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报》2022年5月上旬刊(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机制及地震预测探索专题
封面说明:2021年3月,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标志着中国地震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封面图片显示了基于“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的活动地块理论, 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划分为6个活动地块区和若干活动地块,活动地块(区)边界带是强震主要发生区也是未来强震的危险区. 详见郑文俊等人文.
"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机制及地震预测探索"专题
编者按
深化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
陈晓非, 吴忠良, 石耀霖, 张培震, 邵志刚
观点
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未来发展与强震预测探索
郑文俊, 张竹琪, 郝明, 陈九辉, 王庆良
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活动地块理论1.0模型的建立是中国强震预测研究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但由于地震预测预报的复杂性, 需要综合多源观测与成果, 建立和发展可检验的物理预测模型—活动地块理论2.0模型.
评述
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展望
邵志刚, 王武星, 刘琦, 潘正洋, 刘晓霞, 王芃, 魏文薪, 冯蔚, 尹晓菲
根 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现象, 对中国大陆强震孕育 发生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 并对认识该过程相关的物理 现象或规律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尝试描述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 预报工作方向, 期望能为我国地震物理预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揭示地震震源过程
董鹏, 夏开文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实验室内,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可控 地模拟出一系列地震, 并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观测地震震源过程. 这些研究对揭示地 震孕育机制和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非均匀断层上的破裂传播及对震级预测的挑战
杨宏峰, 姚素丽, 陈翔
地震预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问题. 目前已有相关规范可以预测强震地点, 但 准确预测震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文针对震级预测, 回顾了影响地震破裂传播的 主要因素, 指出了目前的最新认识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流体地球化学进展及其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李营, 陈志, 胡乐, 苏淑娟, 郑辰禾, 刘兆飞, 路畅, 赵影, 刘洁, 何鸿毅, 孙凤霞, 徐超文, 周晓成, 杜建国, 徐胜, 郑国东
地震预测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 流体地球化学是地震预测潜在手段之一,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本文对流体地球化学在地震预测方面运用的原理、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地震流体地球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悦读科学
“悟空”号的火眼金睛与暗物质线谱搜寻
沈兆强, 段凯凯, 徐遵磊, 李翔, 黄晓渊, 范一中, 常进
评述
心理学
欺骗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张英良, 买晓琴
大量研究探讨了欺骗行为及其神经机制, 但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仍需要进一步整合与梳理. 本文在总结欺骗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 从大规模脑网络的角度提出欺骗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试图对欺骗行为的神经机制提出更为完善和系统的解释.
材料科学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在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应用
庞小雨, 董岸杰, 邓联东, 程亚亚, 邓宏章
长期以来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沉默的细胞死亡方式, 但在某些药物、射线等刺激下, 肿瘤细胞可发生免疫原性死亡,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 引起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作为免疫原性死亡诱导剂载体, 可有效增强肿瘤治疗效果. 本文概述和讨论了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在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应用.
论文
作物学
水稻OsSH3P2短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王昱澎, 谢云杰, 余想珍, 林悦龙, 罗曦, 肖晏嘉,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通过对水稻OsSH3P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选取了3条最适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 免疫制得3份高效价短肽多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方法用OsSH3P2原核重组蛋白和植株內源OsSH3P2蛋白检测抗体的特异性. 结果表明, 由不含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的肽段作为抗原, 免疫制得的短肽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特异性.
生态学
氮水添加改变内蒙古典型草原两种优势植物的氮吸收偏好
任海燕, 田磊, 朱毅, 徐柱文, 曾德慧, 方运霆, 韩国栋
为期10年的资源添加实验表明, 草原优势植物克氏针茅和冰草主要利用较丰富的硝态氮, 对铵态氮利用较少; 氮、水对植物氮吸收偏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未来氮沉降中硝态氮比例增加可能促进优势植物生长, 减缓全球变化后果.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