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大预测

  2022年过得很快,又是见证历史的一年。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过的不容易。今年在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事件共同影响下,除了美元以及能源类资产,其他大多资产都是亏损。

  所有人都在盼望美好的日子快快来临。

  展望2023年,是否会有一个好的变化?

  一、防疫优化

  疫情已经是连续三年的主要关键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或许新的一年它有机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从防疫政策的变化来看,国务院提出 20 条关于疫情防控的具体优化措施。此后多个文件又对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等作了进一步规范。11月底至今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多地相继优化疫情防控政策。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新十条”包括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多项调整。

  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

  目前的病毒经过不断的变异,毒性已经大为衰减,之前的防疫让我们度过了毒性较强的阶段。近期呼吸危重症专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后续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接受一波冲击,有很多人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

  从整体防控优化来看,未来主要的重点将放到防重症上。轻症方面会保证群众的购药需求,而重症防控主要在老人。

  国内已经准备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大,是需要重视的。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 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 年左右,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 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国务院联防联控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目前加强针接种接种率还有待提升。

  疫苗对于死亡率和重症率都有相应的效果,最好是能打就打。

  展望明年,防控优化可能导致医药、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板块方面会有相应的业务量的上升。疫情防控优化作为明年主线之一,且板块本身在长期的调整之下,长期而言,叠加人口老龄化值得重新关注。

  除此以外,防控优化还会影响什么?市场最关心的肯定是消费是否会重整旗鼓。

  2022年居民消费端受疫情影响,央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降至 22.8%。

  随着防疫政策继续优化,居民消费潜力得以充分释放,社零总额数据一定是会相应的反弹,但这里面有所分化。

  根据渤海证券,如果参考越南放松后,商业零售额有较大改善,接近疫前增长路径;宾馆与餐饮业、旅游业有所恢复,但表现偏弱。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参考海外放开后的情况,放开后的前一到两个季度对于经济其实是有影响。各种项目进程可能会受限于人员的身体情况。

  而进一步落到上市公司业绩层面,经济向韩、日两国主要成分指数业绩的传导虽时间上并不是严整对应,但阶段性的带来日、韩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的总体低迷。

  所以防疫优化后会有一定的稳增长压力。

  二、经济复苏

  那么防疫政策不断优化后,取而代之的重点必将是经济复苏。唯有经济复苏,是情绪的解药。

  二十大报告重申2035年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国际公认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标准。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2021-2035年十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能低于4.73%。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依旧是长期的主要任务,当然也包括明年。

  简单分为内需和出口。

  出口方面,中国过去两年防疫得当,供应链完善,中国借此积极融入全球财政周期,并以超高出口撬动中国经济增长。高景气出口背后是中国生产抓住每一次全球需求切换窗口。2020 年中国出口防疫物资,2021 年出口家具家电和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2022 年再度切换至出口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等生产资料。

  在高基数和海外衰退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需求回落是大概率事件,价格因素的贡献也将会回落,出口预计难以维持高增速。目前已经有所表现。

  出口享受高景气的同时,内需景气度偏弱。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仅0.6%,其中10月份单月同比转为负增,为-0.5%,今年以来社零同比已经四次负增长,预示通缩压力较大。

  预计明年,在政策的引导下, 对于内需的提振策略会比较多。

  其中之一的重点将落在房地产上。

  近期政策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展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

  后续应该会通过多种方式来提振商品房的销售和投资。

  当然依旧要坚持“住房不炒”,但是也要让地产在一个健康的条件里运作,毕竟影响较大。之前没有被并购,坚持活下来的房企具备估值修复的条件。但最好还是考虑一些优质的,有现金流的,能逆周期扩张并购的优质房企,因为经历行业变化,现在消费者购买房子的时候已经需要靠谱品牌的安全感。

  长期来说,地产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捡烟蒂的思路较为安全。发展路径上最终或许可以并购出几个大房企,但是估值依旧不会给过高。主要保持经济健康运转为前提,但整个行业变化,包括房企融资环境修复和居民购房意愿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可能贯穿全年。

  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基建和制造业,明年出口回落可能一定程度拖累工业生产,可能难以维持今年的高增速,略有回落,但内需复苏与否可能是国内工业生产能否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

  地产为经济周期带头大哥,将带领整个泛地产产业链重回资本的视野。同时与经济和地产挂钩较强的银行等金融板块也可能迎来机会。

  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大概率是双宽,可能会降息,配合提升居民购房意愿。

  从今年来看,全球能源高通胀、美联储货币收紧之际,几乎所有主流国家都跟随美国收紧货币。中国货币调控逆势宽松,这波操作实在罕见。说明政策思路上是需要“以我为主”的。

  展望明年,经济复苏的责任重大,刺激消费和投资均需要稳健中偏宽松的和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是的报告其实一直都很担心通胀,所以一旦有通胀预期,是有可能收紧货币的。不过目前来看,明年猪肉价格难以突破30元就要转下行周期,而能源价格在海外衰退的背景下也都在掌握之中,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至于金融市场是否会有类似2014年那种过热的可能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2023 年重启内需,提振信心。金融条件也将随之逆转,流动性将从货币市场走向信用,居民贷款也会增加。

