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城阳、黄岛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12月12日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9例
2022年12月12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例,其中济南18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9例和高风险区检出9例;淄博4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3例和主动就诊检出1例;青岛2例,均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威海1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滨州1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9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26例),其中济南80例,系高风险区检出30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21例、主动就诊检出10例、重点人员筛查检出10例、集中隔离点检出8例和跨区域协查检出1例;威海14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7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4例、集中隔离点检出4例、社区筛查检出4例和重点人员筛查检出2例;日照12例,系集中隔离点检出7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4例和重点人员筛查检出1例;潍坊11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4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10例和集中隔离点检出1例;青岛10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1例),系集中隔离点检出5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5例;枣庄9例,系集中隔离点检出4例、社区筛查检出2例、重点人员筛查检出2例和主动就诊检出1例;济宁9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2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8例和主动就诊检出1例;临沂9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4例),系重点人员筛查检出7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2例;泰安8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4例、集中隔离点检出2例和主动就诊检出2例;滨州8例,系重点人员筛查检出5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1例、集中隔离点检出1例和高风险区检出1例;烟台7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2例),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5例、社区筛查检出1例和重点人员筛查检出1例;东营6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2例),系社区筛查检出3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1例、集中隔离点检出1例和重点人员筛查检出1例;聊城5例,均系集中隔离点检出;菏泽5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1例),系重点人员筛查检出3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2例;淄博3例,系重点人员筛查检出2例和集中隔离点检出1例;德州3例(均为省外入鲁返鲁人员),均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检出。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在青岛,为日本输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青岛2例,均为韩国输入;济南1例,为日本输入;烟台1例,为韩国输入。
2022年12月12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2例,其中济南1例、烟台1例。
2022年12月12日0时至24时,全省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8例,其中济南25例、淄博4例、青岛3例、威海2例、聊城2例、枣庄1例、滨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626例,其中济南303例、淄博36例、菏泽35例、德州33例、潍坊32例、青岛30例、滨州25例、济宁21例、日照21例、临沂19例、泰安15例、威海15例、聊城14例、烟台11例、枣庄8例、东营8例。全省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出院1例,在青岛。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2例,其中济南1例、威海1例。
截至2022年12月12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9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531例。全省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0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8例。
青岛:
关于调整我市部分区域风险等级的通告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综合研判,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对我市部分风险区域进行调整,现通告如下:
自2022年12月13日4时起,解除黄岛区隐珠街道滨海大道3555号滨海新村109号楼2单元,长江路街道江山路西小区564号楼2单元,灵山卫街道海港路6号天宇花园5号楼1单元,隐珠街道金晖路407号星河城1期A区18号楼1单元高风险区,黄岛区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特此通告。
青岛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2月13日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综合研判,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对我市部分风险区域进行调整,现通告如下:
自2022年12月12日23时起,将胶州市胶东街道胶东一路1号府新花园1号楼3单元,九龙街道兰州东路561号国都名城2号楼2单元,阜安街道赵家园村海尔大道以西、维也纳酒店以北50米、金典喜庆用品屋后独院二层房由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解除城阳区流亭街道长城路1号格林东方酒店4楼,城阳高新区和源路2号中欧国际城金茂墅二期22号楼,城阳高新区和源路2号中欧国际城金茂墅二期26号楼,上马街道龙飞路16号青岛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宿舍3楼高风险区,城阳区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特此通告。
青岛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2月12日
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温馨提示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根据上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现将我院就诊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患者及陪同人员进入医院须扫场所码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请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测量体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二、如您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请到发热门诊就诊。
三、我院全面实行非急诊预约诊疗服务,所有门诊号源全部开放,您可通过“健康青岛”公众号、“青岛市中心医院”公众号、慧医APP等预约平台进行实名预约就诊。
四、如您有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等相关流行病学情况,请主动、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青岛市中心医院
2022年12月12日
多种解热镇痛药不能一起吃
新冠感染者居家用药注意事项
如果通过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可服用哪些西药?服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来听听专家解读。
感染新冠病毒后可服用哪些西药?
目前,临床上对症治疗新冠的西药有很多种,如果我们居家治疗如何选择药品?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做了解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就按照感冒来对待,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因为会有发热、肌肉酸痛、鼻塞,个别还有咳嗽等等这些表现,对症处理就可以了。当然一般的发烧不明显的,比如说38℃左右,那就可以物理降温,多喝水、出点汗,体温也可能就下去了。我们强调一般38.5℃以上,建议可以用一些退烧药,或者说特别耐受性很差的,周身关节肌肉都不舒服的,解热镇痛消炎一体化的,可以用一点这些药。那么解热镇痛药种类很多,实际我们这个不局限布洛芬等等这些药,实际有大量的解热镇痛药。比如水杨酸类的,水杨酸类的药有很多种,临床上我们说的阿司匹林,那还有一类比较常用的苯胺类的,代表性的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像很多的这个感冒药里面,小孩的白加黑等等这些,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专家提醒,有需要服用针对新冠的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建议到医院去看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像奈玛特韦、阿兹夫定这些口服的小分子药,如果是比较重的病人,或者有明显重症倾向的,我们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上这种抗病毒药。
专家提醒:多种解热镇痛药不能连着一起吃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服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我们强调一定不能很多药连着一起吃。种类不能多,一次就用一种,如效果不好,一般六小时以后可以再用,你不要一个劲地用,用上以后可能是累积以后,可能会增加副作用。比如很多是胃肠道本身就不好的,有溃疡病的,它就可能加重你的溃疡。还有就是多种药物都用,实际可能含有共同的成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超量以后,就会出现严重的肝损害甚至肝衰竭,比如感冒药A含有对乙酰氨基酚,B也含有,C也有,但商品名是不一样的,你要不好好看说明书,不知道是一种药,所以几种加在一起就超量了,当然我们强调像一些孕产妇使用解热镇痛药,也要特别注意,像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可能会导致孕产妇严重的一些肝损害,所以我们强调安全用药。
阳性感染者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专家解答防疫热点
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型。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1. 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只是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答:阳性感染者若只是咳嗽、发烧,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可归于轻型病例,但不算无症状。从当前全国病例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
按照目前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但是没有肺炎表现。
2. 问:“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多久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答: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出现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3. 问: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
答:目前没有定论认为重复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结果。从目前病例来看,即便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这一比例也非常低。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不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再感染,发生重症的概率都很低。
【整理自健康山东、青岛市卫健委、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