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囤药!“一老一小”、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新冠用药有讲究(附专家采访实录全文)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全国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当前,我们面对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力极高,但致病力已大幅减弱,多数感染患者是无症状或轻症病例,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离,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居家治疗。

  本期视频将围绕全社会当前最关切的“新冠感染患者居家合理用药”话题,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教授进行答疑和指导。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观众朋友好,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社会当前最关切的“新冠感染患者居家合理用药”话题来邀请权威专家进行答疑和指导,本期特邀嘉宾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教授。

  赵荣生教授: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

  主持人: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到新的阶段。当前,我们面对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力很强,但致病力已大幅减弱,多数感染患者都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离,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居家治疗。现在买药不再需要登记,社会公众开始大量囤积感冒药,在您看来有没有这种必要?

  另外结合目前的形势,居民“家庭小药箱”建议常规储备哪些药物?

  赵荣生教授:

  大量囤药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疗程一般就是几天,使用适宜的药品对症治疗就可以。大量囤药很容易造成药物过期和浪费,而且也会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挤兑和占用,影响其他真正需要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用药需求。

  关于新冠病毒感染,我们还是提倡“预防为主”。这里所说的“预防”不是说“预防用药”,因为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我们不需要提前预防性地服用药物。我们所说的“预防为主”,指的是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尽量避免感染或推迟感染的时间,比如佩戴好口罩、做好手消毒、家中常通风消毒等。

  您提到的“家庭小药箱”,除了储备原有治疗基础病的药物外,可以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发烧、肌肉酸痛、咳嗽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推荐的药物清单中选购2~3种,如解毒类的中成药,解热镇痛类药物和镇咳药,每种药物常规储备一个疗程即可,感染后有相应症状再服药,要对症用药,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正确的用法用量和用药禁忌等,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主持人:

  很多老百姓买不到感冒药,就去买些抗菌药物,也就是俗称的“消炎药”,认为自己一旦“阳了”可能会嗓子痛,消炎好得快。这种做法对么?

  赵荣生教授: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征是“病毒感染”,而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等)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新冠病毒治疗完全无效。若您怀疑自己可能有细菌感染,应该及时就诊或咨询医师后决定是否服用抗菌药物。

  主持人:

  我也是北京众多“阳过”的新冠轻型感染者之一,确诊后我妈妈还曾劝我吃“抗生素”来消炎,可见媒体平时的健康宣教还是不够。

  赵荣生教授:

  那您是不是可以代表感染后已康复的患者和大家分享从确诊到恢复的感受?

  主持人:

  其实因为工作原因,我对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所以在这里也想和大家分享我确诊后的几点真实感受。新冠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我都有,第一天头疼、乏力,出现症状后我就开始多喝水,增加排尿频次;第二天上午出现低热、嗓子疼,到晚上高烧39.4℃且感觉到肌肉酸痛严重,甚至影响睡眠,我服用了第一粒布洛芬,并且煮了一大碗葱姜水,半小时后排了大量的汗,浑身都湿透了,自此退烧。从第三天起,嗓子痛痒,开始咳嗽,头痛严重,中午再次服用1粒布洛芬,下午疼痛缓解后没有再吃过药。我平时是想不起来喝水的,坚持比平日多喝水,排尿次数就多了,新陈代谢自然就会加速。第4~6天,伴随着咳嗽、流鼻涕、头疼各种症状渐轻后,在第7天,抗原转阴了。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确诊后不要惶恐,焦虑只会影响你的病程康复。网络平台目前也有很多阳性患者分享的视频,其实症状“轻重”是相对的,并且和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素质有关,保持良好的心态,符合条件的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尽量居家,非必要不去医院挤兑有限的医疗资源。

  现在很多医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感染风险,甚至也是带病坚持上岗,非常辛苦,希望患者对医务人员多一分理解、宽容和关爱。

  另外提醒大家,目前虽然感染后都是轻症或无症状,但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在核酸或者自测抗原转阴前坚持不出门,不要给其他人增加感染风险。

  赵荣生教授:

  非常规范。从您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您非常理性,称您为“中国好患者”不为过。

  提倡大家无症状不用药,多喝水,注意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和大家强调的用药原则是:有效缓解症状最重要,能少用不多用,更要避免药物叠加、反复服用,相信大家就可以很好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

  主持人:

  最近关于新冠感染后用药的新闻热度很高,我们也看到有些患者服用退热药之后,觉得见效不是特别快,就擅自加量服药,由此造成肝脏功能损伤。这样的案例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药物其实是把“双刃剑”,合理用药治病救人;一旦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悲剧时有发生。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中,很多人为了有备无患,同类药物就买了很多种,其实涉及到很多药物禁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您给我们解读下新冠常用药物的服用禁区和注意事项?

  赵荣生教授:

  合理用药包含五个关键要素即五个R(五个正确):Right patient(正确的病人)、Right drugs(正确的药物)、Right dose(正确的剂量)、Right route(正确的途径)、Right time(正确的给药时间和疗程)。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烧温度处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烧药。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烧药。退烧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

  退烧药不是吃得越多,体温恢复得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叠加多种退烧药,肝脏或其他脏器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药师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用药,需咨询医师或药师。而且有些复方药物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如中成药维C银翘片、银菊解毒片、复方感冒灵,西药泰诺林、白加黑感冒片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重复叠加用药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的风险,进而造成肝肾损伤的严重后果。

  主持人:

  常听身边人说:自己确诊不怕,更担心家中老人和孩子。尽管这种说法不准确,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防护,但对“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的担心和用药顾虑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偏低,老年人还可能有其他合并基础疾病。当前他们也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那么对于老人、儿童还有孕产妇用药,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赵荣生教授: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下降等,可能患有基础疾病,平时也有用药需求,所以新冠带来的多重用药相关安全性问题凸显,我们要注意药物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辨识能力和行动能力减弱,时刻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其生理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可能儿童对不同药物的耐受循证依据缺乏,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剂量和剂型的选择。

  孕产妇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群体,为了避免药物对胎儿、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降低用药风险,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孕妇,需避免使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对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不推荐自行用药,症状严重的需及时前往医院儿科就诊。对老年人如果有胃肠、肾脏问题,或者有溃疡、炎性肠病史的患者,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以免造成消化道症状加重。

  对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大家可以参考表中的信息。

  

  主持人: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句话公众应该烂熟于心了,其实在用药禁忌方面,我们需要记住的远不止这些,“吃错药”往往危及生命安全。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的健康素养在一步步提升,对合理用药将有更深入的接触和认知。就目前的情况看,新冠感染本身不可怕,吃错药可真要命!

  谢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也感谢赵主任对公众用药的权威指导。最后,希望大家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策划:范旭 朱永基审核:刘平安 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