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到底有没有后遗症?毒性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人民日报权威解读,信息量巨大……
—— 以下是正文 ——
据人民日报12月1日报道,近日,一项来自国内科研团队的验证性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
一旦感染新冠,康复后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治愈后的人都怎么样了?人民日报给出了权威解读。
1
致病力已大幅度降低
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
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当前,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出舱后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即使是复阳,也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对于社区来说是安全的。
崇雨田表示,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而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新冠感染康复后,还会不会“二次感染”?
崇雨田首先明确,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不会二次感染。
但新冠目前感染后免疫时间有限,不是终生免疫,随着时间延长、有新毒株出现,仍有可能感染,但感染机会小。“大概在三个月左右不会再次感染;但超过这个时间,或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至于再次感染后,症状会不会变重?
崇雨田坦言,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在一个地区连续两次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可观察的数据很少。
2
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
市民按普通感冒来储备药物即可
据12月2日广州广播电视台报道,广州多为专家表明:奥密克戎的毒力已进化到季节性感冒水平。澎湃新闻也在12月3日的报道中表示: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市民按普通感冒来储备药物即可。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认为:这波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超过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现在新冠病毒的毒力已经进化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有些甚至比季节性流感毒力还低,轻症患者的治疗都是按照普通感冒的治疗手段处理就可以了,在方舱医院也无需太多的治疗干预,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唐小平呼吁,市民不要太恐慌。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也认为,广州这轮疫情的感染者,症状跟平时的普通流感非常相似。
“它的主要症状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涉及到下呼吸道的症状不多,所以你说它能不能够等同于流感,他的症状可以说是像流感一样而且比一些重症流感还要轻,但是它能不能够叫做流感,还不能叫做流感,它就是新冠病毒,它只是症状相似而已,这是两个概念。”
早在11月24日,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接受百度热点专栏“DeepMed深医”的专访,对奥密可戎和防疫措施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
金冬雁,病毒学家
金冬雁教授绝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表现为典型的流感样症状,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
新冠病毒病就是一个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99.6%以上的人,都是自限性自愈性的。
不是说疫苗完全没效,是疫苗一方面可以减少感染,另一方面即使防不住感染,也可发挥重要的防重症以及减少病毒再传播给其他人的作用。
还是要打疫苗,如果疫苗打得好,这个病毒是传不起来的。
现在奥密克戎的死亡率是非常非常低的。特别是在已经接种了疫苗的人士身上,它的死亡率就更低了,在多个群组,80岁以上群组和不计年龄群组,它都比季节性流感要低。它的致病性是不强的,跟原来武汉时期的原始毒株有很大的不一样。
3
国务院重要提醒:
病毒减弱,长期封控予以纠编
据新华社11月30日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她指出,疫情防控近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
值得注意的是,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仍然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
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长期封控问题,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回应称,长期封控不仅极大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引发生活困难,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程有全强调,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造成大面积的“误伤”。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4
关于老年人,这件事非常紧迫!
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11月26日,重庆市新增一例91岁男性新冠死亡病例。这是自11月19日以来,中国内地8天内公布的第七例新冠死亡病例。七位逝者均为80岁以上老人,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
在11月2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列举了三类具有新冠肺炎重症倾向的群体,首先便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上述结论有数据为证。截至4月25日,今年春季发生在上海市的这轮疫情共报告死亡病例190例,平均年龄为82.52岁。其中,6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94.7%,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比为86.32%。
第二类高危人群就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这一点在老年人群中也极为普遍。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诱发一系列基础病加重,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在治疗早期进行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若再叠加第三类高危人群,即“没有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会更大。
常昭瑞指出,现有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较好效果。
郭燕红也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完成加强接种。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广州广播电视台、医学界、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