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重点 | 如何保护老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她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经过全市上下的连续奋战,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社会面感染者占比持续下降,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引导群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工作。
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是容易发生重症的脆弱人群,现实情况中,不少老年人或活动不便,或对疫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感到担心,再加上“极少外出不易感染”等想法普遍存在。
面对不断优化完善的疫情防控举措
有序地放开节奏
如何最大程度保护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何让老年人及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
敲重点
目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和做好个人防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最主要措施
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
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而且非常紧迫
1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群体人数众多,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保护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只有力脆弱人群应接尽接,才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疫情防控的底线才会兜牢兜稳。
当前,疫情呈现多发散发态势,我们面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防控难度更大。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当下,加强免疫屏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接种疫苗,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一道必答题。把全社会的老人保护好,筑牢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保护屏障,我们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就有了更大底气、更大信心。
如何保护老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
这些问题告诉你答案!
新冠疫苗接种后
保护力能持续多久?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在接种无论2针还是3针疫苗后,接种早期(也就是28天内),用于预防感染的病毒中和抗体都会提升。其中,加强针对于中和的提升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只有通过加强针(灭活疫苗的第三针)的接种才能达到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以应对病毒的免疫逃避。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体里的中和抗体滴度会逐渐衰减,而这一衰减过程通常在接种疫苗6个月后较为显著。随着中和抗体滴度的逐渐下降,人体预防病毒感染的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因此,会出现疫苗接种后仍然再次感染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减慢抗体衰减的速度呢?华山感染团队的研究证实,第三针加强针(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接种6个月后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针灭活疫苗6个月后的水平。因此,第三针加强接种可有效提升身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我们预防感染的能力。
打了疫苗仍然感染
是否意味着疫苗无效?
无论哪种接种策略,中和抗体滴度终究会逐渐降低,使得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逐渐增高。但这是不是说明打疫苗没有用呢?其实不然,这个时候,新冠疫苗的第二个关键作用,即预防重症,也会体现出来。
通过有关研究数据表示,老年人群相对其他人群重症比例更高。疫苗接种对于预防病毒感染后的重症化具有重要价值,加强针对于脆弱人群的保护,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疫苗接种时间久了
还会有预防重症的作用吗?
疫苗接种后可以提供预防感染和预防重症两种保护。预防感染主要由中和抗体执行,随着中和抗体滴度的衰减,预防感染的能力会衰减,同时突破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而预防重症则由中和抗体和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共同完成,即使中和抗体滴度衰减,依靠人体内长期存在的具有“记忆力”的免疫细胞,也可以提供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保护作用。第三针加强免疫相对于2针全程初免,可提升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
疫苗的安全性究竟如何?
慢性病人群、老年人
可以接种疫苗吗?
在短短2年时间内,全世界完成了130多亿次疫苗接种,全中国超过90%的人口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多项研究提示,无论针对老年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或具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者等,疫苗接种都有着较好的安全性,WHO的SAGE专家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推荐各类疫苗在上述人群中进行疫苗注射。
敲重点
接种新冠疫苗
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且有效手段
尤其对患有基础病且抵抗力较弱的
老年人更加重要和必要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没有年龄上限
数据显示
很多百岁以上高龄的老人
已接种了新冠疫苗
目前国内外接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
最高纪录为106岁
最后为老年人群
整理了日常生活防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