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感染进度已100%情况下,我们如何应对并挺过这波冲击高峰?
我本来订好了票,今天返程回湖北。
但昨天从客户处一回来,感觉就不舒服,整个晚上鼻塞、呼吸困难、嗓子疼、头疼、浑身酸痛,一个晚上都没睡好。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发烧,似乎不像是大家说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我怀疑可能是重感冒的症状。
谨慎起见,我今天就没出发,居家观察一天,看看症状变重,还是减轻,明天再做决定。
虽然没有发烧,但一个晚上还是被折腾得精疲力尽,早上起来头都要炸了。
坐在客厅大窗户前晒太阳休息,非常无聊和难受。脑子里有一点想法,我觉得精力似乎还可以支撑一会,赶紧坐在电脑前面,整理一下。
一、各城市感染进度表出炉,前景不容乐观
继同花顺数据的各省感染高峰图出炉后,昨天我又看到了“城市数据团”小程序测算的全国各地奥密克戎感染进度。
刚刚我上去看了看,截至12月19日,全国感染进度100%的城市已经累计达19个。
达峰进度已超过50%的,有70个。加上前面进度100%的城市,全国已经有89个城市感染进度超过了50%。
而我目前所在的城市广州,预测的第一波高峰到达日是2022年12月22日,也就是后天,第一波高峰的结束日,则要到2023年的1月18日。
也就是说,至少广州还要足足熬一个月,第一波高峰才能结束,感染情况才会减缓。
看这些数据,情况非常地不容乐观,而且后续状况可能会更惨烈,抗疫面临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所有的数据我就不一一张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一下。
二、不要抹杀核酸检测机构的成绩,更不要一棍子打死
与大家在网络上激烈讨论和展示自己“阳”的信息和抗疫的心得同时激烈进行的,还有一波舆论,就是要求对核酸检测进行秋后算账,并下线健康码。
说真的,这个观点我是不能苟同的。
过去三年的抗疫和核酸检测中,确实出现了有些核酸检测公司和个别核酸检测机构作假的情况。
但不能因为现在不做核酸了,一笔就把核酸检测的成就全抹杀掉。一棍子就把所有的核酸检测机构和公司打死。
从“新十条”出台,各地放开管制后,人们感染的数据和进度及速度来看,我恰恰认为,过去的抗疫政策和核酸检测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从最早的防止病毒扩散,后来的延缓病毒毒性减弱角度讲,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做错了,秋后算账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因为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小瑕疵,就全盘否定,无论国家大的政策,还是个人事情具体的处理中,都一样。
如果善加利用,核酸屋完全可以再利用,改变成发热诊疗站,为老百姓看病问诊。这不但避免了核酸屋建设资源的浪费,而且又能快速完成发热诊疗点布局。
健康码也建议国家不要取消,完全可以再完善后,变成国家调度和完善抗原试剂发放、抗疫药物分配的终端,不但能将药物精准快捷地分配到位,而且同样也避免了前期的投入和资源的浪费。
那我们又何苦痛恨它呢?冷静思考,将资源合理再利用,这才是一种更智慧的表现。
三、从全局角度来理解国家的抗疫政策变化
很多人因为这次疫情管控放开后,感染速度过快,从最初的要求国家停止核酸检测,放开隔离管控,转变成为批评者,批评国家放开太急,准备工作不足。
是的,我也确实认为这次疫情管控放开和转向有点急,导致各种医疗资源挤兑,买不到药,大量医护人员被感染。
在工厂和各服务企业,大量劳动力被感染,劳动参与率急剧下降,物流出现阻塞,大量快递人员感染,货物无法配送。
但如果拉大视野,从国家的全局来看这次的抗疫政策转变,就能明白,这其实是无奈之举,是不得已情况下的一次不得已选择。
实际上,20条出台的时候,国家是做了规划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渐进式放开,通过2~3个月时间,做好一切准备后再全面放开。
但是,因为境外势力的煽动,以及一些无知群众的情绪化冲动,更因为太多人的随意附和,国家不得不仓促应变,颁布了“新十条”。
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大家应该冷静客观去看待。不要再被一些为了流量的自媒体胡说八道带偏,更不要被西方舆论引导入歧途。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国家抗疫决策人员洗地,大家只要仔细捋一捋时间线,就能明白,我说的是有依据的。
在11月11日,国家推出防疫20条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四条: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覆盖率,以及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是非常明确地为疫情管制放开在做准备。
但是,在舆论场上,一些别具用心的人和机构高呼,如果再不放开,就要饿死人了,并鼓动群众不要做核酸,甚至动员百姓去冲卡,动员民众上街游行。
甚至还有人造谣,说疫情三年,国家对医疗资源建设没有做任何事情。
但如果你足够有心,不人云亦云,自己查看相关数据,就会发现,最近三年来,国家其实一直在拼命投入做相关方面的建设。
根据《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57160张。而且,这些床位还是改革四十年来我们才攒下来的家底。
2022年12月9日召开国务院联防控制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透露:目前全国重症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3年不到的时间,整整增加了2.4倍。
