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印度发现3532种新冠变异病毒,NASA公布“机智号”飞行声音,午睡能

  2

  新冠

  世卫组织将中国国药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当地时间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这款疫苗成为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第六款疫苗。

  印度政府称已发现3532种新冠变异病毒

  印度政府当地时间周三宣布,印度在27个邦共发现3532种令人担忧的新冠变异病毒,并补充说,鉴于目前感染病例激增,第三波疫情不可避免。

  《柳叶刀》:印度新冠死亡病例至8月将累计达百万

  英国《柳叶刀》杂志8日援引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发布的疫情模型预测结果报道说,到8月1日,印度新冠死亡病例数将达“惊人的”百万例。

  研究:“秃顶基因”让男性感染新冠重症的几率升高了2.5倍

  最近,科学家们表示,导致男性脱发的基因,竟然使他们感染重症新冠住院的可能性增加了2.5倍!在住院的男性新冠患者中,有79%患有雄激素性脱发。而类似年龄的男性仅31%-53%患有雄激素性脱发。此外,该团队还表示,一种与COVID-19感染相关的酶(TMPRSS2)也受身体雄激素反应的调节。

  荷兰研究团队成功训练蜜蜂识别新冠病毒

  荷兰有研究团队成功训练蜜蜂凭嗅觉辨别新冠病毒,有望发展成快速检测病毒方式,或有助贫困国家提高检测量,控制疫情。相关实验先以貂鼠的病毒样本进行,部分蜜蜂表现非常出色,甚至能够区分假阴性及假阳性样本,团队其后改用来自人类的病毒样本,亦得出类似结果。

  2

  中国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研制成功

  由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石机械)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7日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

  贮氢合金及宽温镍氢电池问世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宽温贮氢合金及动力镍氢电池生产及应用”项目获进展。科研团队开发出宽温域型、长寿命型和高容量型三种新型号宽温镍氢电池用稀土贮氢合金及生产技术。

  科研人员在云南勐海发现翼囊蕨最大自然居群 共计约200株

  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在勐海县布朗山乡的一条溪谷发现翼囊蕨的自然分布居群,共计约200株。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翼囊蕨最大自然居群。

  NASA公布“机智号”飞行声音

  当地时间5月7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火星无人机“机智号”在火星上第四次飞行时的声音,这是人类首次在地外星球通过探测器录制另一架航天器发出的声音。视频中,通过NASA后期处理可以听到直升机起飞和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2

  湖南大学展示纳米尺寸垂直晶体管原型器件

  从湖南大学获悉,刘渊教授团队使用范德华金属集成法,成功展示了超短沟道垂直场效应晶体管,其有效沟道长度最短可小于1纳米。这项“微观世界”的创新,为“后摩尔时代”半导体器件性能提升增添了希望。日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

  浙大团队发现氧化石墨烯纤维可逆融合和分裂“超能力”

  来自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将多股氧化石墨烯“捆绑”成单一的更强的纤维的方法。他们研究了湿纺氧化石墨烯(GO)纤维的可逆熔合和裂变,在溶剂的刺激下,许多宏观纤维可以熔合成较厚的纤维,也可以分离成原始的单个纤维。

  教师实际工资10年来首降!美国千所高校薪资调查发布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日前公布的“年度教师薪酬调查”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2020-2021学年美国高校教职工平均工资下降近0.5%,为近10年来其实际工资的首次下降。调查还显示,近60%的高校在去年制定了冻结或削减薪水的规定,约30%的机构减免了退休金和员工福利。

  上海交大研究:午睡能有效预防痴呆,提高思维敏捷性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芜湖的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 BMJ 子刊" General Psychiatry "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ageing Chinese population"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预防痴呆,有规律地午睡可能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关。

  才29岁!中国博士生国外突然离世

  根据意大利多家媒体报道,5月5日,下午13时20分左右,米兰理工大学一名29岁中国公派留学生被发现在公寓内死亡。该事件引发全体意大利华人以及在欧洲华人的广泛关注。

  2

  中科院天文台获30万颗星系演化活化石参数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李佳东和研究员刘超等人开展合作,利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和Gaia(盖亚空间望远镜)数据,测量了约30万颗M型矮星的恒星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增刊》。

  新发现:甲基化调控导致害虫抗药性形成

  5月5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在害虫抗药性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害虫RNA甲基化通过调控抗性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从而形成抗性的新机制。

  科学家首次发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养创新团队首次发现POLR2A基因具有防治绝经性骨质疏松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碱胁迫降低燕麦叶绿素含量分子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揭示了碱处理抑制燕麦叶绿素积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高精度亚洲猪参考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相关生物企业等单位成功绘制了梅山猪高质量基因组图谱。该图谱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亚洲猪基因组图谱,为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科学家发现氧化石墨烯不仅可变还自带“返回键”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高超课题组发现,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能力,氧化石墨烯纤维在宏观尺度上能够在融合之后实现精确可逆的分裂,好比是自带了一个“返回键”。这项成果将对未来精确可逆的组装产生积极影响。5月7日,这项成果在《科学》发表。

  哈佛大学证实:女生年轻时喝的奶茶,会增加将来结直肠癌风险

  2021年5月6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胃肠病领域顶级期刊 Gut 发表的研究表明,女性在青春期(13至18岁)和成年期大量食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她们50岁前患结直肠癌的疾风险。这也提醒了我们,应当减少食用糖的摄入量。

  哈弗最新研究:每天一杯酒,减少大脑压力信号,可保护心脏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第70届年度科学会议上公布的一项新研究,适量饮酒(定义为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与不喝酒或过度饮酒的人相比,与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有关。该研究将于5月17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会议上发表。

  常吃沙丁鱼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沙丁鱼和多脂鱼的健康益处众所周知:它们的高不饱和脂肪有助于调节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好处还不止于此。研究人员还发现,经常食用沙丁鱼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沙丁鱼中富含牛磺、omega 3、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预防这种疾病。

  “直男癌”最大根源是缺乏牢靠的友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导致男性形成“有毒”的男性气概的原因,其实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相关。最大的指标其实是一个人的友谊的本质——他们的牢固友谊越少,就越有可能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