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2021第31期: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危险基因可致

  1

  图片

  一周热闻

  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MGISEQ-2000基因测序仪,开发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试剂盒,推动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落地院端,惠及更多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安智因生物还将在MGISEQ-2000平台上开发针对遗传性肾病、遗传性肿瘤、血液病等的全外显子组诊断试剂盒,拓宽产品管线,提高检测通量,降低检测成本,不断满足遗传病精准检测本地化应用的落地需求,全力推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病检测领域的应用开发与临床转化。

  患癌风险暴涨24倍!这个基因太可怕了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Payal P Khincha教授团队,他们对480名临床诊断为Li-Fraumeni综合征的患者(携带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TP53突变基因)进行了观察性研究,结果发现这群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将近24倍!不仅如此,有46.7%的患者在确诊第一种肿瘤后的随访期间,又得了第二种恶性肿瘤。这一研究再次证实了TP53突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为TP53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行精准化的肿瘤筛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产业动态

  北京希望组与Sentieon在基因组数据分析多个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近日,北京希望组与Sentieon联合宣布,双方决定在基因组数据分析的多个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持续推动包括二代和三代测序在临床诊断的产品落地。据悉,双方合作的重点包括了以下四点:1、联合推出基于PacBio HiFi数据的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流程,变异检测范围包括了SNP,Indel和SV(结构变异);2、面向ONT最新推出的Q20+最新试剂数据,双方将进一步联合开发全面覆盖SNV/Indel/SV的变异检测产品;3、验证并部署基于Sentieon已经完成的MGI数据全基因组(WGS)分析流程。 4.将双方的合作纳入“希望诊断计划”,为该计划开发并搭建全方位的长、短读长结合的大数据变异分析平台。

  阿斯利康与G42 Healthcare达成合作

  阿斯利康与医疗技术公司G42 Healthcare合作,以促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临床研究和诊断工作。通过Insights Research Organization & Solutions(IROS)探索真实世界的证据并进行临床试验。两个组织之间的协议的一部分还将看到他们在基因组学领域探索真实世界的证据,以及通过G42 Healthcare的Biogenix实验室提供综合临床诊断服务。

  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Lineage宣布与Genentech达成合作

  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Lineage Cell Therapeutics, Inc.及其子公司Cell Cure Neurosciences Ltd.已与Genentech达成全球独家合作和许可协议,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疗法,包括晚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 AMD)和地理萎缩(GA)。根据合作协议条款,Lineage公司将完成与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有关的活动,该研究的招募工作已经完成,并进行某些生产活动。Genentech将向Lineage公司支付5000万美元预付款,Lineage公司有资格获得高达6.2亿美元的额外开发、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Senti Biosciences与Dynamics Special Purpose Corp.宣布达成业务合并协议

  细胞疗法研发商Senti Biosciences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Dynamics Special Purpose Corp.宣布已经达成了最终的业务合并协议,创建一家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Senti Biosciences, Inc.,并将由Senti Bio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Tim Lu博士领导。公司计划将其普通股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上市。

  Vipergen与拜耳宣布签署一项多目标研究协议

  药物研发公司Vipergen宣布与拜耳公司签署了一项多目标研究协议,以发现新型小分子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药品和更可持续的作物保护方案。根据协议条款,Vipergen将应用其新的活体细胞内DNA编码库筛选平台,发现与选定的拜耳蛋白质目标结合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拜耳将保留对该合作产生的所有产品进行全球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这项合作的财务细节没有披露。

  武汉臻和医学检验实验室正式运营

  臻和科技旗下位于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的武汉臻和医学检验实验室正式运营。当日下午,臻和肿瘤精准诊疗学术活动同步举办,多位临床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精准诊断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基于NGS平台肿瘤多基因检测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为中国肿瘤精准诊断的应用与发展集思广益。会上,臻和科技宣布推出“全链条集成自动化NGS检测系统”,该系统将真正实现NGS检测从样本到报告一键式、智能化、全自动完成。

  蓝鸟生物宣布FDA将基因治疗镰状细胞病的临床项目部分暂停

  蓝鸟生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将其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SCD)的lovotibeglogene autotemcel(lovo-cel)基因疗法的临床项目对18岁以下患者进行部分暂停。部分暂时搁置是由于蓝鸟生物正在对一名接受lovo-cel治疗后出现持续的、非输血依赖性贫血的青少年患者进行调查,目前该患者已接受治疗18个月。该患者临床表现良好,没有恶性肿瘤或克隆优势的证据。HGB-206、HGB-210和LTF-307临床研究中18岁及以上SCD患者的招募和用药,以及所有研究中所有年龄段的治疗患者的随访都在按计划进行。

