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十年|“边缘城市”亳州怎样当好长三角“特长生”?
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地处皖、豫、苏、鲁四省交界。远在七千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说起亳州,首先要从它的城市名称说起,这个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的“亳”字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生僻字。很多人会把“亳(bó)州”读作“毫(háo)州”。事实上“亳”与“毫”虽然只差一笔,但其含义却差之千里,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亳字的解释很简单:亳州,地名,在安徽。
这可能也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无奈。以至于原产自当地的古井贡酒在各大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上都会特别标注亳(bó)字的拼音,以帮助更多的朋友建立起对这座城市的准确认知。
亳州城市新貌 本文图片均由亳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2000年,地级亳州市建立。2019年,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式加入长三角“朋友圈”,亳州发展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区域内较为“边缘”的地理位置,远离长三角传统中心城市和交通发展滞后等“痛点”,也使亳州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过去十年,亳州GDP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实现1972.7亿元,是2012年的2.4倍,连续跨越11个百亿台阶,由全省第11位升至第9位,年均增长8.6%,居皖北六市第1位。
皖北地区是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身处其中的亳州是如何发挥好“特长生”的优势,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的?
富民强市的亳州“良方”
但凡到访亳州的人,一定会去中药材大市场看看。秋日的一个工作日上午,位于亳州城南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熙熙攘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每年400多亿元的交易额占到中国同类市场交易总额的45%。
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为亳州种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这份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也为亳州积蓄了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
从最初“药贩子”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贩卖中药,到近十年基本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一家又一家中医药企业在亳州这片弥漫着药香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现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亳州充分发挥现代中医药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组织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等重点药企,开足马力生产抗疫用药疏风解毒胶囊和银花防感汤(亳州2号方),大量支援省内外的兄弟城市,由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疏风解毒胶囊还以制剂形式在德国等欧盟国家销售,为全球抗疫阻击战贡献了“亳药”力量。
中医药产业背后是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前一步则是一片火热的中医药康养。
随着近年来养生风潮的流行,“保温杯泡枸杞”已不再是中老年人代名词,也成了当下年轻人的潮流选择。
在亳州,作为药用草本植物的花草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花草茶具有消火养颜、调理气血、养生舒缓压力等功效。和历史悠久的几大名茶不同,功效众多、口味多样的花草茶更像是为今天的年轻人而生。
通过电商的助力,亳州产的花草茶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捧,不仅女性消费者爱喝,也获得了很多男性茶友的青睐。
江苏南京市民储建超告诉澎湃新闻,他经常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花草茶。多次网购后他发现平台上销量和好评数占据前列的花草茶卖家基本上都来自于安徽亳州,这让他对这座之前并不熟悉的城市产生了兴趣。
“在网上我了解到亳州是华佗故里、药材之乡,还在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现在养生文化非常火,亳州的发展可以抓紧这一机遇。”储建超说。
养生文化是中药材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亳州花草茶在助力年轻群体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更多80、90后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医药文化。
谯城花草茶直播带货现场
“全国每卖出10包花草茶,其中就有亳州的7包。”安徽养中和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朝阳介绍,从2016年进军花草茶领域至今,依靠亳州花草茶产业优势和电商平台销售途径,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曾被视为现代中医药产业“副产品”的花草茶在亳州被培育成了“大网红”,一举成长为年产值达40亿元产值的行业新秀。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亳州市花草茶企业有1000多家,占全国花草茶企业的70%以上,注册商标超过3000个,拥有200余个花草茶品种,年寄递业务量由2018年的3500万件上升到2021年的1.35亿件,并连续三年被国家邮政局评为“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示范项目”。
延长长板树立招牌
一体化并不追求区域发展的均质,在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发展落差的存在更有助于各地优势互补。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主打中医药牌的亳州究竟有着怎样的底气?
澎湃新闻从亳州市发改委了解到,当前亳州全市现代中医药产值达150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拥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16家,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70家落户于此。
今天的亳州,已经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态势。中医药不仅是亳州富民强市的首位度支柱产业,亦是当地藏富于民、推动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
亳州的中药市场不止于“大”。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是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19次提到亳州,提出支持亳州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制定、推广、使用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一旦有了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将再次提高“亳药”在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亳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之都”的目标,赋予了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安徽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均明确提出支持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亳州十万亩连片芍药花海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不仅要有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名院”、创建“名科”、培养“名医”,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是应有之义。
面对中医药领域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和科研创新能力与日俱增的需求,为构建中医药产业人才“高地”,去年4月亳州市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协议,计划将亳州学院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和药物分析等4个本科专业的1200名学生转入中医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在该校设立硕士班。
在此基础上,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扩大招生,再增设中医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医学检验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共开设12个中医药类专业。
澎湃新闻从亳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总投资15亿元的中医药学院建成后,将在此基础上申创华佗中医药大学,为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坚实的人才、科技支撑。
“边缘城市”如何突围?
