问题,甚至死亡。

  

  目前新冠病毒致病力确实明显下降,但依然存在反复感染的风险,有算法显示,疫情到最后,我国人口感染率可能会达到80%-90%,有人就说了,那还怕什么,早阳早解放,回归正常生活。这种说法和做法极为不可取,上面的研究结论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做好自我防护,因为不确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

  俗话说“大疫不过三”,自2020年以来,疫情仿佛把我们的生活定格在了这一时期,现在,国家带领我们走小步,不停步的马上走出了这一“困境”,而目前,也马上迎来疫情的第一次猛烈冲击,所以更要求我们在此关键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接种疫苗,尤其是有基础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以提升抗体,减少重症的发生。

  2.放开以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即将到来,为防止届时看病难,拿药难,尽早备点疫情相关药物,用以预防和感染后能尽快恢复。

  3.虽然现在各地都处于放开状态,但非必要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避免堂食,尽量不去或者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和封闭场所。现阶段,医疗资源方面可能还没有准备充分,这点从各大一线城市发热门诊排队就能看出,如果大家都不采取防护措施,致使感染峰值快速到来,那么,很容易对医疗系统造成冲击,甚至造成瘫痪。延缓峰值到来的时间,有助于为医疗系统争取时间,也有利于我们自身健康安全。

  4.做到有效防护尤为重要,戴口罩要规范、勤洗手讲卫生、家里要时常通风,换换新鲜空气、保持安全距离、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免疫力。

  

  总的来说,我们正在向着好的方向迈进,但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步地走出疫情的“阴影”,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