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多种中医药手段贯穿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中医专家来支招

  如何让多种中医药手段贯穿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

  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种中医药手段贯穿前期预防、到中期治疗、后期康复阶段。

  当下,公众具体应该如何运用中医药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呢?近日,记者走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负责人牛军强副主任医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王金海主任医师,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为大众支招。

  专家表示,目前中医科接诊的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奥密克戎感染的较多。对于这类患者,中医的治疗思路还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初期以疏风散寒,或者以疏风散寒,兼清里热为主。对于一些体虚患者基本采用扶正祛邪的原则,在人参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减变化。初期症状较重的患者通过疏风散寒,兼清里热等治疗,一般一两天症状就会明显缓解。

  在治疗上,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考虑到临床中看诊到服药之间的时间差,除了强调解表散邪、祛湿、散寒等方法给邪气以出路外,还要注意重视患者的体质,保护脾胃和“截断扭转”,截断疾病传入的路径,如在处方中考虑其化热的可能,“先安未受邪之地”,才能起到料敌制胜的效果。

  如果有幸还没有变“小阳人”,该怎样预防?

  牛军强: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增强自身的正气。中医很重视顺应四时节令养生的重要性,避风寒、慎起居、少熬夜,加以必要的锻炼,如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功法。另外,如按揉合谷、迎香、风池等穴位,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保健要穴,都有增强正气的效果。还需要注意饮食有节,食物多样而富有营养,多饮水。起居有常,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衣物等。

  第二是心理情志的因素。中医学提倡人们“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才能保证免疫力的正常。大家应当理性看待防疫政策的调整和疫情流行的趋势,如若整日担惊害怕,体内气机不畅,易于紧张焦虑,“生理阴性,心理阳性”,对身体正气的损害不小。

  第三是中医药传统上对新冠病毒此类“不正”瘟疫之气的认识。中医自古除佩戴类似口罩一类的物品以防“疫疠之气”自口鼻而入以外,常采用如佩戴辟秽解毒的香囊,用艾条、熏香等燃熏以芳香辟秽,或雄黄酒、大蒜切片煮水、香菜等(不过敏且耐受者)少量服用也可作为日常防护手段。不过需要提醒一句,燃熏这类操作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哦。

  王金海: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需均衡饮食,切忌食用肥甘厚腻等有碍脾胃运化之品)外,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提前服用一些中成药。比如,对于平素体虚、怕风、汗多、易感冒,这样的人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桂枝颗粒以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但对于平素内热偏盛的人可以以大青叶、贯众,炙甘草煎水频服。

  如果感染,如何对症服用中成药?

  王金海:目前市面上推荐的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中成药种类繁多。从中医角度来说,中成药必须是基于辨证的基础上使用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盲目地乱投中成药,反而对身体不利。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就目前兰州地区的感染者而言,绝大多数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方面表现为外寒里热的特征,即在外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肌肉酸痛,在里表现为咽痛,咽干,口渴等,这种情况治疗应当表里同治,即对外解表散寒,对内需清热。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此类情况所售的中成药,这种情况需要中医专科医生开具汤药服用。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比如出现发热,热势不高,微微恶寒,咽喉不适等的患者,可以选择荆防败毒颗粒,这个方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张名方,具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适合于体质较弱的患者。

  牛军强:由于患者患病后的反应不一,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随后各个省份也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流行毒株等逐步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指引,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给大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各类药物。患者如果有需求,可以根据指南或者咨询医师、药师进行判断后再服用相应的中成药。

  服用中药时,如何购买药品?应注意避免哪些用药误区?

  牛军强:当下最火的“明星药品”自然是连花清瘟胶囊,大家抢购囤货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紧张,从中医角度看这是一款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药物,针对的是热毒袭肺的患者,临床适应症一般指包括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咽痛咽干、舌偏红、舌苔黄等热象明显,且在患者脾胃状况较好,消化道症状不明显的前提下可以按说明服用。如果患者平时不耐冷食又有腹泻等症状,或者发热温度不高、精神倦怠、手脚冰凉、舌苔白腻等情况,其实并不适用,同时连花清瘟胶囊也没有预防作用。并且很多患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患病,但由于体质不同,身体基础状态不一,导致病症反应不同,所以并不是一个方子、一个药就能够解决全家人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患者发现自己服用了某个药方或者中成药能退热而且痊愈,而家里其他人却无效或者效果微弱的原因,所以治疗思路并不能简单而论。

  目前常见的中药主要以中成药、草药饮片和颗粒剂的形式存在。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三药三方”,还有我省的“甘肃方剂”,在成果转化后均有颗粒剂的形式。可以自行前往相关机构或者采用“互联网+医疗”形式无接触购买,减少感染风险。

  在用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遵医嘱或者药师指导,不可以不看说明书就随便服用,更不能根据自我感觉,或者道听途说就多种中西药物混合使用。部分中成药,比如常见的维C银翘片、感冒清胶囊等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如果服用此类中成药,就不可与化学药品重复使用。如果不清楚的话,相关药物成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都可以查询。

  居家治疗时,什么情况下有必要去医院看诊?中医科在诊治方面有什么优势?

  牛军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十类新冠症状时,但没有呼吸困难、严重基础疾病控制不佳、高热不退3天以上、儿童精神萎靡腹泻、呕吐等情况时,一般可以居家服药治疗。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也配有中医医师。经发热门诊综合诊疗研判,复杂病例也可以组织中医专家会诊。中医药在治疗发热传染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患者无法自行判断如何服用中成药,可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远程就诊,以减少传播风险。正确的使用中医药手段,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防止重症或后遗症。根据国外及我国香港等地的情况看,如患者出现嗅觉及味觉减退、脑雾、疲劳乏力、肌肉酸痛等“long covid”,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则有很好的效果。

  感染后老人和孩子反应相对较轻,而成人反应较重?