手握中医药的金“药”匙,亳州却有着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因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离长三角传统中心城市较远等“痛点”,亳州在招引企业、吸引产业转移方面也遇到了不小的难度。地处区域边缘的亳州,该如何在长三角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围?
局面以另一种方式打开。
安徽省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亳州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亳州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全新城市定位为亳州提供了展现区域中心城市担当和吸引力的良机。
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特点,地处“边缘地带”的亳州,正成为中原城市群汇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安徽省级层面提出的聚力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与亳州阶段性和未来发展趋势高度契合,也为亳州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重大的发展机遇。
当今城市的辉煌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亳州发展要实现“去边缘化”,提升区域竞争地位,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构建至关重要。
商合杭高铁和京九铁路在涡河交汇
高铁,是皖北城市驶向长三角的“加速器”。2019年12月,商合杭高铁北段通车,亳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亳州到河南郑州只需1个小时,到省会合肥也只需1个多小时。
如今,历经10次铁路调图,目前亳州南站每日可有60多趟列车开行,客流高峰期时可达到70多趟列车运行,不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更是打通了未来亳州发展的“快车道”。
好消息接连传来,继商合杭高铁开通之后,2021年12月16日亳州机场项目开建,预计2024年实现正式通航。届时,亳州的通达度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也将促进亳州文旅客源开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特长生”如何拥抱一体化?
亳州争做“特长生”的努力,从当地招商引资的思路中便能清晰看出。
“亳州的招商引资不搞大水漫灌。我们是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聚焦优势产业来开展招商工作。”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赵建超告诉澎湃新闻,企业选择一座城市,更看重的是这里的产业基础。他表示,以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为目标,亳州努力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固本强基。
亳州产“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
吸引优质药企落户,亳州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吗?赵建超表示,亳州通过摸排国内医药百强企业名单确定主攻方向。在招商过程中,还注重发挥亳州籍在外老乡和十万药商的人脉资源,广开渠道,进一步丰富招商网络。更重要的是,亳州还在普惠性的招商政策之外,对标全国先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中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吸引客商。
在抓好中医药、白酒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亳州还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文旅产业上放大招。
身处长三角后发地区,亳州还出重拳实招优化营商环境,并以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让营商环境从短板变成新的后发优势。
今年2月8日,亳州召开全市“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会。
这次会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共81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并表示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举引发了国内各大媒体争先报道。
而这次会议更重要的一个举措是发布了《亳州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十条举措》。《措施》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提出主动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不断探索创新,研究制定更多利企便民、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
“我们要努力在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赵建超告诉澎湃新闻,《措施》对标先进地区做法,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成果。
2021年12月8日,为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由上海市奉贤区与亳州市开展对口合作帮扶。
亳州向上海市奉贤区援助抗疫药品
其实在此次与奉贤开启“十年之约”之前,亳州和奉贤从民间到官方的互动已是动作频频。在2020年底,两地就曾签署过合作共建战略协议,立足奉贤、亳州两地在中医药产业的优势,加强合作互动。
此次国家层面发布方案,为两地进一步开展自主创新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经过双方协商,明确将从推动干部实践锻炼、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等7个方面统筹推动两地结对合作帮扶工作。
亳州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张绍飞告诉澎湃新闻,长三角一体化拓展了亳州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动能。目前,亳州已与沪苏浙地区开发园区签订合作协议24个,34所学校与沪苏浙地区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家。
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并非是“输血式”帮扶出来的,而是源自城市内生的发展动力。在结对合作帮扶一周年之际,亳州坚持致力于将“一帮一”带动升级成为“一体化”合作,竭尽全力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以奉贤亳州结对合作帮扶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与沪苏浙相关城市合作,推动全市各领域与沪苏浙建立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张绍飞表示,将聚焦园区合作、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共享等领域,主动对接沪苏浙,强化政策引导,注重环境优化,吸引沪苏浙地区资本、人才、产业向亳州转移,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加快建设、民生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长期处于长三角发展洼地,皖北城市能否在国家战略加持和自身努力下实现振兴的愿景?作为“特长生”的亳州朝着“上进生”的努力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