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中……请进

  

  我们做的一些调查……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正式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她将作品视为象征性的言语,主张让患者进行自由绘画,然后对画面进行联想式解析。

  ②20世纪50年代,艺术家伊迪丝·克莱默(Edith Kramer)提出了另一种宝贵的说法。与南姆伯格侧重结果的理念不同,他认为在艺术治疗中,创作过程更为重要,艺术创作可以使人合理发泄所存在的潜意识内容,创作过程本身即在治疗。

  ③艺术治疗在英国也有两位开辟者。一位是艺术家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另一位是爱德华·亚当森(Edward Adamson)。

  ④1942年,阿德里安·希尔在疗养院进行结核病治疗时,发现了绘画的治疗功效,于是开始向病友们教授绘画,这也是艺术治疗被首次应用于医疗环境中,意义重大。

  ⑤希尔同医生兼艺术家爱德华·亚当森将艺术治疗引介到精神病院。三十多年间,使得数百人借助艺术表达自我而病愈,共汇编收藏了约6000件绘画和作品。

  ⑥1960年代起,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先后成立了艺术治疗协会,知名高校纷纷开设艺术治疗专业。

  ⑦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自1990年代起便开设了“艺术心理学”课程,并最早开展视觉艺术治疗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在艺术治疗方向已招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以工作室形式进行学习与实践。

  ⑧相信很多人都记得,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时,就有专业心理治疗师用艺术治疗的方式参加到对受灾人群,特别是因地震而失去完整身体的儿童的救助中。灾后,艺术家周春芽曾去医院看望因地震致残的孩子,亲手教他们画画。后来他在谈到2009年初成立五彩基金的初衷时说:“2008年地震以后,很多幸存的人残疾了,没有了手脚。当时我去医院看望还在读书的孩子们时就在想,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震后的心理障碍?我觉得艺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帮助残障儿童,并不是通过给钱和捐物质,而是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让他们掌握生存技能,除此以外,也是用艺术的方式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抚慰,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

  ⑨如今,艺术治疗在中国也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很多医院、监狱,甚至学校、养老院等都开始尝试介入艺术治疗的方式。

  

  

  浅棕色提花高领羊绒衫/鄂尔多斯1980

  橄榄绿渔夫帽/Loro Piana

  李中皇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博士后、留美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 :教育心理学、中西比较教育学、艺术治疗等

  首先,你将进入一个房间……

  本着不被外界打扰和方便的原则,艺术治疗发生的地点一般在人流较少的安静处,但又不会太偏。室内光线柔和,通常是暖色调,色彩感觉与光环境融为一体,以使人的情绪平静、放松,可以集中精力创作。

  水彩、彩铅、蜡笔油画棒、丙烯画、彩泥等都是艺术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材料,特别是水彩和彩铅。水彩价格便宜,容易操作、清洗;铅笔容易携带,对纸张的需求也不高,且不容易弄脏衣服。这两种方式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非常容易上手。入门简单会给创作者信心,避免其产生畏难心理。

  

  

  

  剪贴画是更为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从各种杂志和书籍上剪下来自己想要的图案,再拼贴到纸上即可。缺点是素材有限,不如自己画更自由。

  丙烯画、油画,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但如果是长期创作,用这种形式记录下每一次的心理变化,甚至主题变化、色彩和图案等,就很有意义。

  开诊……

  困惑一

  睡觉时,如果不关卧室门我就睡不着,每次只要门开了,哪怕是毫无声响,我都会立刻醒来;上床时,我的鞋子必须摆得整整齐齐;刷完牙,牙刷毛必须要朝固定的方向摆放好……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怎么样才能放松呢?

