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户发放退热药,就不会导致有人囤积,有人发病买不到药
随着管控调整放开,出现了一个大家不愿看到的现实:药店里用于治疗感冒的药被人抢购一空,而相当多的人却没有买到。
我们分析一下,抢到药的人,怎么利用手中的药呢?首先,他可能是无症状的感染者,根本用不上药。有的人是有感染者,其实他也用不了多少药。有症状感染者一般都发烧两到三天,布洛芬早一片晚一片,一个人三天有六片足够了,一盒28片,4个人用还富富有余。2元钱一盒的扑热息痛,里边是20片,三口之家一盒也够用。
囤药人用不了的药,一种归途是等过期后当垃圾扔掉(其实谁也不会扔掉);另一种归途是在黑市高价出售。据悉,13元的美林有人卖到2500天价。因此有人调侃,如果有一箱美林,可以在小城市买楼了。
没有买到药的患者怎么办呢?一个是在家硬挺着;另一种方法是寻求朋友帮助,或高价从别人手中购买。近几天,我在几家药店发现,类药几乎全部售光,进屋买药的人因买不到药,一脸焦急、愁苦样。有一个中年男人进屋大声问道:″服务员,买两盒扑热息痛。″一句话,把满屋里人逗得哄堂大笑。你是来寻大伙开心的,还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什么时候了,还想买扑热息痛,太天真了。
其实这种现象本不该出现。
我们应该提前有一个预案,把药品管控起来,按户发放,一户分不到一盒,先分半盒也行啊!不至于有人卖高价,还有人买不到。我们做核酸时要求全员做一个不能少,买药时为什么不能做到全员购买呢?
历史的经验太多了。从近的方面说,大家疯抢炒作口罩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教训不够深刻吗?远一点说,非典时期抢过盐、抢过和体温计等等,很多人记忆犹新。为什么总在一个坑里接二连三地摔倒呢?牢记历史教训,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总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