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故事2】过年放鞭的传说---汪林

  

  

  过年放鞭的传说

  文/汪林

  “过年”,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劳动的周期性密切相关,庄稼获得丰收,进入深冬,人们停止了农耕和渔猎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庆贺丰收,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祝愿来年还是一个好收成,久而久之,就成了节日。所谓“五谷熟曰年”,“年”是收获的象征。

  过年放鞭是年节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说起过年放鞭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平时住在深海里,只逢新旧岁交替之时,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年跑到一个村庄,被一家门口晾晒的大红衣服给吓跑了。到了另一个村庄,又被灯光和响声吓得抱头鼠窜。人们发现“年”最怕声音、红色和火光。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纸对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肉菜,发出很大的声音,吓得“年”再也不敢到陆地上来了……

  

  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叫郑唐的穷秀才,好打抱不平,为穷人出气,同官府作对。这年除夕,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辞旧迎新的时刻,郑唐隔壁的张寡妇家却传来凄凉的哭声。郑唐便让老婆到张家看看出了什么事。

  原来,张寡妇丈夫死的早,留下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有位长年卧病在床的老公公。年关一到,张寡妇家连烧碗稀饭的米面都没有,面对一家老小,愁的张寡妇正想寻死哩。

  郑唐十分同情张寡妇家的窘况,可自己家也不宽裕啊。郑唐把张寡妇叫到自己家来,说:“你去告官吧。”张寡妇吃惊地问:“俺告谁?”

  “告你自己。”郑唐提起羊毫“唰唰唰”写了张状子,让张寡妇到县衙里去告状,并说,“你现在就去,保证有你过年的银子。”郑唐老婆责备说:“大过年的,你怎么能胡弄一个穷寡妇呢?”郑唐笑笑说:“夫人有所不知,新来的这位县太爷,虽然贪财如命,但最讲究忠孝节义,我这个状子就是钻他的空子。张嫂一告准成。”

  张寡妇进了县衙,将状子呈给县太爷。县太爷接过一看,上面写道:“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死的早;过除夕是初一,老少饿肚皮;大年节无面米,俺走还是守?”县太爷望着这状子左右为难,让她走(改嫁)吧,违背了自己一贯倡导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不让她走吧,她又实在无法生活。琢磨来琢磨去,咳,咬咬牙,拿出二两银子,打发她回家过年吧。

  到了晚间,县太爷喝着年酒,心里很不痛快。顺手拿过状子一看,又是郑唐的笔迹。原来又是这小子钻我的空子呀。县太爷越想心里越气,一心想出了这口闷气。过了多半夜,终于想出一个诡计。他“嘿嘿”笑道:“你叫我破财,我就触你的霉头。”

  第二天大年初一,郑唐起了个大早,拉开房门一看,不由地打了寒颤,当院里不知已时放了一口白茬茬的棺木。郑唐心想,不知自己得罪了谁,故意戏弄我。可家中正是过年的时候,事事都需要吉利,可不能把棺材放在家里。

  郑唐灵机一动,叫来家人把棺材劈成木条、木块,放在院子当央,加油燃烧,一时间火光熊熊,“劈啪”之声不绝于耳,引得四邻都来观看,觉得红火、喜庆。这时,县太爷也来了,他问郑唐这是啥意思?郑唐一见县太爷立时明白了,准是这老鬼使的坏点子。郑唐若无其事地对众人讲:“过年放火鞭,岁岁保平安!”大家觉得有理,也学着郑唐的样子,在家院里点燃木条或竹竿……

  县太爷垂头丧气回了县衙,唉,白搭了一口好棺材钱。

  后来世上出现了火药,火药便取代了木块、竹劈做的“土火鞭”了。

  济宁看点祝大家新春快乐!

  

  

  汪林wanglin 汪林,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任济宁市政协常委、民进济宁市委专职副主委。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会民间文艺类评委,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会委员,乔羽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审组召集人。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孔孟之乡民间故事集》《孔子的传说》《孟子的传说》《孔林之谜》《孔子弟子的故事》《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台湾版)《百姓说儒》《太子灵踪》《水浒人物传奇故事》《典从风雅: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调查》《大运河的传说》《分水龙王庙的传说》《济宁民间传说与歌谣》《济宁传统手工艺》《子曰孔子故事全编》《希望圣火》《好军嫂韩素云》《好战士王杰》《水浒游记》《水浒故地梁山》《山寨水浒》等。参加编选:《济宁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济宁文学作品选》《儒学经典三百句》《百首诗歌咏济宁》等。曾获山东省文联“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