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阳”了?出现“幻阳”,心理医生这样建议→

  “最近听说‘阳性’增加了,我害怕极了,就开始自己吃药了。”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治疗师张黎黎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他在焦虑情绪驱使下竟开始自行服药。

  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市民总觉得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参照网上或身边“阳了”的亲友的症状反复比对自身,对身体的感受过度警觉,频频冒出一种新的“不明症状”——“幻阳”。

  对此,有专家表示,“幻阳”是对未知情况的焦虑,属于正常反应。

  

  图/来源网络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失去了“安全屏障”,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未知、不可掌控的感觉,从而对复工复产产生了焦虑。

  焦虑会造成哪些影响?要如何缓解这种情绪?张黎黎作出解答。

  过度焦虑

  反而会给病毒可乘之机

  “面对疫情,过度焦虑绝不可取。”张黎黎介绍,过度焦虑不仅会对心理造成负担,还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一方面,过度焦虑让人仓皇无措、盲目行动。

  比如“未病乱用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在焦虑中产生“摆烂”情绪,放弃个人防护,认为“早阳早康复”,这些都是焦虑影响下的错误的行为。

  另一方面,焦虑还会对人的生理造成影响。

  “极度焦虑的状态下,人体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头痛以及睡眠障碍,同时还伴随有心跳加快、胸闷、心慌气短,甚至有产生濒死感。”张黎黎介绍,过度焦虑的心理会让原本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身体器官产生诸多不适感,让人体产生更多内耗。

  此外,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使人体的免疫力能力受到影响,陷入“越害怕生病,越容易生病”的恶性循环中。

  

  焦虑源自未知和“不可掌控”

  张黎黎强调,焦虑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看到,很多市民朋友在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后都主动提高了个人防护水平,‘戴口罩、勤消毒、不聚集’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这就是焦虑情绪引导下的积极行动。”

  “焦虑的核心来源在于对未来事物的未知和不可掌控。”张黎黎提到,近期有很多人认为疫情防控政策放松,自己失去了“安全屏障”,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未知、不可掌控的感觉,从而产生了焦虑。

  大多数人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充满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的了解不足和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的理解不够。

  她建议,民众在处于焦虑中时不必紧张,要科学面对。

  减少焦虑,民众可以更多地从官方发布、权威媒体等正规渠道了解疫情相关的资讯,学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科学用药,对疫情的发展建立正确的认识。对传言和“小道消息”要有辨别能力,不可轻信。

  此外,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合理的药品准备,有备无患同样可以减少焦虑。

  面对复工复产:

  调整好心态,认识到责任

  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很多民众从严防死守的封控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难免有不适和焦虑情绪。

  

  张黎黎建议,尽快调节和适应工作日节奏,让自己的生物钟重新“摆正”。将还未处理完的事尽快完成,做到心里踏实。

  如果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心态,张黎黎推荐可以,用30秒到1分钟的时间进行深呼吸,吸气时在心里慢慢从1默数到4,然后暂停呼吸2至4秒,再缓缓吐气,调整呼吸节奏让自己放松。

  此外,渐进式的肌肉放松、正念冥想,或者蝴蝶拥抱等都是不错的放松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放松的训练都是在帮助大脑建立新的良性刺激源,新的刺激源建立需要时间,短期可能效果并不显著。”张黎黎建议,放松情绪的方法应坚持三周以上,会感受到不错的效果。

  “我们注意到,近期很多人出现了‘早晚都得阳,不如早阳’的‘摆烂’心态,这种焦虑影响下的‘反向防疫’是不可取的。”

  张黎黎表示,一方面尽管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已经减弱,但让疾病远离仍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家庭、社会很可能会因为一个人的感染而造成大面积感染,可能影响到老人、儿童等免疫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影响到社会机构的正常运行。

  张黎黎呼吁:“理性看待疫情,个人防护懈怠不得。”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图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封面图 | 视觉中国

  编辑 | 立羽

  校对 | 谢志忠

  审核 | 岑杰昌

  签发 | 郑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