  国家药监局批准基石药业舒格利单抗注射液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择捷美)上市。该药品适用于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舒格利单抗注射液为重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L1与T细胞上PD-1和免疫细胞上CD80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消除PD-L1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该品种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达安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达安基因公布,近日,公司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具体为:医疗器械名称:人乳头瘤病毒(20个型)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13401036。有效期自批准之日起至2026年12月7日。上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上述产品尚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北恒生物异体“现货型”UCAR-T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2021年12月24日,南京北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TA101 UCAR-T(通用型CAR-T)细胞注射液产品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受理号:CXSL2101509),本产品是药审中心受理的首项“现货型”异体来源的CAR-T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北恒生物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TA101细胞注射液是国内首个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是国内第一个 UCAR-T创新药,属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是一款双靶点UCAR-T细胞注射液,针对CD19和/或CD22阳性成人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白血病。

  Twist Bioscience宣布推出Twist 96-plex文库制备试剂盒

  生物技术公司Twist Bioscience Corporation宣布推出Twist 96-plex文库制备试剂盒,这是一种用于新一代测序(NGS)的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制备试剂盒。测序基因分型(GBS)的新方法释放了NGS的潜力,它不仅能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还能大大改善实验室工作流程,降低样本制备成本。

  韩国成功研发奥密克戎检测试剂

  韩国疾病管理厅表示,韩国已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的核酸检测(PCR)试剂,3至4小时出结果。该试剂的检测范围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及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全球首个能够鉴别五种新冠变异株的核酸检测法。

  丽珠医药提交化药1类新药LZ001片临床申请

  丽珠医药集团提交了化药1类新药LZ001片的临床申请,该新药是公司今年首个申报的1类新药。临床前研究表明,TY-2136b对ROS1/NTRK/ALK多个靶点均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耐药基因突变,有效解决诸多未满足临床需求。此外,据同源康医药首席科学官李钧博士介绍,TY-2136b还具有一定的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对脑转移患者具有潜在优势。

  杭州贝瑞和康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试剂盒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贝瑞基因公布,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贝瑞和康基因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收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报告: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技术要求检验结果符合规定。该试剂盒系公司经典的贝比安无创DNA产前检测产品的升级版,检测范围从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扩展至胎儿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新生儿群体出生缺陷率。目前该试剂盒仅通过注册检验,公司将继续完成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流程。

  辉瑞暂停实验性基因疗法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Ib期试验筛选和给药

  辉瑞宣布参与该公司Ib期微型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治疗试验的固定队列中发生了患者死亡的案例。辉瑞对此表示,得知PF-06939926试验患者死亡的消息“深感悲痛”,目前辉瑞正与独立的外部数据监测委员会合作,共同审查试验的相关数据,以了解具体因何导致了接受PF-06939926治疗的患者死亡,并已将相关讯息通知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贵州百灵乙肝新药“替芬泰”研发获新进展

  贵州百灵公告,贵州百灵委托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应用原代人肝细胞(PHH)评价受试化合物(替芬泰)的体外抗HBV药效试验”顺利完成。该研究运用不同的模型再次证明,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化药1.1类新药“替芬泰”对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

  万邦德二价鼻喷新冠疫苗取得新进展

  由万邦德生物医药公司和浙江迪福润丝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二价鼻喷新冠疫苗(原始株+Delta)研发取得新进展,在转基因人源ACE2小鼠攻毒模型中,免疫组鼻腔和肺部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其中肺部病毒载量下降100-1000倍,有效性达到IND申报的核心标准(≥2个Log)。迪福润丝创始人宋家升透露,公司预计在半年内会递交IND申请,顺利的话可能会很快获批。

  艾尔普再生医学荣登2021生物医药价值领域榜

  VB100-2021(未来医疗100强)联合动脉网发布了“2021生物医药价值领域榜”榜单,在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中,艾尔普再生医学荣登2021生物医药价值领域榜——细胞及基因治疗TOP10。艾尔普再生医学凭借突出的行业影响力、持续的创新力和突破性的成长力荣登2021生物医药价值领域榜——细胞及基因治疗TOP10,这不仅是对公司研发实力和业界地位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公司专注于开发iPS细胞治疗药物技术的肯定。

  蓝鸟生物在elivaldogene autotemcel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蓝鸟生物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在研基因治疗药物elivaldogene autotemcel(eli-cel,Lenti-D)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18岁以下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ALD)患者。PDUFA日期为2022年6月17日。如果获得批准,eli-cel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CALD患者潜在遗传病因的药物——将为适合的患者提供一种能够替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治疗方案,allo-HSCT与严重的潜在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相关。