  牛军强:中医认为人体正气越足,正邪相争的斗争表现的就越为剧烈。成年人处于一生中体格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但机体代谢修复能力较小儿降低,因此全身都在为外邪抵抗作斗争,症状也就最为明显。我国对老人的定义是大于或等于65岁老人,一般来讲老人的表现及预后都相对严重。老人的临床表现看似轻,实际上是一种正气不足的表现,比如发热温度不高、精神萎靡、四肢逆冷、小便清长、怕冷、不思饮食、想盖衣被、脉沉细等,属于中医上所讲的“阴证”,反而倒应引起重视。

  王金海:小儿是一类特殊群体,有其特有的生理特性。中医认为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不光是本次新冠病毒感染,在非典时期儿童患病的症状也较轻。这种特点决定小儿疾病的发生,一方面机体正气不足,御邪能力的低下,感邪之后正邪之争较缓,症状较轻。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脏腑柔弱,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邪正之间、寒热虚实之间,易于转化,所以小儿感染之后,虽然症状轻微,但仍需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出现其他并发症。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感染后如及时正确诊治,机体很容易康复。同时,小儿无症状患者的传播潜力也需要得到重视,家庭聚集性感染是儿童患病的主因,应注意好防护,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服用哪些中成药或用什么外治方法能够缓解全身疼痛、睡眠不佳等症状?

  王金海:其实这就是外感寒邪的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中就有明确的论述,称之为“伤寒”,是由于寒邪侵犯肌表,卫阳被遏,腠理(汗孔)闭塞,经脉不通所致。对于这种情况只需辛温发汗,通过发汗的方法使外邪随汗而去,腠理开,经脉通,症状就会消失。由于这种情况需要用到辛温发汗力量较强的麻黄,桂枝,且用量较大,目前市面没有相关的成药可选购,需中医师开具汤药煎服为宜。外治方面可选择太阳经拔罐,刮痧,亦可艾灸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使全身微微汗出即可。

  牛军强:“痛入骨头缝”的描述十分形象,肌肉酸痛会导致大家吃睡都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寒主痛、主收引”、“湿性黏滞”,二者相合则会使病情缠绵。发散风寒、解肌化湿、舒筋止痛是处方常用的方法,一些解热镇痛的西药也可以缓解疼痛。另外,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以及自我按摩放松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常见的膏药和一些舒筋通络的精油类产品等均可以使用。

  儿童、高龄人群、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如何用药?

  牛军强、王金海:儿童、老人和孕产妇,包括有较多基础病的患者,考虑这几类人群有发育尚不完全、免疫力较弱、生理状态特殊等特点。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由于害怕感染等因素不方便到医院就诊,可以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充分利用中医在诊治疫病重视舌诊等特色,进行指导宣教合理使用药物和治疗,不建议此类人群按照一般人群服药,比如14岁以下儿童,还可以合理利用小儿推拿等外治手段来缓解病情。同时也需要提醒,如果出现小儿高热惊厥,老人神志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食药同源,未感染、感染中、感染后如何通过食疗和调整作息等来帮助身体预防和恢复?

  牛军强:药膳食疗源于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手段,药物食物相结合,药借食力,食助药性,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在未感染之前,食养食疗主要强调的是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机体阴阳平衡,防疫病毒。结合西北较为干燥的地域气候特点,以及面食为主,口味重视辛辣鲜香,倡导大家可以煮食如薏苡仁、山药、冬瓜、莲子、百合、枸杞、粳米、大白菜、银耳等,以润肺健脾利湿。同时普通人体弱者,可以用薏苡仁、胡萝卜、鲜百合、生黄芪、橘皮、大枣、生姜等,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及适量稍许佐料,煲汤后食用。

  感染中的患者大多数食欲较差,同时兼有疾病表现,可以用少许兼具解表和驱寒开胃的食品佐餐,如香菜、苏叶、生姜、陈皮、大白菜、花椒、白萝卜、泡菜等。但如果已经出现热盛壅滞,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生姜、红糖、花椒等热性的食物不建议使用,适宜清淡饮食。康复后患者如果胃口渐开,可以用锅巴、炒米、炒麦芽等逐步培养胃气,但需要注意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

  王金海:在饮食方面,平素易食用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可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相应的食材,如平素气血虚者可食用当归羊肉汤(当归、人参、黄芪、生姜、羊肉)。对阳虚之人可适当食用肉苁蓉、锁阳、羊肉、桂圆等。对阴虚之人可适当食用枸杞子,山药,百合,麦冬等。如脾虚湿重之人,可食用茯苓,薏米,冬瓜皮,红豆等。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用小米粥,银耳莲子羹等以助药物发汗。同时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可采用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促进康复。

  恢复期需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等难以消化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避免食复。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增加运动量。

  康复后,如何避免再次感染?

  牛军强:虽然说阳过一次后,大家体内会产生抗体,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因此会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而不同毒株反复感染容易导致免疫耗竭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新冠病毒属于“疫疠之气”,突出的特点是传染力极强。虽然不同患者表现有类似之处,但每个人的疾病表现却不完全一样,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将此称之为“其传有九”,还举过一个“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的例子,强调“疫疠之气”作用在不同人身上的传变方式有很多种。

  即使“疫疠之气”本身不发生变化,患者本身正气的强弱与感受邪气的深浅都会导致患者得病的临床表现不同,也会对身体脏腑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阳”了之后,不能放松个人防护的警惕,同时调整好心态,通过多种手段干预来清除第一次的后遗症,促进机体免疫修复,增强正气,避免再次感染。

  王金海: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规律、均衡饮食。对于体虚、平素易感冒的人,可适当辅助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贞芪扶正颗粒等增强抗病能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