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气振奋,是小脑萎缩恢复中的转折点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欲取阳明,先和营卫。

  ——行气阳明汤

  在小脑萎缩的治疗中,患者脾肾阳气稍振,病情就见到了转机。

  为什么现代的人多阳虚?

  一个历史时期会有一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用药。现代是太平盛世,因此人们喜欢壮阳。

  “行气阳明汤”治疗小脑萎缩,为什么多用热药,因为有这样的证。

  什么证?阳虚。

  

  看看周围的人,哪个不是阳的功能释放过度。人是体阴用阳的,阳用太过,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就是亚健康状态的大部分症状。

  另外,抗菌素的滥用也导致阳用太过,还有激素的大量使用,也耗伤了不少真阳。

  可能你会说,那我平时就不吃激素,少用抗生素。

  好,你吃饭不能光吃素吧,你得吃鸡肉,吃猪肉吧。现在工厂生产出来的,这些肉是用什么长大的?还是激素,抗生素!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小脑萎缩的关键是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这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已经讲过很多遍,大家也基本没有什么疑问了。

  但是,恢复胃肠功能的重点在于抓住主证。

  

  比方说,如果治疗的重点在于寒和饮,温胃化饮才是重点,考虑太多,用得太杂,反而效果不好。

  小脑萎缩患者能感觉到饥饿了,保证好充足的营养供给,往后疗效之快,往往出乎大家的想象。

  这样的案例就发生在眼前,触动很大,看到后会对人的胃肠问题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现代医学也已经更多地开始重视胃肠功能对疾病发展的影响。不过,遗憾的是,在国际医学界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却不是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中医。

  西医的观点是小脑萎缩可以引起食欲不振,但放在中医这里也可以说是中气的不运引起津液不能在胃肠输布。

  

  脾胃的衰败,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逐渐不能饮食。

  当小脑萎缩患者胃气大败,这个时候,胃气不可伤,如果腑气不能,可以想办法通之。就是以通为用。

  单纯的补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从通的角度来讲,单一的补,反而可能是最伤胃气的一种治法。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每个中医在谈论阴阳平衡的时候最好能参考下西医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理论。

  有些指征是提示应该给患者补水的,但是,作为一个阳气不足的患者,对水的利用是有障碍的。

  失去了阳气敷布的水液,在体内完全是一种自由流体,就是饮。饮会聚集在它最易聚集的部位,而不是人体最需它的部位。

  

  任何液体,只要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补进去就是饮,最易聚集在相对疏松的组织中,比如说脑。

  所以,小脑萎缩患者可能一面会表现出缺水来,一面又会表现出湿象,这就是饮证。

  胃肠功能恢复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饮邪。

  因此,“行气阳明汤”褚尊贵大夫说: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的。

  脑病的发生与邪气有关,更重要的是阳气起关键作用。

  因为一切症候的消除,是在治人而不是治病,疾病是局部的表现,阳气是维持整体活动的能力。

  “行气阳明汤”理论的建立对治疗脑病创出了一条新路,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