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动态清零还有没有必要坚持?国家疾控局回应,医生分析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范围内的新冠疫情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即便发生了反复的情况,也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小规模感染,经过积极防控,即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与其他国家“躺平”的防疫态度不同,我国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但对此,不少人认为,现在疫情防控的还不错,有必要一直持续这个防疫标准吗?如果解除,可减少工作、生活、出行中的诸多障碍。

  

  日前,官方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回应,表示应该实事求是。那么持续性的“动态清零”到底有何意义?还会持续多久?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部分民众认为,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相对来说已经趋于稳定,是具备“躺平”的条件的,为什么不尝试“躺平”呢?反而继续保持“动态清零”。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需根据环境条件来判断。

  

  我国人口超过10亿,属于人口大国,如果“躺平”,一旦病毒入侵,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传播。而感染规模扩大,对我国的医疗环境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回看2019年底疫情爆发初期就能知晓。

  其次,我国现有的疫苗、药物,并不能达到百分百免疫病毒。全面接种只能说明我国范围内形成了防疫屏障,但疫苗防疫能力有限,始终是个隐患,部分情况下仍有致病风险。

  

  如果“躺平”,任由病毒传播,那么我国的确诊率、重症率必然会有所提升。考虑到人口基数较大,疫情出现过模型传播时,患病人数就会成倍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从根源上预防,可大幅降低确诊率。

  另外,我国现阶段研制出的抗新冠药物(片剂常用药)并未广泛投入使用,也就是说,我国并不具备把新冠当做普通感冒来治疗的条件。所以,更应该注重日常防控,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有些人表示,现在的“动态清零”政策,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一些影响。殊不知,忽视“动态清零”,从此放松管控,人民生活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对国家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9月7日,疾控局在回应“动态清零”政策持续情况的问题时表示,要坚定战略定力,全方位处理国民和疫情的关系,同时要不断优化防疫政策。

  

  前面我们提到过,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如果忽视防疫,就有可能造成大规模感染。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发展仍比较紧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

  也因此,现阶段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就是“境外输入”。要知道,国际间的人员流动是不可能完全阻断的,所以“境外输入”就变得不可避免,唯有时时关注出入情况,积极筛查,才能预防传染。

  

  为什么说忽视“动态清零”会造成损失呢?咱们先说医疗成本。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感染人数增加,那么需要投入到防疫的医疗成本就会增加。而每一次规模型传播,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消耗。

  再来是社会面的影响,大规模感染,会影响到人的身体状态,对生活、工作形成一定阻碍。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受限人员增加,对我国的社会秩序乃至经济发展,都会造成影响。

  

  但如果时刻保持“动态清零”,全国范围内各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容错率就会提升。针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不仅可以降低疫情的影响力,社会面的损耗也会减少,所以“动态清零”有必要继续下去。

  反观上半年国内多地疫情以及国家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疫情仍存在反复趋势,并且对国家发展造成了阻碍。尤其是一些出入境比例较高的地区,疫情更容易发生小范围扩散。

  

  至于“动态清零”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还需关注国际疫情的发展趋势才能决定。如果国际范围内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就不会解除,甚至会进一步优化防疫手段。

  不过,世界各国对于疫情防控,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包括我国也在研制效果更好的疫苗和药物。如果未来研制出一款药物,可实现对疫情的全面控制,那么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就有望解除了。

  

  虽说我国对疫情实现了有效控制,但国际范围内疫情仍存在蔓延趋势,因此,我国现在还不能解除“动态清零”。各位朋友,疫情爆发这些年,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