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读|十大券商:提振发展信心,优先扩大消费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

  澎湃新闻梳理的10家券商观点普遍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好转;政策加码推动基本面回升,股市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广发证券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提振发展信心,二是推动经济好转,三是关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市场来说,会议将提升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均衡的预期,并有利于风险溢价的下降。

  招商证券表示,政策有望支持经济改善和企业盈利逐季回升,带动A股重回上行,但有限的弹性下更可能演绎“结构牛”。结构上,短期内受益经济复苏的上证50和“银房家”(银行、房地产、家电)有望继续表现。

  配置方面,消费、数字经济等板块被多家机构看好。

  华泰证券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三项重点部署为扩大内需、三大安全、深化国改,或分别对应顺应政策取向的大消费、TMT、“中字头”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有望走出最低谷迎来改善的行业,包括疫情防控优化下的消费和出行等板块、地产产业链各环节上的部分优质企业、常态化监管进一步优化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二是长期高成长的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等;三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背景下,支持医疗资源下沉、支持生育和养老服务等带来的医疗健康板块的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稳增长,提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发挥更大作用,预计流动性在疫情高峰期过去后将回归常态;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财政总支出规模还将保持扩大趋势,发挥积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地产方面,预计未来政策将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继续发力,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基建方面,基建投资依旧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未来将吸引更多社会投资进入相关领域;消费方面,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相关消费。

  除总量相关政策外,六大结构性政策亦值得关注:一是会议着重强调支持民营经济与深化对外开放,篇幅多、措辞强、方法实,有助于缓解“预期转弱”的压力,提振市场信心;二是旗帜鲜明支持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发展,平台经济监管转为常态化监管;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四是产业政策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五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包括改善就业、扩大医疗资源等。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跻身国家战略,预计延迟退休具体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六是继续乘风破浪,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物价不稳、就业不稳、规模性返贫等经济金融民生风险。

  广发证券:有利于风险溢价的下降

  会议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及政治局会议精神,去年底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同时,和去年底会议相比新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表述。整体来看,扩内需、稳增长在语义上明显强化,“整体好转”目标明确。

  扩大内需是本次会议的关键环节,在消费和投资的表述上均有亮点。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并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会议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并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即是政策性金融的代表,它作为一种准财政工具,有效支持了基建增速的扩张。“加大”二字体现了对政策性金融的肯定,对应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SL等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是新增提法,值得后续继续跟踪;一般来说产业政策的传统实施方式主要是财税政策、产业基金等。重点领域一是“产业链薄弱环节”,会议指出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二是“新型能源体系”,会议指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三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般对应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政策强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而从实践中看,一二级市场是链接科技、产业、金融的纽带,比如科创板就在发挥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

  整体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提振发展信心,包括两个“毫不动摇”、定调平台经济,以开放促改革等;二是推动经济好转,包括“整体好转”的明确目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推进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在消费、投资等领域的扩大内需等;三是关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市场来说,会议将提升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均衡的预期,并有利于风险溢价的下降。

  申万宏源:提振发展信心,优先扩大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当前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局面,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提出五大主要工作,其中第一点即是扩大国内需求,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方面,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并且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仍在磨底的背景下,明年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工具都会以更大的力度向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优先扩大居民消费的方向给予充分倾斜。“增强消费能力”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要求,则指向财政政策明年可能在通过二次分配优化居民收入预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高级化正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

  政策性金融方面,本次会议并未延续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表述,而只是要求“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源于基建投资在2018年“资管新规”以来五年最高增长之后,面对两大增长约束。但为避免基建投资过快下滑,新增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或延续。2023年基建投资具体的投资方向或更聚焦两个方面,有项目收益基础的交通类基建,以及事关国家产业链安全的能源基础设施。

  产业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自立自强。社会政策,本次会议强调解决青年人失业有利于短期稳地产需求,但少子化问题仍有赖于更平衡城镇化。

  海通证券:经济提信心,股市迎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明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新时代面临的外部环境很复杂,面对百年未有变局,不会为了纯粹的短期经济数字,再去通过地产和基建强刺激去拉动经济。

  从政策基调看,财政保持必要强度,货币强调“精准”,房地产不强刺激、保住优质供给。在扩大内需战略中,消费被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另外,产业政策重在发展和安全,互联网政策更加积极。

  随着政策加码推动基本面回升,股市进入上行周期。行业方面,数字经济代表的现代化产业,契合扩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将发力稳增长,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是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经济稳增长的双重抓手,是财政加码的重点,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投入或将不断加大。

  另外,促消费是明年政策的重点,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过去,整体消费有望出现明显改善, 短期传统零售或纺织服装还有修复空间,拉长时间看行业格局改善或具备消费升级逻辑的行业更优,如啤酒、白酒、免税、医美、黄金珠宝等。

  随着经济提质增量,债市有望高波动、重票息。展望后市,建议关注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机会(如城投、二级资本债)。另外,建议逐步加大可转债配置比例。

