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转阴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

  导读

  HBsAg,即乙肝表抗,这个标志物的转阴是乙肝的临床治愈。是目前各种指南定义的最理想目标。出现HBsAg转阴,经过两次以上的确认,可以停用乙肝抗病毒治疗。但达到这个目标是否意味着乙肝真的治愈?

  病例分享

  这是一位刚入不惑之年的男性,无饮酒及脂肪肝等病史。既往有乙肝携带史,几年前出现自发性HBsAg转阴,未进行任何治疗。但有定期体格检查的习惯。三年前超声发现肝脏异常占位性病变,但误认为良性肿瘤,并未进一步相关检查,肝功能正常,“二对半”HBsAg阴性,HBsAg抗体阳性。一年后,当地B超检查发现病灶增大,逐转我院进一步诊治。

  

  从化验单可以看到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AFP轻度升高。

  

  CT增强扫描看到右肝约10cm大小占位性病灶,有强化,门静脉期有洗脱现象,结合AFP指标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这是一例典型HBsAg阴转并出现抗体转阳后发展为HCC的案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年后随访获得了很好的根治性疗效。

  

  2年后随访,病灶根治性切除,目前未发现病灶复发。

  HBsAg转阴后为什么还发生HCC?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HCC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直接的致癌机制,直接的致癌机制是由于乙肝病毒与宿主的DNA整合,整合的方式包括乙肝X蛋白(HBx)、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和HBV DNA整合。Jeong Won Jang等在10份HBV感染者测试样本中,6名患者(85.7%)和8名患者(80.0%)观察到HBV整合。在所有非肿瘤(3/3,100%)和七个肿瘤样本中的五个(71.4%)中检测到HBV整合断点,平均断点数分别为4.00和2.43。尽管肿瘤整合断点的总数较低,但肿瘤中的HBV整合位点在基因区域内更加丰富。相比之下,非肿瘤组织更常表现为基因间整合。关于受影响基因的功能,与HBV整合的肿瘤基因主要与致癌有关。

  

  而间接的致癌机制与长期肝细胞的炎症刺激与肝纤维化有关。

  HBsAg转阴后HCC危险性有多高?

  在此引用庄辉院士在上海《肝脏》病杂志主办的“第八届华夏上海肝病论坛、上海国际肝病高峰论坛暨肝衰竭及其并发症诊治进展论坛”的幻灯内容。

  HBsAg清除者的HCC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未清除者(1.86%vs. 6.56%,P<0.001)。同时多项荟萃分析显示,HBsAg清除后仍有约2%患者发生HCC。

  

  总结

  HBsAg清除仍是目前追求的最理想目标,HBsAg清除后HC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获得HBsAg清除患者,但HBsAg清除并不意味着HCC的发展停止,HCC的形成极其复杂,乙肝病毒只是原因之一。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形成同样是HCC的高危因素。乙肝病毒感染者及曾经感染者仍需要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