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这是(2 月 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传染源描述中加的一句话。
图片来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再加上近日有新闻:在宁波江北区一名患者与路人在菜市场有过 15 秒的近距离接触,后来该路人也被确诊了。
这或许会让大家感到恐慌:
我怎么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想了解什么叫“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上的例子。
上世纪初,在美国曾经出现过一个被称为“伤寒玛丽”的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她感染了伤寒杆菌却无伤寒的症状出现,而无意中先后感染了许多人。
所谓持续的无症状感染者,多了“持续”两个字,其流行病学意义就截然不同了,说明这个被感染的人始终也是个传染源,他可以不断地造成接触者感染。
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免疫应激反应没那么强,临床表现比较潜行,也可能是由于其机体异质性可与病毒和平共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和SARS以及ME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病人的比例更高,而轻症和无症状往往又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因此无症状也可能是非常轻的症状,让患者难以察觉。可能该病例曾有过非常轻微的症状而不自知,很快就进入恢复期了。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还需做一系列的病毒学和血清学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大多数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特有的。
从理论上讲,“无症状感染者”带有病毒,有可能造成传播。
我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并没有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虽然可以做核酸检测确认,但这样既增加了去医院感染的风险,又浪费医疗资源,没有必要。
临床在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不仅会考虑到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如果你在过去 14 天内没有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旅行史,且身边没有发生家庭集聚性病例,与疑似、确诊病例没有密切接触,无症状或轻微发热、咳嗽不需要过度恐慌。
如果你有过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即使没有发现症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应及时上报社区或当地疾控,如实反映过去 14 天接触史,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结合影像学特征(肺部 CT)进行相应的诊疗与隔离。
会不会成为超级传播者?
大家更为担心的是,“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成为超级传播者?所谓超级传播者,一般指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感染者,比其他患者更容易传染其他人,从而影响疫情的扩散速度及规模等。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在 2 月 5 日下午的发布会上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其传播力也会较弱。
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根据对 MERS 的观察,其他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
针对大家对无症状感染者成为超级传播者的担忧,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首先,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其次,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的病毒数量是比较少的,传播的危害是比较小的,也不会成为超级传播者。
目前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仍较少。
在河南安阳,一名武汉回乡的女士回家内两周没有症状,但其 5 个亲属相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该女士也被隔离。但从公开资料中,未能明确该女子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还有一个疑似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案例发在了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根据该论文:在德国,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导致了四个新感染病例。
但后来德国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澄清,该研究结论并不准确。该感染者实际上早已出现乏力、四肢酸痛等症状。
所以,目前看来,如果身边没有人去过武汉、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人,并不用太担心。
面对“无症状感染者”,该怎么办?
短时间内,可能会有疑似病例增加的可能,但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增加了“轻型”患者这一分型,就是为了诊疗机构可以将临床表现较轻、甚至没有明显表现、但拥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追踪。
重视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将其隔离起来,可以切断传染源。
另一方面,无论是有症状的患者还是无症状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仍然为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
现有强调的防护措施——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都可以切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即使身边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肺炎。
但无症状并不意味着不会传染,大家还是要遵守科学的提醒,只要坚决执行目前的防控措施,就足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威胁。
应对无症状感染病例,最好做到以下四点:
1、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风
最好的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的方法就是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别是在春运返程中,在火车、高铁等密闭的空间中,一定要佩戴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做好严格的防护。另外,家里也要勤擦拭进行消毒。同时家里的房间也要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保持1米距离,避免共用物品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明确提出: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介绍, 所谓“接触传播”,就是接触到病毒污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等。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碰到眼黏膜、嘴巴、鼻子这些部位,就容易侵入体内。可能因为你和潜伏期或者无症状的患者摸了同一个门把手,你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病毒潜伏期传播者。
所以,最好与这些人减少近距离的接触(1~2米之间或者1.5米的距离),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3、单独碗筷,56℃以上煮烫30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很强,存在人传人现象。所以,要各吃各的,单独碗筷,56℃以上30分钟。
在返程的火车上,尽量不要在火车上进食食物。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除了呼吸道传染之外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染,如果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使用了扶手、座椅等,都可能造成污染,所以,建议在封闭空间里,不要和其他人共同使用水杯;尽量不要进食食物,如果一定要吃食物,建议在进食之前用肥皂或消毒液做好手部清洁,减少接触传染。
4、要做好隔离,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被感染,或已经出现了一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隔离。有可能接触到的人,都一定要隔离观察10天左右。有条件的,最好做一个核酸检测,这样减少下一代病毒传播者的出现。
来源:人民网、新华社思客、丁香医生、国家卫健委
编辑:林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