  疫情会给经济带来一些扰动和压力,但整体趋势应该震荡向上。

  三、美国通胀依旧高

  史诗级的放水带来史诗级的通胀,进而带来史诗级的加息。

  2022年,美联储大幅提升基准利率,创下历史最猛烈的加息潮。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截至11月已经累计加息300bp,联邦基金利率升至 3.75%-4.00%。

  13日美国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7.1%,低于市场预期的7.3%,前值为7.7%;11月CPI环比上涨0.1%,低于预期值0.3%和前值0.4%。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0%,环比上涨0.2%,也均低于市场预期。

  看起来加息起了效果,通胀开始回落。市场认为加息基本接近尾声,但真的会如此吗?或许利率的绝对值上接近,但时间上未必。

  美国的通胀并没有这么容易解决。

  根据华安证券的数据,虽然近期全球油价有所回落,但剔除能源项后,美国CPI同比仍在6%左右。可见能源价格并非当前通胀的主要原因。美国通胀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吸引劳动力,美国工资水平维持较高增速,失业率仍然维持低位、疫情和移民政策趋严等因素持续限制劳动力供应,“工资-通胀”螺旋难解。

  数据上看,美国11月非农就业数据仍维持强劲,服务业仍在推动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上升以及工资上涨。美国 11 月非农新增就业录得26.3万人,远超预期的20万人。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6%,预期为0.3%。

  疫情爆发后,美国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但随着2020年4季度经济重启后而快速走低,而职位空缺数则在经济复苏中迅速增加,并逐渐超过失业人数,造成就业缺口逐渐放大。制造业、仓储物流、信息业、教育和专业服务、以及休闲服务业的缺口较大。

  同时,在沙特等国主导下,OPEC+在2022年11月落实减产较为坚决,预计能源价格回落也相对较慢。因此,美国连带欧盟在其央行加息直至经济陷入衰退之前,预计通胀问题依旧严峻。

  美国需要一场衰退。这是大放水的代价。

  四、美国为首的全球衰退

  今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疲态已现,其他多个国家更是被通胀折磨得痛苦不堪。

  11月23日,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利差倒挂75bp,创1981年以来最大幅度。6月份,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降低至历史最低的 50,11月份也仍处在 54.7的低位。美国房价增速也正在放缓,新建住房销售同比负增。

  欧元区2022年三季度实际 GDP 同比增 2.1%,较二季度的4.3%和一季度的 5.5%大幅下降,环比仅增长 0.2%,预计四季度即将陷入负增长。10月28日,欧央行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 0.1%,远低于三季度的1.5%。

  多迹象显示欧美明年大概率进入衰退。

  美国衰退以后,财政收入减少,美国政府消费和投资可能继续萎缩。失业率上升,消费下行。美国通胀走势可能是消费增速和通胀预期同时下滑。带动全球需求下行。

  市场一直期待的是美国一衰退美联储就宽松,以为衰退就代表美国触底了,但事实未必如此。能不能宽松的前提在于,通胀能否降到位。美国70年代的历史已经证明一衰退就降息是不可行的,只会一直拉长通胀期限,反复折磨。通胀治理最忌摇摆不定,害怕衰退而心智不坚定,从而导致长期的通胀。

  但美股一直尝试反抽,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交易了通胀、交易了加息,但对衰退交易不足,过早地交易了美债利率见顶。

  市场一直低估通胀的韧性,也低估了美联储对于通胀的重视。可以看到一路以来,市场对于终端利率的猜测不断往上抬。

  再往上加息,经济压力很大,但是不加,通胀又可能下不来。所以美联储可能会谨慎的往上加,通过拉长时间来不断试探通胀的底线,避免一下加过多,导致经济过度衰退。可以较为确认的一点是,美联储和放水时期的态度已经有明显区别,不能低估当下美联储驯服通胀的决心。一旦通胀有所反弹,加息大概率又会超预期。

  也就是说,加息会放缓,但是不会快速转向。

  市场重视经济,但从美联储的视角来说,必须更重视通胀。

  市场想要降息的前提只有3种可能性。1、驯服通胀 2、触发经济危机 3、美联储扛不住衰退压力。一衰退就转向,不在选项当中,衰退无法成为转向的理由。

  鲍威尔也在11月FOMC中表示可能有“更高的终点利率和更久的加息时长”。加息的终点大概率要超出目前市场的预期。

  市场期待的降息周期可能没有那么快,对应到美股上,进入衰退期,企业的盈利暴雷还没结束。需等待真正的宽松预期。

  五、大类资产的趋势

  石油、煤炭等大宗:全球通胀见顶回落以及海外衰退的背景下,需求疲软,大宗商品景气度下行,价格将有所回落。相对应的,明年能源板块的盈利增长或将放缓。

  :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从当前市场预期终点至5.0%或更高的水平来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有再度向上的可能性。美联储当前加息算是在后半程,利率上行空间有限,但收益具备吸引力。

