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临终关怀:去往天堂路过人间,他们将怎样告别

  

  点击观看:纪录片《人间世》第四集:告别

  纪录片《人间世》似乎是为了磨练观众的泪点而生。7月2日播出的这一集——《告别》,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临终关怀病区的故事,故事里夹杂着悲伤和感动,它探讨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如何面对死亡。

  image004.jpg

  故事的拍摄地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是上海第一个临终关怀病区,50名医生,58名护士,99张床位。

  来到这里的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已无法逆转,他们选择在这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image006.jpg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舒缓疗护,隐藏在这些专业名词的背后,是从生到死的一世轮回。

  去往天堂,路过人间,他们将怎样告别?

  image008.jpg

  不同于上海其他的社区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的舒缓疗护病区,收治入院的几乎都是癌症晚期病人,他们的住院时间,大多不超过三个月。

  image010.jpg

  死亡是这里无法回避的话题。成立十年来,临汾社区卫生中心送走了1000多名病人,最大的103岁,最小的只有3岁。弥留之际,他们被推进这间特殊的病房,“关怀室”,在这里完成人生最后的告别。

  当生命走到尽头,当所有的医学手段都已无力回天,很多人选择坦然面对,也有很多人无法直视生命最后的告别。

   一时崩溃无助的妻子

  希望时光慢些走的儿子

  这样的故事,在这里每天上演,而3床的病人王学文,早已看惯了这些。王学文是至今为止住院时间最长的病人,他在这里住了整整五年。

  990cf4bc9196a94ddd2e286e04a7c372.jpg

  王学文今年五十岁,是腮腺癌晚期患者,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最明显的是在他的胯部,有一个拳头般大的肿块。

  他时刻准备着和生命告别。

  

  尽管在过去的五年里,王学文一直卧床,抬个头都很不容易,但洗头、理发,是他每个月的规定动作。这一份基本的体面,他是始终坚持的,并且十分享受。

  王学文的身体很虚弱。曾经有一个多月,他每天都发着高烧,持续一个多月四十度以上的体温,让他一度陷入昏迷状态,体重骤减二十多斤。

  

  王学文很快迎来了50岁生日。儿子被送进舒缓疗护病房5年依然健在,他的母亲已经感到很满足。

  

  在这五年里,很多病友都离他而去,邻床86岁的舒国在入院第49天走了,当被问及是否感到难过时,王学文捧着舒国外孙女前一天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说了这样一番话。

  

  梁金兰是这里的另一名匆匆过客。梁金兰71岁,胸腺癌晚期。入院评估四十七点五分,预计生存期二十天。

  为了照顾妻子,梁金兰的丈夫陶家林每天上午都会出现在医院。尽管因为重度脑梗,陶家林的行动十分不便,但他还是会在医院待上十几个小时,一日三餐,天天如此。

  

  梁金兰退休前是上海一家医院里放射科的医生,对于自己的病情,她始终很清楚,住进临终关怀病房,也是她的选择。

  

  重病的梁金兰坚持要写一封信,在离世前的最后几日,梁金兰拿出那封写了好几天的信,面对镜头读了起来,这封信,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她希望把这一刻记录下来,给所有的人看,鼓励他们勇敢地和疾病作斗争,同时也是给家人的留念。

  

  在生命终止之前,梁金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给老伴找到一家称心的养老院。安顿好老伴,也是梁金兰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

  

  尽管陶家林很不愿意,但是最终还是跟着女儿去了养老院,梁金兰了却了最后的心愿。

  

  然而就在梁金兰把老伴送进养老院的第3天,她的病情急转直下,昏迷了6个小时。

  

  陶家林得知妻子病危,也急忙从养老院赶往临汾社区医院,路上,这位耄耋老人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在车里啜泣。

  

  赶到医院,妻子已经故去,老人抑制不住悲伤,在门口不住地落泪,在护士们的一再劝说下,老人才平复下来,进到关怀室,看妻子最后一眼。

  

  王龙的父亲王跃进患直肠癌十八年,这一天住进了临终关怀病房,而就在同一天,王龙的母亲王海珍在看望丈夫的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左腿骨折,右脚跟腱断裂。

  

  王龙上午刚把爸爸送进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又赶紧替妈妈安排医院,他问了很久,终于确定把妈妈送入静安区市北医院。他选这里只有一个原因,两家医院离得近,不到三公里的路程方便他走动。

  

  王龙第一次强烈的感受到,父母双全,家庭完整,对于他这样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男人,是多么重要。

  

  在王龙的印象里,父亲是极度严厉的。父亲的严厉让王龙从小就很畏惧他。王龙读大四的那一年去当兵,一年和父亲也见不上几次,聚少离多,让王龙和父亲的关系并不亲近,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亲。

  

  家里的变故,让王龙开始走近父亲,每天下班王龙都要到医院看看。他很清楚父亲的身体必然是一天不如一天,所以每天的看望,是王龙对父亲最后的陪伴。

  

  王龙心里明白,他能够陪伴父亲身边的日子,并不多了。在住院十天后,王龙的父亲就和他永远地告别了。

  

  在去往殡仪馆的车上,王龙捧着父亲的遗像,唱着那首曾经感动无数人的歌——《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啦,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岁月长留 ”......

  

  除了病人和家属,片中也从医生的视角谈及了死亡。黑子明,三十二岁,他是临汾社区卫生中心的全科医生,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临终关怀科医生。黑子明的工作不是让这些患者痊愈,而是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

  每一位新病人入院时,医生都要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已经发展到需要临终关怀的阶段。临终关怀不抢救、只缓解痛苦的特殊治疗手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所以,临终关怀既是看病,也是医心。

  

  黑子明这三年里,送走了将近两百个病人,已经记不清曾经有多少次,他像这样握着病人的手,倾听他们说出埋藏心中的秘密。

  

  最初的时候,这样的握手,也曾让黑子明无法坦然面对,毕竟他握着手的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握多了这样的手,他发现,这双手传递出来的,不仅仅只有悲伤和痛苦。

  

  上海每年死亡的人数11.5万,其中有3.8万人是恶性肿瘤死亡,每一天因肿瘤死亡的病人106名,临终关怀病区只有76家。

  

  “生和死是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生死为大,死和生同样重要。”对于久卧在床的重病患者,也许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是对心灵最好的慰藉。

  

  在影片结尾,王学文的故事还在继续,在大多数病患都活不过3个月的临汾临终关怀病区,他将迎来在这里的第6个春天,他要透过病床旁的那扇窗迎接生命的光亮......

  (注:此文系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人民网健康频道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