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身体在排毒?都2022年,这种脑残误区,还要忽悠多少父母?

  近日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搞到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

  尤其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将不再采取居家隔离。

  随着社会面活动的增多,不少家长都会担心,若孩子出现发烧,是否意味着患有新冠?

  

  发烧,不等于感染新冠

  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显示----目前感染新冠病毒,常“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其中提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造成发烧的原因有不少,不仅是新冠,可能还是感染化脓、呼吸道感染、中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因此,仅仅凭借着一个“发烧”症状,是不能确诊新冠的。

  而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并给是疾病一种诊断,正如诊疗方案中强调,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

  若出现发烧、头痛、喉咙痛、干咳等症状,怀疑是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自行在家里做抗原检测。

  

  发烧,是排毒的过程?

  一些爱搞事的家伙,竟然会用排毒这个概念来忽悠家长,认为发烧是排除体内毒素的过程。

  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一是错误理解了发烧这个过程,二是没有指出什么是支持身体完成发烧的有效措施。

  而事实上,人体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调节体温,让体温恒定在某个值的器官----“体温调节中枢”,当病毒、细菌等进入身体后,就会产生一些物质,从而影响到大脑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人,自然也就发烧了。

  而能否康复,其实不是看发烧,而是看人体免疫力以及病情的凶险程度。而对比成人,小孩子抵抗力较差,所以容易生病,也容易高热。

  因此,若不顾孩子病情,指望孩子自己能退烧,可能还会导致病情加重,热度持续不减,严重可能会危及性命。

  

  发烧,是好事?

  拜托,哪个家伙觉得生病是好事?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要知道,造成发烧的要素也有很多,比如出现传染性病症,身体遭遇细菌感染,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这时主要表现出身体脱水、肌肤出现疹子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出现发烧太高从而刺激到脑神经,损害人的大脑可能会导致智力下降。

  有发高烧自然也有发低烧,以口腔温度来测量在37.3度到38度,长期低烧不断两个星期以上,觉得是可以感受到。

  比如身体会遭遇感染,又以结核菌感染最普遍在午后低热最显著,随着干咳、身体困乏等。身体还会出现非传染性低烧,由于痛风湿热、红斑狼疮病造成 。

  对于一些人要伴随着季节变换出现低烧、流汗、手颤、失眠症、身体困乏主导。

  

  发烧是一种症状,是身体在对抗病毒的防御反应,也是身体释放的一种危险信号,提醒你:生病了。

  另外,即便发烧没有超过39℃,若孩子出现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现象,家长们可千万不要犹豫,及时送往医院。

  再次强调,对于3个月内的宝宝,只要发烧了,无论怎样的表现,都需要立即就医。

  

  另外,由于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所以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还会因无法及时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可能会引发温度过高导致脱水甚至高热惊厥。

  尤其是1岁内的孩子,还可能引发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等“捂热综合征”,严重时还可能会致死。

  要知道,发烧不是病,是疾病的症状,千万别因错误的方式而害了孩子。

  #感染后出现哪些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