  招商证券:政策有望带动A股重回上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这也意味着后续的政策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与后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呼应。2023年仍是稳增长政策出台的大年,政策驱动的特征将会仍旧明显。

  扩大内需在明年的五大经济工作中是第一要务,尤其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预计明年增量政策最多的领域为“房地产”“新能源汽车”“养老”。另外产业政策继续强调补链、强链;科技攻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相应的表述对应,可概括为新时代五朵金花“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含车),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军工装备”。

  政策有望支持经济改善和企业盈利逐季回升,带动A股重回上行,但有限的弹性下更可能演绎“结构牛”。结构上,短期内受益经济复苏的上证50和“银房家”(银行、房地产、家电)有望继续表现。当权重指数对经济复苏的修复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就会逐渐放缓上行斜率,逐渐转为偏新兴成长指数占优的局面,科创50、中证1000,创业板综等新兴成长指数可能会相对占优,可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华泰证券:三项重点部署对应大消费、TMT、“中字头”投资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基本面展望积极,在AH市场较为关注的政策端:防疫、地产、平台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动态优化调整,或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货币政策整体基调相比去年更加中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对市场风格也或有一定影响,大盘股及产业链下游板块更顺应政策方向。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三项重点部署分别为共同富裕、平台经济、循环经济,对2022年行业及主题股价表现构成深远影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三项重点部署为扩大内需、三大安全、深化国改,或分别对应顺应政策取向的大消费、TMT、“中字头”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大消费中的重点行业,可能包括智能驾驶、免税、航空机场、运动服饰、家电建材等;TMT中的重点行业,或为国产化、卡脖子产业,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除以上三者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中观行业层面,还新增提及新能源车、生物制造、养老服务、分级诊疗等。

  平安证券:稳字当头,产业发力,A股底部企稳值得期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政策脉络延续二十大以及12月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应对当前面临的国内三重压力加大、外部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影响加深的问题,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策信号积极,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接连提及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政策信号积极。维持对A股市场相对乐观的判断,底部企稳值得期待。

  具体而言,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有望走出最低谷迎来改善的行业,包括疫情防控优化下的消费和出行等板块、地产产业链各环节上的部分优质企业、常态化监管进一步优化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二是长期高成长的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等;三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背景下,支持医疗资源下沉、支持生育和养老服务等带来的医疗健康板块的投资机会。

  财信证券:明年A股、港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法,要求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其中“稳增长”位列首位,更加凸显稳增长重要性。2023年经济将重回正常增长状态。会议延续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经济基调,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和总量增长目标同等重要;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预计后续将出台针对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医药生物等成长板块的扩大内需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总体来看,互联网、地产、医美、电子烟、游戏、教培等行业政策可能出现缓和。相比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等措辞,本次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预计平台企业将迎来政策利好期,在美中概股、恒生科技等板块有望底部反转。

  考虑到疫情及地产对国内经济制约作用消退、美联储加息预期边际放缓、全球紧张局势缓解,此前压制市场走势的业绩、估值、风险偏好等三大利空都已明显转向,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利好持续释放,预计明年A股、港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华安证券:政策发力下关注4条主线

  从总基调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点偏向增长,政策整体友善,财政加力、货币降准降息均可期。行业方面,恢复消费、投资带动是扩内需抓手;发展和安全是产业政策核心;地产更强调底线思维和风险防控;平台经济倡导正面效应。

  展望后市,建议关注4条投资主线。其一,对于高景气成长板块,建议加大关注和配置力度,重点关注储能、光伏、风电、电池材料和制造、上游能源金属等。半导体、自主可控等关注催化剂出现。

  其二,防疫优化措施预期不断,建议关注景气与估值相跟随的部分消费品。重点关注受疫情优化措施提振而景气显著向好的用药需求和用药保障方向,如中药、抗原检测、医疗器械、医药商业等。此外,白酒板块在本轮修复中也有望取得较好的涨幅。

  其三,建议关注稳增长预期下的新老基建领域。基建仍是明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和抓手,继续获得政策大力支持的确定性强,尤其是在房地产调控放松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基建稳增长相对作用更加凸显。关注传统基建中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以及新基建中的电网投资等。

  其四,建议关注春季躁动行情中的情绪修复品种。主要是券商和计算机信创。

  川财证券:建议关注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方向

  “稳”是基本前提。本次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定下的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方面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对于货币政策要求是保持合理充裕、精准有力,其中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以及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要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总体来看,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整体相对宽裕,但不会“大水漫灌”,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领域将得到更多支持。

  “提振内需”是重要手段。本次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在当前“三重压力”仍存的情况下,通过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内需潜力有着重要意义。而在14日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也指出推动促进消费增长更多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提振内需”的重点在于提升消费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因此重点关注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向。关注改善性住房(住房需求)、养老服务(医疗保障需求)、文化传媒(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等消费领域。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完成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突破,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进而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和投入,同时也要将数字经济更好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方向上,建议关注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海外经济明年预期下行背景下,明年出口虽预计承压,但仍需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一带一路”国家有望更深一步分工与合作,关注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跨境支付、跨境金融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