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2023年的经营关键词
2022年,一个交织着当下与未来各种情绪的年份。
这一年我们经受过全城静默的考验,感受过人们彼此间互助相帮的温情;这一年俄乌战争、中美关系、全球经济动荡等各种阻力像狂风一样拖累着经济进步的步伐,而中国明确了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在这样一个脆弱、冲突、不确定的复杂世界里,既充满挑战却又让人感到不安与乏力。
挑战、不安、乏力等各种情绪的存在,究其根源是我们还未真正做好准备,调整自己迎接新世界的到来。
我们必须接受面对的事实:经济增长并不是稳定且连续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希望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也许是一种幻想;简单地用乐观与悲观来看待外部世界的变化,并不能找到答案;当我们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寻求可能性的时候,考验的不再仅仅是生存的能力,还需要有与自我、与世界和解的定力;数字技术与持续创新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但是由此带来的冲击也让人不安;伴随着市场波动,消费乏力,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的企业,需要找到如何在当下活下去又能够具有未来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个体更加困顿忐忑。
这一切叠加在一起,将我们带入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里。
如何理解复杂性成为关键因素。不可逆、不可预报的系统,以及结构、状态的涌现,统称为复杂性。
按照复杂性的定义,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接受不可逆的变化,不可预测的混沌,涌现带来的规模冲击以及突变造成的本质更迭。
复杂性是混沌性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非线性形式,导致我们不能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局部无法推知整体”这是复杂性最重要的特点。
正如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森所说的:简单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一个整体时,会产生新性质。
将要来临的2023年,管理者需要有对新性质认知的能力;需要有能力去理解复杂性,驾驭复杂性并从复杂性中获益。
一、理解2023年的经营环境
1.疫情后时代开始
2022年11月11日,政府颁布了新冠疫情防疫“20条措施”,核心内容是缩短隔离时间、简化入境国际旅行程序,制定必要的医疗准备计划等,从这开始让我们看到国家为改变疫情防控政策所做出的必要准备,2022年11月30日广州进一步优化新冠防控措施的实施,迈出了调整防疫方式的关键一步。
2022年12月7日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2022年12月13日“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
三年疫情防控战后,中国要找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开放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新路,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疫情后时代正式开启。
“人民至上”的疫情防控方式,会持续推动新的抗病毒药物、改进的抗体治疗和更多的疫苗陆续问世;每个人也需要学会自我防护。
疫情防控开放后,恢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会推动新的市场活动、新的经济增长和新生活方式的涌现,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与新问题。
疫情后时代,需要新发展模式、新增长方式。
2.当下不是未来
俄乌战争带来的动荡,气候危机带来的紧迫感,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经济全球化受阻,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所构成之当下,并不是全球发展的未来。
中美之间的竞争,在贸易、技术监管、关键技术、教育与学术交流等各个领域停滞之当下,也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未来。
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全新价值、产业迭代、新领域开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时带来个人隐私的冲突、数据安全的挑战、技术可能带来的垄断以及对负面效应的恐惧之当下,同样也不是技术创新的未来。
新技术带来的行业新价值,重构了产业上下游的关系,不同领域与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冲击传统行业而不是赋能传统产业之当下,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未来。
企业家处于低迷市场和不安氛围中的担忧、看不见未来的迷茫之当下,也不是企业家价值发展的未来。
事实上,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未来。
3.提振信心成为共识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发展信心以及迎接挑战的信心需要重新唤醒与激发。
虽然因受三年疫情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但是提振信心、恢复经济业已成为广泛共识。
政府、行业、企业、投资者、员工以及消费者,愿意共同做出努力去提升市场活跃度,无论是政府政策措施到位,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还是企业主动发展意愿的激活,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都将是这一年的关键。
202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的新“16条措施”作为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举措,表明愿意改善开发商融资条件。如何扩大就业,改善收入以及拓展新机会,会贯穿全年始终。
激活市场,恢复信心将是这一年的持续性主题。
