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复阳”探究:原因尚无统一结论,正加强出院管理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此前要求出院患者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国家卫健委在对新版诊疗方案进行解读时称,这一变化是“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

  “复阳”,成为近期疫情中引发关注的热词,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复检核酸呈阳性”。2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少量患者出院后复检核酸阳性的情况。

  为何出现“复阳”?是患者的阴性结果为“假阴性”,还是体内仍有病毒残留,或出现间歇性排毒?目前,多名医学专家认为,“复阳”涉及多方面因素,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会上表示,目前各地还没有发现“复阳”者传染他人的情况。

  2月下旬以来,湖北武汉多名临床医生建议,重新评估、提高对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

  2月24日,江苏徐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解除隔离回家时,在天山绿洲小区受到一些居民和社区人员的欢迎。当地媒体曾以“用爱铺就回家路”为题,报道了居民们迎接王先生回家的场景。

  两天后,王先生去医院复检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很快,他被收入到定点医院接受医学观察,在小区门口欢迎他的一些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观察。徐州市疾控部门通报了这一情况。

  徐州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2月24日解除隔离回家时,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两天后他复检测出核酸阳性。视频截图 除了江苏,湖北、广东、天津、四川、海南等地近期也出现患者“复阳”现象。

  3月1日,海南首例新冠肺炎“复阳”患者易某从海南省人民医院出院。据新华网报道,易某是2月19日出院的,而在隔离观察期间,其咽拭子检测呈阳性,于是再次入院治疗。

  也有“复阳”后很快“转阴”的。

  3月2日,天津市卫健委通报称,该市第43例确诊患者2月11日出院后,27日复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再次入院观察,后来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于3月2日出院。此外,该市第20例、121例确诊患者出院后,也在隔离观察期间核酸复检阳性,3月2日这两名患者再次转入医院观察。

  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党支部书记张旃2月24日在微信公号上撰文称,18名新冠肺炎患者(均为该院医护人员)经治疗,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按治疗标准可出院。医院对上述18人延迟出院后再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发现13名患者出现阳性结果。

  广州也出现类似情况。在2月25日广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介绍:“在出院病例的随访中,发现复阳的病人有13人。”

  “今天广州市一共发布了13个“复阳”的情况,104个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任何感染。”在2月25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说,全省的“复阳”患者没有出现传染给他人的情况,“我们省其实有个初步的数据,现在出院的病人里面,有14%的人也有‘复阳’的现象。”

  海南首例新冠肺炎“复阳”患者易某3月1日从海南省人民医院出院。图片来源:新华网病毒残留?假阴性?间歇性排毒?“复阳”原因有待研究

  虽然多地出现患者“复阳”,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复阳”者传染他人的情况。

  “部分省份报告治愈出院患者,在复诊过程中发现有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我们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加强对这部分病例的连续监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通过监测发现,这部分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

  为什么出现“复阳”的情况?郭燕红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对于它的致病机理、疾病的全貌和病程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

  2月19日,成都市锦江区望江锦园一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复检显示核酸阳性。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成都这名患者不属于复发,“更大的可能性是少许病毒的持续残留,是一个没有清除干净的过程。”

  对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复阳病例,该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在2月25日广东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患者并没有出现症状再次加重的情况,“可能大便里带一点毒,但是大便里带的这个毒到底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技术上暂时很难区分。”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在上述发布会上分析,从目前的观察来看,许多“复阳”患者的肺部炎症此前处于吸收过程,还不能称为临床上的痊愈,“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我们判断它可能会间歇性地存在排毒的现象。”

  3月2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微信公号刊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灵、刘馗、刘辉国的文章,对新冠肺炎患者“复阳”原因进行分析。刘辉国等人认为,患者“复阳”,一般受到病毒生物学特性、临床状况、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也可能与标本采样和检测过程有关,“2019-nCoV主要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及肺部,且需要一定的病毒量,才可检测出核酸阳性,进行咽拭子采上呼吸道样本时,可能导致检出结果出现假阴性。”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表示,出院患者“复阳”可能涉及自身情况、核酸检测等多种因素,需要不断观察,“一个是试剂本身的问题,第二个是检测的方法。”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月28日表示,正组织专家对“复阳”情况进行研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程进一步加深认识。”

  临床医生建议提高“标准”,新方案加强出院管理

  针对患者“复阳”情况,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检验科主任李一荣的研究团队,2月27日在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发现,4名符合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在5至13天后核酸检测呈阳性。“至少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徐海波等人提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患者出院、解除隔离和后续管理的标准。

  从新冠疫情发生至2月18日,国家卫健委根据临床诊断和研究情况,先后发布了六版试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根据第六版诊疗方案,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之一,是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张旃2月24日写的上述微信公号文章,题为《关于“解除隔离与出院标准”的谏言》。鉴于“复阳”现象,文章建议提高患者出院标准,比如,可考虑将“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改为“连续3次”。

  张旃在文中提及,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已经采取了更严格的患者出院标准。

  上海市新冠肺炎专家治疗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上海的患者没有出现“复阳”情况,“两次核酸(测试)阴性以后,我们还会给病人做肛拭子。”

  所谓“肛拭子”,是对粪便病原进行检测的标本采样。

  不过,在钟南山看来,由于各地医疗条件和疫情防控压力的差异,改变全国性的诊疗方案需要谨慎。2月24日他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将目前的检测标准进行调整,要求患者的肛拭子检测结果也完全呈阴性,这样就容易造成病人的积压,影响后续诊疗。”钟南山说,“我建议对于这些病人要进行分级管理,密切观察。”

  患者“复阳”现象很快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月28日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出院患者的管理和健康监测。

  四天后的3月3日,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月4日,国家卫健委在其官网公布新版诊疗方案并进行了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截图。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原来第六版诊疗方案中的“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改为新版方案中的“出院标准”,这意味着患者出院并不马上解除隔离。

  国家卫健委解读新方案称,“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新诊疗方案将原来的“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了“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如此一来,从“自我监测”升级到“隔离管理”,各地对出院患者的管理力度将明显增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