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相关回应来了;一线防疫人员:我的工作里藏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上海市卫健委16日通报:2022年1月15日0—24时,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4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22年1月15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无症状感染者1,男,24岁,系1月13日报告的一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无症状感染者2,女,25岁,系1月13日报告的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和一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无症状感染者3,男,27岁,系1月13日报告的一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期间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已追踪到上述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上海的密切接触者2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生活轨迹是什么?

  密接、密接的密接、筛查人员如何隔离?

  隔离天数是多少?

  上海发布进行了回应

  1.请问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生活轨迹是什么?

  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期间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追踪到上述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上海市的密切接触者2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2.密接、密接的密接、筛查人员如何隔离?隔离天数是多少?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防控要求,密接人员应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密接的密接应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筛查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核酸检测。

  

  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到底能防奥密克戎传播吗?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对于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已经能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当然,还要记得定时更换口罩,脱卸口罩时要注意防止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摘脱口罩后要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4.请问之前排查情况怎么样了?

  截至1月16日8时,1月11日发现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关联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已累计排查管控相关人员113439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集环境样本3011件,其中34件样本(系上述病例居住地的环境和物品)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相关环境均已落实终末消毒。

  

  龙华医院总院恢复门急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今天发布公告: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我院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已完成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工作。即刻起恢复门急诊医疗服务。

  为满足广大市民朋友的就医需求,我院本周日(1月16日)全天,各科互联网普通门诊全面开放,部分科室增加全天线下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同原先周日门诊安排,请通过龙华医院服务号预约相关门诊后按预约时段来院就诊。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首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月14日,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宝山校区南区14号楼实行2天封闭管理和12天社区健康管理。目前,上大延长校区与宝山校区南区14号楼人员已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一线防疫人员自述:

  我的工作里藏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看监控,要不就是跑点位,每个人都忙得飞起来。”昨晚10时多,拨通普陀区疾控中心当晚总值班沈嘉玮的电话时,电话那头是此起彼伏的铃声……

  这样的场景,

  虽是日常,却不寻常。

  最近,疫情防控压力巨大,

  全市的防疫人员全力奔跑,

  以精准防疫构筑坚强屏障。

  “我们在以短跑的速度长跑。”

  “从无到有,从慢到快,

  这是我们新辟的战场。”

  流调队员、密接组组长、

  隔离点负责人……

  通过他们的讲述,

  我们了解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和那些数字背后的温情。

  1

  流调队员讲述:打出电话太多,手机被识别成“诈骗电话”

  “什么情况?竟然把我识别成骗子了!”前天,普陀区疾控中心应急组队员李粉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经发现,您的号码通话异常,根据相关条款,对号码采取保护性限制……”忙疯了的她仔细读了三遍,确定了一个事实:“号码不能打出电话了,应该是被识别成了诈骗电话或者被盗了。”

  

  李粉有些哭笑不得,和她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同事王艳。这波疫情发生以来,两人都要做流调,给不同的人打电话。尽管办公室是有固定电话的,但由于电话实在太多了,忙不过来,时常要左右手一起开工,于是两人都会用自己的手机来打电话。“可能是信息系统大数据识别到我最近通话数量激增,又面向全国各地的用户,觉得我是没有目的性地乱打电话,符合骗子行为。”李粉笑说,电话被“锁”后,必须要拿证件到营业厅去证明“这是本人的号码”“我是一个正经人”,才能取消通话限制。

  这件事发生后,一度被大家当作“笑话”,不过,两人都表示,其实被当作“骗子”也不是第一次了。“电话打过去,有人不信我们是疾控的,非要我们证明自己不是骗子;还有人没听完一句话就把电话挂了,再打过去就不接了。希望市民们在接到流调电话的时候,多给我们两分钟,耐心听我们说完。”

  2

  密接组组长讲述:通知密接不是一个电话能搞定

  黄浦区疾控中心密接组负责人毛宇明和她的队员们,负责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的管控,确保通知到位,转运及时。“我们不能抓错人,也不能漏掉人。”她说,很多人以为通知密接只要一个电话就行,其实是把复杂的工作想简单了。

  

  黄浦疾控的密接组工作中

  毛宇明说,这波疫情中,所判定的密接数量较多,虽主战场不是黄浦,但涉及到的人群还是不少的。“有一位哺乳期女性,孩子只有4个月大,听说自己是次密接,要被送去集中隔离时,差点哭了出来。”毛宇明说,这位年轻妈妈在纠结,离开哺乳期的婴儿14天,自己不放心,而隔离酒店又不能带非隔离人员进入,怎么办呢?

