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染新冠却很焦虑,正常吗?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身边很多人反而焦虑起来了。

  有的人担心自己感染,有的人担心家里的小孩或老人感染,有的人囤了大量的药物在家。

  这些,可能都是焦虑的表现。

  焦虑,本身就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在2019年,全球就已经有超过3亿人患有焦虑症[1]。

  而在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对全球超过200万人进行分析,发现焦虑的发生率超过35%,这其中约有10%的人属于重度焦虑[1]。

  

  无论是像以前那样封控在家、生活节奏被打断,还是像现在担心自己或家人会被感染,都可能成为焦虑的来源[1]。

  并且有研究发现,符合以下特征的人在疫情期间更容易感到焦虑:

  年龄较小

  女性

  学历相对较低

  职业和收入因疫情影响较大的人

  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或心理疾病

  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疫情相关的新闻和资讯

  可获得的社会心理支持较少[2]

  因此,如果你就是万千因疫情而焦虑的人之一,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我们将会告诉你,为什么不必对新冠疫情感到过度焦虑,以及如何应对焦虑的情绪。

  

  当下大多数人对疫情的焦虑点在于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新冠病毒。

  但大家首先要明确一点:焦虑不能帮助我们预防感染新冠,正确的认知和防护措施才能。

  对于普通人,调整认知是减轻焦虑的好方法:

  1.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下降了许多

  只要我们仔细去了解奥密克戎,就会发现它其实与2020年初原始毒株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不像原始毒株容易侵袭肺部发展为重症,感染奥密克戎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

  有临床症状者也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

  奥密克戎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都已经低于其他毒株。

  2.我们已经有了可以应对新冠的疫苗和药物

  不同于2020年初,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可以应对新冠的疫苗和药物。

  哪怕只接种了一针疫苗,都可以大幅降低病死率,而完成全程接种与加强免疫的患者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则会更明显地降低。

  

  即使是感染了奥密克戎毒株,如前面提到大部分还是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大多数人可以选择居家治疗。而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我们也已经有了"特效药",能较好地预防发展成重症。

  3.对于有老人的家庭,要尽可能带老人接种疫苗

  老年人是面对疫情最脆弱的群体之一,而疫苗能够给他们最好的保护。

  目前国内已向老年人开放第二针加强针的接种,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老人,家人应该及时地带他们去接种。

  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还是会因为疫情或是别的原因而感到焦虑。

  如果焦虑的程度已经很严重了,比如我们整天沉浸在焦虑中,甚至影响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学习,比如我们因为焦虑出现了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心悸、胸闷、坐立不安、肢体震颤、疼痛等),那么一定要及时地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去就诊。

  而日常感到有些焦虑不安时,可以先尝试用一些放松的小技巧来缓解:

  去运动

  运动现在被应用在很多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当中,它被验证能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4]。

  正念冥想

  冥想最初起源于东方的禅修,后来部分学者逐渐研究出一系列适用于普通人的方法。正念冥想经研究发现有多种健康益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疼痛等[5]。

  呼吸训练

  训练通常通过有节奏、缓慢的深呼吸进行。研究表明,呼吸训练可以减少焦虑、愤怒和抑郁的感觉[6]。

  渐进式肌肉放松

  结合呼吸调整等方法,逐步对身体各肌群进行紧张及放松训练。

  

  目前线上线下都有许多正念冥想、呼吸训练或渐进式肌肉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选择有专业心理健康背景的机构或专家进行学习。

  当然,这些放松的技巧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家的焦虑。

  焦虑有时并不一定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从远古时代,到如今的文明社会,正因为有焦虑,人类的种族才得以繁衍至今;正因为有焦虑,人们才会未雨绸缪打造更好更有利的环境。

  但是我们也常说“焦虑是一把双刃剑”,就是在告诉大家,我们不要过度焦虑,因为过度焦虑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其实,告诉大家不必过度焦虑,并不是让大家放松防护的警惕性。只是焦虑不能帮助我们预防感染,做好防护的同时,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愉悦而不是焦虑,可能可以过得更轻松一些。

  审核专家:乔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462928/

  [2]Epidemiology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COVID-19: areview - PMC

  [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5679257/files/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

  [4]Kandola A, Stubbs B. Exercise and anxiety[J]. Physical Exercise for Human Health, 2020: 345-352.

  [5]https://www.nccih.nih.gov/health/meditation-and-mindfulness-what-you-need-to-know

  [6]Zaccaro A, Piarulli A, Laurino M, et al. How breath-control can change your life: a systematic review on psych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slow breathing[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8, 12: 353.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