  诺华首创小干扰核酸疗法Leqvio获FDA批准

  诺华首创小干扰核酸降脂疗法Leqvio(Inclisiran)近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初始治疗后3个月使用第二针,之后每年两针即可持续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也就是俗称的“坏胆固醇”。 Inclisiran在美国获批联合饮食疗法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于需要额外降低 LDL-C 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或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HeFH) 的成人治疗。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将进一步探索Inclisiran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罕见病基因疗法 FDA授予Skysona优先审查

  蓝鸟生物(bluebird bi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Skysona(elivaldogene autotemcel,Lenti-D)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药是一种一次性基因疗法,用于治疗年龄在18岁以下的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ALD)患者。FDA已指定该BLA的《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为2022年6月17日。CALD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年幼儿童,可迅速导致进行性、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和死亡。

  新型基因疗法能有效治疗镰状细胞疾病

  近日,两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J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能永久性治疗镰状细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基因疗法或许在第三波病人中能继续显现出成功的治疗效力。研究人员进行临床试验发现,这种名为LentiGlobin的疗法能使得接受一次性手术治疗的镰状细胞疾病患者机体的血液功能恢复正常,如今这些患者都能够产生稳定数量的含有健康血红蛋白的正常红细胞,此外,这些患者也并未遭受镰状细胞疾病所带来的严重疼痛发作。在这种疗法中,研究人员会从患者机体的造血骨髓中移除干细胞,随后将其暴露于一种病毒中,并给其插入一种错误血红蛋白基因的健康版本。在此过程中,患者机体中残留的骨髓就会被化疗所杀灭,随后实验室中修复的干细胞就会被植入并开始产生产生健康的血红蛋白。

  基因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对非核糖体肽合成酶进行编辑可产生新型抗生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操纵细菌中关键装配线酶的新方法,这可能为新一代的抗生素治疗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来构建新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以提供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这种基因编辑方法可用于产生改进的抗生素,并可能导致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帮助在未来对抗耐药性病原体和疾病。

  Decode Genetics发表迄今最大规模血浆蛋白质组研究

  近日,人类遗传学研究与分析公司Decode Genetics研究团队阐述了如何在人群规模上检测血浆中大量蛋白质水平,并结合序列多样性和RNA表达数据,以显著增加对人类疾病和其他表型的洞察力。研究团队将血浆pQTL与遗传关联、疾病和其他性状相结合,发现序列变异和蛋白质水平之间有18,084种关联,其中19%与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的罕见变异有关,并发现了潜在药物靶点基因,并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揭开高温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这项研究表明,精子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就会导致原本被抑制的转座子重新活跃,从而导致过度的DNA损伤和基因组改变,最终损害生育能力。

  北大团队发表泛癌症T细胞单细胞图谱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步召德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国际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结合单细胞基因表达谱和T细胞受体序列,研究者系统地刻画了肿瘤浸润性T细胞的异质性和动态性,并系统地比较了癌症类型之间的异同。

  自由基暴露抑制抗性基因转移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Nature Index期刊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王铁成教授题为“Environmental free radicals efficiently inhibit the conjugative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altering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plasmid transfer”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采用自由基暴露的策略抑制水中ARG的结合转移。探索了自由基暴露时间和强度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通过SOS响应、膜通透调节、细胞间接触、群感效应、ATP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了自由基暴露抑制ARG转移的潜在机制。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预抗性”特征

  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细菌中“预抗性”(pre-resistance)存在的迹象,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临床医生未来选择针对细菌性感染的最佳疗法。文章中,研究人员对3000多份结核病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在近20年里来追踪患者的结核病感染情况;结核分枝杆菌(MTB)是一种影响肺部功能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2020年在传染病引发的死亡病例中其所引发的死亡仅次于COVID-19;如果使用正确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话,结核病患者就能被治愈,但治疗的时间很长,而且很多患者会面临无法获得足够医疗保健的风险,如果患者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或者没有药物以及药物质量较差的话,就会出现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

  ciRS-7是肾细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研究表明,ciRS-7可作为RCC进展的致癌环状rna。ciRS-7通过结合miR- 139-3p,阻断其对TAGLN的抑制作用,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RCC的进展和转移,通过一种新的调控途径促进RCC的进展和转移。此外,作者还制备了PBAE/si-ciRS-7纳米配合物,RCC基因治疗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投融资

  纳昂达科技获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纳昂达(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上海瑞夏投资领投,富厚创投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满足纳昂达科技主营业务中的一般营运资金需要,主要用于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强化研发投产,丰富产品管线,加速产品迭代开发等战略方向,公司也将在此次融资支持下持续深耕高通量测序领域。

  EXUMA Biotech宣布完成4100万美元B2轮融资

  发现和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液体和固体肿瘤输送解决方案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EXUMA Biotech, Corp.宣布完成4100万美元B2轮融资,本轮融资新投资者包括Americo Life, Inc.和现有投资者。B2系列使公司自成立以来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约1.3亿美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EXUMA针对血液病和实体瘤的自体皮下rPOC CAR-TaNK平台的进一步开发,以及继续对其针对实体瘤的肿瘤代谢调节CAR技术进行临床研究。