  作为一名母亲,毛宇明很理解,将婴儿和母亲强行分开,是多么痛苦的经历。但是疫情防控有“底线”,她不断做思想工作,最终使这位妈妈愿意配合进入隔离酒店,爸爸负责照顾孩子。

  还有一位刚刚接受了试管婴儿胚胎移植的女性,被判定为次密接。她担心集中隔离之后,复诊赶不上了。毛宇明说,前前后后打了几十个电话沟通政策,还找到妇产科医院,询问医生这类情况的处理方法,最终让该女性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也许大家都以为,一个电话拨过去,告诉对方他是密接,等待转运,任务就算结束了,其实远不止。”毛宇明说,打电话顺利的只需要三五分钟,复杂的话半小时、一小时都有可能。比如最近一位密接在系统里留下的地址目前已被拆迁,反复核实确认他真正的住处后,才安排车辆去转运。

  黄浦疾控的密接组有11人,

  工作压力大,

  用毛宇明的话说,

  “每天都在用短跑的速度跑长跑”。

  “好在,这个临时部门成立两年多来,工作虽然辛苦,但感情深厚,做好了最糟糕的打算,坚持不管有多辛苦,心态都不能崩塌。”毛明宇去年11月刚刚因为生病住院开刀,休息了一个月立即申请重返“战场”。很多人不解:“多休息一下不好吗?”毛宇明却知道,内心有个声音在召唤自己,快回到岗位,和大家并肩作战!

  3

  总值班讲述:从埋怨到感动,店铺老板为什么转变?

  昨天,沈嘉玮担任普陀疾控的总值班,深夜抽空接受了采访。他说,这波疫情来袭后,应急队员们的工作时间无限延长,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有的人已经完全不记得

  今天是星期几了,

  有的人睡了几个小时

  又出现在单位了,

  更有队员将放假的孩子们

  安置在老人家,

  夫妻双双投入疫情处置。

  沈嘉玮告诉记者,前一天,中心派出去15组人排查点位,直到凌晨3点才结束工作。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辖区内有一家店铺,因有密接去过,疾控暂时通知其停止营业,等待排查。但由于工作太多了,新的、更紧要的紧急任务又源源不断砸过来,所以直到深夜,队员们才赶到该店铺。

  “一开始,店铺老板非常生气,埋怨我们耽误了他的时间。但是当他配合我们回忆当天所发生的事并查看监控探头,努力寻找蛛丝马迹时,他突然理解了,也转变了。”排查到凌晨3点时才收工,老板感慨地说:”这次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你们的工作那么辛苦,太不容易了,我应该要好好配合的。”

  4

  隔离点负责人讲述:要处理的还远不止“医学上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境外输入病例始终处于高位,本地疫情面临较大压力,集中隔离点的工作持续忙碌。位于新静安的这个集中隔离点是今年元旦过后开出来的,由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负责。作为隔离点的负责人,院办主任姚蕾医生说,最近都是凌晨两三点睡,24小时电话不断,最忙的时候一天100多个电话。而半夜三点收人是常有的事,只能起来挨个通知做准备。“医院节奏相对慢,尽管我的日常工作琐事多,但也不能跟这里相比。十多天的日子我瘦了十几斤!”

  

  “要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感染控制的要求,组建三区三通道,还要设计人员行走路线和隔离流程。”姚蕾告诉记者,一个全新的隔离点从无到有,很多次都累“趴下”了。而作为负责人的她,要处理的还远不止“医学上的事”,几乎每一刻都在和隔离人员沟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客服”。

  “相比之下,最困难的还是交流。”姚蕾说,一批隔离人员是直接从商场转运过来的,由于什么都没准备,衣服没有、充电器没带,很多人接受不了为什么突然来到了集中隔离点,难免有负面情绪。姚蕾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告诉他们要多吃点饭,保证营养,在房间里面可以适量运动,心情开朗一些。

  160多间房,迅速住满。酒店是新装修的,运气好的话,还能住进“小套房”。不过,姚蕾和同事们的住宿条件就没那么好了,她们主动选择了酒店里最小、环境最差的一批房间作为工作用房。“把更好的房间让给隔离人员住也是应该的。如果他们能顺利回家,就是我们最高兴的。”姚蕾说。

  看到防疫人员的工作内容

  市民们也纷纷留言

  “向奋斗在第一线的

  每个防疫工作人员致敬”

  “加强针打起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来源: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金海岸工作室(作者 左妍)、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发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谢辉

  编辑:龚紫珺 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