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王建:对患者提前氧疗得益于“非典”经验

  从大年廿九(1月23日)开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感染二科主任王建就把整个科室团队从东风院区搬到了嘉禾院区,开辟成隔离五区,收治着4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

  这些患者是除ICU外病情较重的普通型患者。王建笑言,自己的工作是“控制住他们的病情,让他们尽量不要到下面(指收治危重症患者的一楼隔离一区)去插管”。从过年到现在,他基本上没有休息过。

  近日,王建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其实不存在新冠肺炎患者轻症突然急转重症的情况,“虽然有的患者一开始看起来很轻,但其实他病情本身是严重的。”

  

  “非典”后建设的供氧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日报: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有哪些得益于“非典”的经验?

  王建:现在我们对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要比以前好很多,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也比以前要高。经过SARS后,医生对这些病人治疗的体会也要深。

  在“非典”时期,我们就发现在患者的治疗中,供氧很重要,这次就对患者提前介入氧疗,不管他有没有出现缺氧的症状,都给他吸氧,这也是得益于“非典”的经验。

  此外,我们医院的中心供氧系统就是SARS疫情过后建设的。以前只有ICU有中央供氧,普通病房几乎都没有,全靠推氧气筒,两小时一筒氧气就没有了。SARS疫情以后,每间病房都建了中心供氧设施,这样会方便很多,要是天天去推氧气筒,肯定是搞不定的。

  南方日报:你们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已经很有经验了。

  王建:广州市八医院长期都肩负这样的任务,只要发现有什么疫情,一开始的病人都是很快送到我们这里的。早期的寨卡、基孔肯雅热,还有2009年H1N1“猪流感”,所有从国外到广州的疑似病人全部送到我们科,我们科也是全部腾空来接收。

  应对疫情,要有医疗救护知识的储备和医疗保障物资的储备。这次疫情来临,我们医院一下子把嘉禾院区全部腾空,其实就类似一个已经早就建好的“小汤山”,只是不先拿出来用而已。目前我们除了这一栋楼5个病区,3号楼还有14个病区,总共加起来有800张床位可以收治确诊患者。

  并非病情突然加重,而是本来就重

  南方日报:您在临床是否发现有轻症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

  王建:我们这里没有比较惊险比较紧急的情况,天天看着病人,就没有那么多惊险的了。其实很少有病情很轻的病人会突然加重的,有少数病人病情进展比较快,也是有个过程的。

  虽然有的患者看起来很轻,但其实他本身病情是严重的,包括CT各方面都重。他其实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但医疗资源不够的情况没有被发现。有的病人说自己没事,但其实他已经明显缺氧了,他们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疾病很重。

  患者病情的轻重,还是要看医学方面的指标,也要看病人自己的感觉,活动后的感觉和躺着不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需要吸氧和不需要吸氧也是不一样的。患者躺着感觉自己不难受,但监测仪器可以看得到他的氧低不低,而且他讲讲话、走一走,还是会感觉到难受的。

  有些病人突然加重,可能是因有基础病,他肺炎可能不重,但诱发了心肌梗死,例如我们有个老年患者诱发血栓,形成肺栓塞,这种病人就可能会突然死亡。

  南方日报: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有超过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医生们冲在救治一线时,是否也会害怕?

  王建:相比SARS,这一次新冠肺炎的传播性会更强一点,家族聚集性的患者比较多,但总体来说症状要轻很多。也有重病人,但每年流感也都有很多重病人的。美国医疗条件那么好,2019年流感相关死亡人数都已过万。

  医务人员对疾病的本身有认识,都是比较淡定的。担心肯定是有的,SARS的时候,我们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感染了。但我对团队里的医生说,做好防护,这个病没那么可怕。我们已经收那么多病人,有几个很重的?重病人毕竟比例不高。

  每年流感也是一样,流感病毒一变异,还是有很多人会感染,只是轻症的多,大家就没那么恐慌,重病患就抓紧去医院好好治疗也没问题。其实,一种新的病毒,在重症率不高的情况下,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一旦感染率达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会对它产生抗体了。现在也有相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是自己好的。

  【记者】李秀婷 朱晓枫

  【摄影】张梓望 李细华 郑一见

  【通讯员】贾卫东

  【作者】 李秀婷;张梓望;朱晓枫;李细华;郑一见

  【来源】 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