  源健优科获数亿元A轮融资

  近日,专注于细胞基因治疗CDMO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源健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祥峰投资领投,博远资本和泓宁亨泰参与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源健优科启动位于上海浦东自贸区的大规模GMP产能建设,包括质粒、病毒载体、和细胞产品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GMP生产,共计14条GMP生产线。另外,筹集资金也将用于启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临床规模病毒载体和细胞产品的GMP生产,同时加速国内外CGT产能建设,实现支持临床研究在中国以及美国市场“双申报”。

  X-Therma宣布完成1300万美元A轮融资

  生物技术公司X-Therma Inc.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13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LOREA AG领投,Zen11 Holdings、Graphene Ventures、VU Venture Partners、2b AHEAD Ventures、Methuselah Foundation、Catalytic Impact Foundation以及天使投资者跟投。通过本轮融资,公司将继续扩大XT-Thrive®的商业化规模,以满足客户对cGMP级细胞保存产品的需求,这些产品主要针对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用户的化学、制造和控制过程。

  Ambys Medicines宣布完成4700万美元A轮融资

  基因治疗公司Ambys Medicines宣布已完成4700万美元A轮追加融资,这使Ambys的A轮融资总额达到1.07亿美元。本轮融资由Third Rock Ventures领投,Takeda、Schroders Capital、Laurion Capital、Smilegate Investment和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跟投。融资所得资金将使用公司继续扩大其专有的肝细胞治疗生产能力,并通过IND前活动推进该公司的主导项目AMI-918。

  诺华公司以15亿美元收购Gyroscope Therapeutics

  诺华公司以15亿美元收购眼部基因治疗公司Gyroscope Therapeutics,此次收购建立在诺华此前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扩张之上。该交易的核心是Gyroscope公司针对地理萎缩症(GA)的II期研究性基因疗法GT005,该公司相信该疗法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对广大GA患者显示出持续疗效的疗法。目前,还没有获准的疗法可以阻止眼部疾病的发展。GT005目前正在一项I/II期研究和两项II期试验中接受评估。该研究性基因疗法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治疗GA患者。 

  Elite DNA Therapy Services宣布收购Impact Behavioral Health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商Elite DNA Therapy Services已收购Impact Behavioral Health公司,使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能够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和潘汉德尔地区获得更广泛的影响。Impact Behavioral Health将继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综合治疗服务和临床支持,目标是为患者创造长期的独立性。这两个组织都相信,让任何有需要的人都能方便和负担得起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

  CureDuchenne宣布向Gennao Bio投资100万美元

  专注于寻找和资助杜氏肌肉萎缩症治疗方法的非营利组织CureDuchenne宣布向Gennao Bio投资100万美元,CureDuchenne的投资是Gennao Bio公司A轮融资的一部分,以帮助该公司将其基因单克隆抗体(GMAB)平台技术应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和其他罕见肌肉疾病。Gennao公司的GMAB平台技术可用于有效传递广泛的核酸有效载荷,包括mRNA、DNA、siRNA和ASO。

  IPO动态

  圣诺制药将按计划开始香港公开发售

  生物制药公司Sirnaomics(圣诺医药)将按计划开始香港公开发售,2021年12月23日中午12时截止。本次公司拟发行754万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75.4万股,国际发售678.6万股,每股发行价65.9-72.7港元,每手50股,预期将于12月30日上市。本次公司所得款项净额约4.2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以发行价中位数计算)。根据招股书,公司拟将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约57.9%将用于为发展及商业化STP705提供资金,约15.6%将用于拨付STP707的开发,约15.4%将用于拨付公司的GalNAc计划产品,约7.3%将用于其他临床前候选药物的研发,约3.8%将用于一般企业及营运资金用途。

  产业数据

  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竞争梯队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第一梯队为以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达安基因等为代表的布局基因测序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第二梯队为以安诺优达、博奥生物等为代表的国内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该类企业多擅长某几个领域的基因测序技术;第三梯队为其他中小型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

  图片

  图片

  政策历程图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的政策从“十二五”时期以开发新一代测序技术为我国生物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加快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治等领域的应用,到“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推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以及“十四五”政策中明确提出将“基因技术”作为未来产业。基因测序技术从“十二五”时期的作为发展突破口、到“十四五”时期的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精确医疗的关键技术。

  图片

  行研精品报告

  从学术到产业,更多定制化产业周刊(全球产业舆情监测、前沿技术情报追踪、产融政策权威解读、产业招商精准线索),敬请拨打400-068-7188。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研究、产业咨询、产业大数据、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