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人,比“阳了”更可怕,多地已有发现!专家紧急提醒

  来源:宿埇在线

  (一)

  女子感染新冠后不停喝水,被送医抢救!医生紧急提醒

  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近日,一名中年女性出现意识模糊紧急入院治疗。经医生分析,系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引起。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杨鹏介绍,该患者于12月10日左右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全身,发烧至39℃,并呕吐了2次,呕吐后该患者开始大量饮水,“家属描述说,她不停地喝水”,继而出现肢体抽搐、神志模糊的症状,被紧急送往监护室抢救。

  该患者出现急诊意识改变,考虑为大量饮水后出现的所致。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 杨鹏

  12月15日,了解到,经过积极和护理,该患者目前已经康复,其新冠症状也已治愈,预计很快就能出院。

  什么情况可能导致水中毒?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王雪峰介绍,水中毒是由于人体所摄入水的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水量增加。

  人体的肾脏每天从血液中排出多余的水大约800至1000毫升。“如果你喝了很多水且没有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你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你喝的比代谢的还多,所以多余的水就会滞留在血管里。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被钠和水平衡的溶液所包围,细胞内和细胞外保持着平衡。”王雪峰称,但当喝太多水的时候,细胞外的钠浓度被稀释了,细胞内外形成梯度差,细胞外的水分就会进入到细胞里,这会导致细胞水肿膨胀,医学上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

  每天饮用多少水合适?

  秋冬季来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许多患者采用喝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喝水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把握度,不能过度饮水。

  杨鹏介绍,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就可能造成水中毒。喝水讲究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地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而对于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二)比“阳了”更可怕,多地已有发现!专家紧急提醒

  12月14日 ,#女子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全身长满脓疱#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最近很多市民开始跟风囤药,但药可不能乱吃,尤其是多种药物混着吃可能会出大问题。

  近日,广东深圳的周女士(化名)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于是将阿奇霉素、克咳平、咳特灵等7种感冒止咳药混合服用。连续服药两天后,她的面部和身上出现了一片片红斑和小脓疱,立即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

  经检查,周女士被确诊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医生提醒:无论如何,都不能自乱阵脚乱吃药,叠加、过量、混吃药物伤害可能更大。

  无独有偶

  河南平顶山也有一位乱吃药的女士

  同日

  #女子感染新冠乱吃药致肝衰竭进ICU#

  这一话题同步冲上热搜

  近日,河南平顶山一名40岁女子感染新冠后因恐慌,只要一出现发烧症状就吃药想把体温压下去,结果因不遵照医嘱盲目吃药退烧, 导致全身皮肤黄染,像个“小黄人”,最终因肝脏衰竭被紧急转院到郑州一医院ICU抢救。 医生提醒大家,出现发烧症状不要恐慌,一定要遵照医嘱,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切不可盲目乱用药。

  很多人都表示

  “把药都给囤齐了,心里才有底了!”

  但不少网友表示担忧:

  多种药物混着吃会出大问题!

  看了两位女士的经历

  大家可要敲醒警钟

  叠吃、混吃感冒药

  并没有所谓的

  1+1>2的功效

  而有着

  1+1>2的风险

  在大家自备的

  退烧、止痛类药物中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类药物

  成为了“抢手货”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虽然都是常见的镇痛解热药物

  但二者的化学结构、作用强度、不良反应

  又有明显的差别

  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呢?

  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第一局有效性

  结果:布洛芬胜

  图片来源:药评中心

  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第二局

  安全性

  结果:不分胜负

  用药不当均可致命!

  图片来源:药评中心

  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第三局注意事项

  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胜

  图片来源:药评中心

  结论

  1、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除外),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无消炎作用)。

  “阳”了后

  网友们往往只关注

  发热、肌肉疼痛、咽痛等常见症状

  其实

  还有很多被忽视的症状

  听力损失、耳鸣、眩晕……

  也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损害

  1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专家提醒,有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出现了听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视。

  流行病调查发现

  很多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可以引起耳科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痛和耳闷胀感。

  有报道显示,在早期新冠病毒阳性患者中,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 专家研究发现,在感染新冠小鼠的内耳中存在病毒。

  根据此前的病例报道,新冠肺炎会导致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大多数为单侧听力下降,表现为较高频率声音听力下降,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双侧听力下降,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以从轻度到完全性耳聋不等。

  也有感染者有急性外耳炎和中耳炎症状,具体表现为耳痛和耳分泌物增多。大约56%的患者听力下降可以完全恢复,其中90%左右的在2周内恢复,6%左右患者听力下降无法恢复。

  协和医院专家提醒

  目前虽然还没有最近变异株耳科症状的报道,但感染后仍建议关注听力情况,可以用手表,或手机小音量测试两个耳朵听力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听不清,或不一致,观察一段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可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新冠合并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包括口服、鼓室内注射或者两者兼用类固醇药物。如合并急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症,可局部使用滴耳液和抗生素治疗。

  专家提醒,我们都需要秉持良好心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阳”了后也要关注听力,如果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

  来源|泌阳融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