4.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就要求高质量发展,即有新的发展模式,新发表标准,新质量成长空间,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新成长的可能性。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另外一方面会加大调动市场的自发活力,持续深化市场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真正激发企业、企业家的创造力,共同创造财富以实现共同富裕。
深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上面这四点,就是我对于2023年经营环境的认知。
二、2023年经营选择的关键词
有如上经营环境的认知理解,相对于2023年而言,经营的选择依然会非常困难,也极具挑战,我的选择如下:
1、深耕顾客价值:创造性与顾客在一起。
持续聚焦顾客价值创造,应该说是我坚持不变的原则,所以,2023年的经营策略选择,我依然以聚焦顾客价值创造为首选。
但是,在需要提振与恢复消费者信心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创造性与顾客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
顾客不足将会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特征,所以需要企业真正去理解顾客的痛点和难点,要能够前瞻性地解决顾客问题,要能够为顾客提供更针对性的价值空间,要协同生态伙伴、员工一起为顾客建立起消费的信心,让顾客回归和提升生活品质,感受生活美好,给顾客以爱和依靠。
2、高质量发展:具备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投资回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质量发展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一家高质量发展的公司,是需要具备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投资回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企业管理者已经知道,不能依赖于单存追求规模的方式发展,但是规模增长依然是很多管理者的习惯性选择,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与资本的驱动下,企业对于流量、规模增长的偏好,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甚至养成了管理者过度关注“红利期”与“风口期”。
高质量发展所遵循的是长期主义原则,遵循发展常识,过度透支所获得增长并不是有效的选择。
所以,夯实经营的基础,聚焦价值创造,回归经营的本质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跨越危机的可能性。
3、重构自我:自我否定、彻底重构、加速变革、敏于变化。
在这样一个动荡复杂的世界里,过去的成功法则已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需要全面迭代、剧烈重构。
变化的要素已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深刻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改变着商业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及产业发展的格局。没有人能够固守过去的成功,企业也无法依赖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今天和未来的问题。
自我否定、彻底重构、加速变革、敏于变化,这一切不仅仅是理念,更必须是行动,包括对行业格局、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组织机制、管理逻辑、工作方式等,都需要基于变化的视角进行重构,要让管理者具有自我否定的能力,对变化高度敬畏,要让组织具有敏捷性和学习力,以及快速迭代自己的能力,并且让顾客能够触摸到企业的变化。
4、经营的意志力:韧性生长
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不再能构成企业的“护城河”,企业需要依赖生生不息的组织生长力,需要通过经营的意志力和组织韧性获得生长。
越是在动态复杂变化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意志力越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甚至可以说 “剩者为王”。
越在动态复杂变化环境下,组织韧性越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事实证明,韧性不仅是一种抵御危机的能力,更具有与动态变化相调适与不断进化的特征。
回顾三年新冠疫情危机中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它们的共性,是具备快速反弹的敏捷性,强烈的创新基因,以及同心协力应对危机的组织韧性。
在当下,更需要企业家和管理层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把挑战看成机会,找到自我生长的结构性力量,笃信发展是硬道理,并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三、结束语:重要的是改变认知
2023年,也许是新旧世界的分水岭。
我们习以为常的增长方式、经营条件、市场格局以及发展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就如天气所呈现的异常, 2022年我生活的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超过40度高温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这个城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一切都显现的不同。
周遭所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现在正处于新旧世界的交汇点,幻想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幻想回到熟悉的经营环境、增长条件以及市场条件,也几乎是不可能。
我们首要的工作,通过持续学习调整自己的认知:
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惯;以全新的视角去识别变化,识别机会;要能真正体认到新世界变化的程度,还要敬畏实现这些变化的速度;
把自己置于一个全新的起点上,不再念念不忘已经逝去的旧世界,而是更坚定地迈入已经来到面前的新世界。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春暖花开】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