  黄金:短期仍将承压,中长期具备配置价值。短期来看,美联储持续加息将推动实际利率中枢将进一步抬升,从而支撑美元指数及美债收益率上行,形成对黄金价格的压制,短期内金价走势或仍较为动荡。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逐步上升,黄金的避险价值逐步显现。后续等美联储明显放松货币政策,黄金价格的明显上涨或才会到来。

  铜:铜价基本随着美国GDP正相关变动,平均领先美国经济1.1个月。

  六、 港股逢春

  我们在《港股为什么突然乐观了?》里,从估值、技术、资金以及宏观角度表示港股的情绪在快速恢复,大概率有一波行情。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加防疫优化和经济复苏的预期,港股开始准备走上了反转的路线。

  港股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同时对美债利率也保持敏感。大部分时间,美股港股走势相关性近90%。但近期美债利率调整,可以发现,港股和美股的走势已经有些“脱钩了”。

  美国经济有衰退趋势,而国内经济是复苏趋势。若明年港股企业盈利开始向上,那么在美债利率见顶尾声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继续和美股脱钩的。需要注意的是,中间如果美债利率重新上行,可能会有波折,但大趋势应该不变。

  此外,从政策端对于港股的主要板块互联网的态度逐渐缓和与转变。

  例如以腾讯为首的电子游戏领域,行业的基调从对“未成年人沉迷”的担忧转向对“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视下的电子游戏行业。11 月 16 日,人民网发布《人民财评: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指出电子游戏在 5G,芯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后 22 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2022 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所以展望明年,港股大概率走上反转的枯木逢春的道路。

  而港股相对于A股来说,机会甚至更优。因为港股具备太多深度调整的股票,相同类型的板块,调整都要更甚A股。

  主线上同样依赖于政策变化,1、防疫优化的医药、医疗、消费等;2、经济复苏的地产、物业等产业链;3、互联网经济平台

  七、国家安全

  国内除了防控优化和经济复苏的主线之外,还有二十大提及的国家安全。

  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国家安全相关板块具备较强的改善需求。

  在重要产业供应链安全重点建设的要求下,国家安全体系向下传导至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服务业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六大重点领域。

  较为急迫的属于“卡脖子”领域。趋势上,伴随产业政策持续发力,众多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提升,打开市场。

  “卡脖子”技术涉及的新兴产业包括计算机、半导体、电池电源、先进复合材料、高端机械制造、机器人、医药、航空航天。从共性上看,上述领域在材料制备、生产工艺、核心技术等方面,落后于欧美日,同时国产化率相对较低。

  例如核心工业软件中,EDA国产化率不足5%,CAD和CAE国产化率约为5%,BIM国产化率不足10%。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目前整体国产化率不高,呼吸类设备、DSA 国产化率不足10%,CT、超声仪器国产化率在20%-30%之间,高值耗材除冠脉支架、骨科创伤耗材外其余板块国产化率不足40%。

  农业领域,转基因种子国产化率为0%。不过目前首批转基因品种最快有望近期获批。

  以及“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领域,新材料产业,渗透率较低。

  此外,备受关注的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半导体卡脖子”技术细分领域包括光刻胶、高端光刻机、芯片制造及设计、手机射频器件、真空蒸镀机等。如果能有突破,国产替代路线有机会在行业下行周期里景气。

  半导体销售额增速的回落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本轮周期自2022年2月起已回落8个月,目前已进入负增长,基本面的底部或仍需等待至2023年末或 2024年初。库存方面,据台积电透露,预计半导体供应链库存将在2022Q3达到峰值,并在2022Q4开始减少,直至2023H1或能重新平衡到健康水平。

  综合而言,2023H1或出现库存底,而基本面的底部或需等待至 2023 年末。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费城半导体指数通常领先于“景气底”4-5 个月。

  八、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长期视角下,国内的产业结构不断往高质量升级,趋势也已逐步得到验证。

  根据 WIPO 的《GlobalInnovation Index 2021》,21 年我国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已经高居全球第四。人力资本方面,我国工程师红利正在崛起,教育部预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为1076万人,其中STEM专业占比达62%。

  宏观层面上,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占整体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展望明年,由于海外衰退,出口需求回落带动整体制造业增速放缓,但是高端制造自身的高毛利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有望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速。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和效率以及品质。

  专精特新依旧需要重视,尤其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专精特新企业的每千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要远高于全 A。发展路径上,类似瑞士拥有众多隐形冠军,不仅有竞争力,还有就业率以及财富。

  结语

  世界经济正处于从滞涨向衰退转变时期,国内经济正处于从放缓到复苏的转变时期。

  风险在外部,机遇在内部。

  明年整体大概率要比今年好。

  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