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南教授说:当心理医生不容易(续完)

  幸亏中央主管部门及时终止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的颁发,2017年9月12日,人社部发文《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共公布了140项职业资格,其中取消了心理咨询师。

  2021年12月,人社部公布了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本次调整是以2017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基础,在公布的72项职业资格目录里,心理咨询师依旧未上榜。

  2022年7月14日,人社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公示稿,其中有6个与心理直接相关的职业也列在《大典》内,包括:心理学研究人员、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技师、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心理咨询师被纳入职业大典公示稿中,并不意味着马上就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出来,如前所述,心理咨询师仍未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这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的相关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亟待规范心理咨询师的正规化培训制度,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一窝蜂地商业化培训,滥发证书了。

  我还要提请所有的心理工作者,包括心理医生们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把精神疾病患者当作完全正常的人一样来对待,一定要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礼遇。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几乎每天都要和精神疾病患者密切接触,我非常熟悉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我深知他们由于自我暗示和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受到的歧视,而变得非常自卑和敏感,他们脆弱的情感极易受到伤害。

  他们也像我们正常人群一样,也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等,而他们的这些需求往往得不到必要的满足和尊重,所以,他们的确是很值得同情和怜悯的,如果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们这些唯一能够给他们带来光明的心理工作者,也像社会上普通人群一样,轻蔑、歧视与排斥他们的话,那他们的世界真的就只剩下一片黑暗了,他们除了绝望还会有什么呢?

  每当我从媒体中看到又有心理疾病患者跳楼、跳江、上吊或者采取其它的方式自杀的时候,我就非常悲哀,甚至会深深地自责,我们这些心理工作者们

  如果能够良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的话;

  如果我们的专业技术过硬的话;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的共情的话;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投入完全的热情的话,这些自绝于人生的心理求助者和精神疾病患者是不是会少的多呢?

  10年前,我以笔名“在森林和原野上”,在天涯论坛连载我这么多年来做心理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一个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鲜活案例:《说说我当心理医生这些年所经历的故事》,结果受到读者们的热烈欢迎,一个月不到,网上点击量突破100万,并数次荣登“天涯聚焦(头条)”。此后一家国家级出版社约我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书结集出版,再次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连续加印两万册仍供不应求,目前该书在各大书店早已告罄,但网络上还有大量的盗版书在流行。

  后来由于我的工作过于繁忙,在医科大学工作,又要教书育人,又要带博士生搞科研,又要兼顾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又要担任电台、电视台专题节目主持人和特约新闻评论员,还要做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还要担任学术团体的负责人等等,实在无暇写作,就这样,面对出版社和广大热心读者的期望,一直拖延了10年,直到去年才有空闲再次写书,用了6 多个月左右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本书,现在献予读者们,希望大家见谅。

  本书和上一本书一样,所有故事都来自作者职业生涯中的真实案例,为了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和情感,我把所有案例都进行了技术处理,包括人物的姓名、时间、地点、人际关系和周边环境等,都作了移花接木的改动,只保留了真实案例的故事主线和主要情节,这样就不会累及案例中的人物了,也不会造成对号入座的后果。

  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我在刻画人物、描写情节和抒发感情等方面,加重了文学色彩,尽量使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个故事都鲜活动人,尽力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我本人既是心理医生,又是业余文学作者,从小就热衷于写作,曾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中、短篇小说,家父是H省剧作家,耳濡目染加遗传基因,给了我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能够写出不同于国内“常见的心理医生手记”之类的文章以飨读者。

  本书完成后,我将书稿试投某国家级出版社,得到了总编室彭洪清老师和其他领导的重视,后来顺利通过三审,列入出版计划。在本书的修稿过程中,我要感谢彭洪清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使得书稿得以最后定稿成书。

  这本书既可以成为心理工作者在专业工作中的参考书,为大家提供经验和借鉴;又可以成为广大普通读者们枕边的一本趣味心理学读物;还可以为家长们教育和指导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我希望有机会阅读到本书的朋友们掩卷之后,能够有所获益,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提高,翔南深深感谢大家的青睐!

  王翔南教授在会议上讲课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