而国家为重症床位配置的医护人员,《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是全国ICU医生6万多人,ICU职业护士是10万多人。
到了2022年,重症医学医师总数达到了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生,更是达到了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则达到了22万人,“可转换ICU”护士更是达到了17.77万人。
3年时间,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重症医生增加了1/3,护士翻了一番,并有更庞大的“可转换”医护队伍随时候命。
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替国家决策人员开脱而杜撰出来的,大家只要用心一点,就可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的相关报告和发布会上找到。
所以,以后谁要是造谣说国家这几年在医疗资源建设上啥也没做,你至少可以做到不人云亦云,如果想拆穿他,可以直接把这组数据摔他脸上。
四、从外国反应看西方对我们抗疫和开放的态度
在过去的三年来,我们的防疫成绩有目共睹。中国是第一个基本上完全遏制住了病毒全面传播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快速回复社会秩序和企业生产的国家。
那时候,西方国家和媒体就各种批评中国,说中国的防疫政策是错误的,呼吁中国放开疫情管制,开放边境口岸,允许他们的人员进来。
但中国坚持了3年之后,真正放开之后,他们是什么态度呢?
不是张开膀子结束中国的抗疫放开政策,而是批评和拒绝。
讽刺吧?
先看看美国领馆,12月15日直接宣布停止签证服务。
德国领馆则更坚决,直接宣布在2023年1月6日之前,不对外开放。
那个自由、平等、博爱、开放、包容的西方世界呢?哪里去了?
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没有开放包容过,过去只不过也一直是比赛嘴上功夫而已。所谓言论虽漂亮,但身体很诚实。这两张截图,就是西方对待中国疫情的真实写照。
如果在我的读者群中还有无脑相信西方言论,跪舔西方制度和推崇西方的,我觉得你倒真的可以醒醒了。
就连一直批评中国防疫政策不开放的《纽约时报》,也在中国“新十条”宣布后,一夜变脸,不支持中国的开放了,反而批评起中国防疫政策来了,说:中国放开政策将导致病例灾难性增长,并批评我国的疫苗不如西方。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从他们先是推销疫苗,然后又快速上线辉瑞的天价特效药,我相信你一定能想明白的。
五、对这次疫情政策放开,我们应该怎样行动和应对?
首先是要理解。这是在三年努力抗疫后,不得不做出的最贴近实际和满足现状的决策。如果现在回头去思考,当然可以能做得再好点。但面对未知的病毒,这已经是我们交出的最佳成绩单了。
其次不要恐慌。既然奥密克戎病毒不能清零了,那就与它共存吧!不要再想着彻底消灭它了,消灭不了了,和平共处,形成新的平衡,可能是我们目前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第三,别再质疑过去三年的努力了。看看美国,就知道如果三年前躺平,我们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的抗疫成绩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无论如何,我们都坚持到了重症和病死率的历史最低点。
第四,疫情冲击短期内无法消失。大多数人都难以避免被感染,但我们仍然可以积极防疫,将感染高峰尽量压平,扛住第一波高峰,后面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第五,医疗挤兑在所难免。病毒感染速度太快了,峰值来得也太快了。一定要挺住,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做的事,就是扛住轻症,不去医院,把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第六,身体力行,支持国家政策落地。因为放开太仓促,很多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确实给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便和恐慌。对此,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给国家一点时间,会逐步优化落实到位的。
第七,不要焦虑,防护好自己。现在各种信息漫天乱飞,大家都担心被感染,能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更要防护好自己。防护好自己,晚阳,或者不阳,不去挤兑国家医疗资源,就是对国家抗疫最大的贡献。
第八,请善待一线医护人员。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是所有群体里,唯一一个轻伤不下火线,再累也得坚持的人。而且未来一年,他们可能仍然会是这个世界上最苦最累的人。
第九,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能击垮我们。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仍屹立不倒,相信自己,新冠之下,这些困难和麻烦也必然能停过去,我们很快就能回到三年前那样丰富多彩的世界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