  典型特征:轻度强迫

  李老师支招:安全感缺失或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比较大导致精神紧张等,都可能造成上述影响。如果从艺术治疗的方向给建议,我会让他用流动性比较强的媒介来创作,比如水墨画、水彩画等。我们都知道,画水墨时墨汁滴落晕染的效果,我们用流动性强的媒介的意思就是让他感觉:“哎,这种不规则的美也是一种美。”暗示他做其他事也不用强迫自己进入固定的模式,希望他可以通过自由的创作来达到平衡。

  困惑二

  我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要不是非必要出门,我都会宅在家里。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有时候在外面看到熟悉的人,也会假装没看见。一想到要在人很多的公共场合讲话,我就觉得窒息。

  典型特征:自闭;少言

  李老师支招:如果用绘画的方式,我会给出一些简单的主题,通常是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人或者事,比如画自画像或者母亲。因为他不愿意与人进行言语沟通,那我们就要通过借助绘画来促使他去做沟通。可以从最简单的画开始,比如让他用画面描述母亲的样子、性格特征、母亲对自己生命的意义等,画出来以后,慢慢引导他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

  困惑三

  我有个小朋友,今年6岁,特别活泼、好动。平时想让他安静地坐一会简直不可能。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少说话,提升耐力和专注力?

  典型特征:多动;缺乏专注力

  李老师支招:刚刚我们提到用流动性强的媒介是可以帮助人打破框架,但如果是面对小孩子,又很活泼,想让他少说话,且变得更有耐心和专注,那么可以让他使用一些摩擦力比较强的媒介,比如彩铅或者泥塑。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坐在那里创作,直到完成作品。如果孩子大一点,还可以练习书法,书法也是能够让人平心静气的一种艺术形式。

  困惑四

  我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与人打交道或是工作应酬让我觉得十分疲惫。经常会担心自己说错话,有时甚至为说了不该说的东西而后悔。有没有适合我的创作方式?

  典型特征:社恐;焦虑

  李老师支招:推荐用视觉日志的方法。视觉日志是艺术治疗里面的一个术语,简单来说,就是以绘画的方式来记日记,画出当时的感受和情绪。每画一个日志,都把标题写清楚,最好再写一下当时创作的感想。既然觉得自己今天说错了话,没关系,我们把这个情绪画出来,可能过了一周或者过了几周之后再回头看,这个事情已经不算事儿了。弗洛伊德曾提出谈话治疗,指的是你跟我聊天就已经让我把心理压力释放出来了。后来荣格又提出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负面情绪画出来,同样也有心理疏导作用。所以说你在做视觉日志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治疗。

  困惑五

  我曾遭遇过非常可怕的灾难,从那以后,每遇到类似的场景,我都会感到巨大的恐惧。这种感受无人倾述,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我。

  典型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

  李老师支招: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层面上说,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遭遇过一些可怕的事情,会有一些记忆闪回,让人再接触到这种事时会感到恐惧。它对人的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这四大方面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情况我也推荐视觉日志,但是需要在有艺术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进行,而不是自己在家操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正奎教授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当时是为大地震的孩子们去做疗愈工作,在疗愈期间,也是让孩子们做视觉日志。开始时,孩子们画的都是非常负面的内容,比如被困、被包围,后来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慢慢走出来,你就可以从他们的画中又看到童真、开心的一面,色彩又绚丽了,饱和度又很高了。所以说,视觉日志对心理治疗是很有效的。

  困惑六

  我曾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也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但我当时真的无法控制自己,如果重新来过,我想我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是不是无可救药了?

  典型特征:内疚;自责;压抑

  李老师支招: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曾犯下错,但也并不是他自己愿意去犯下错。那我们就可以引导他画出自己的经历。弗洛伊德曾提过一个理论:所有的行为都归因于动机,你有动机了,才会做这件事儿。犯过错的人总会被别人误解或自认为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但其实他们内心也有软弱的一面,通过绘画他们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灵魂得到升华,同时能把负面情绪慢慢消除,帮助人冷静下来,让思想变得稳定。

  

  

  白色条纹圆领羊绒衫、豆青色高领羊绒衫/Loro Piana

  李中皇,作为“艺术治疗”在中国的践行者与研究者,活跃于各大院校、美术馆、社会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艺术治疗活动中,同时也做了大量国外艺术治疗文献、教材的翻译工作。

  他擅长的艺术形式很多,钢琴、架子鼓、中国画、书法、电影……这得益于他从小浸润在艺术气氛浓厚的成长环境中,艺术很早为他打开了看世界的天窗,也成为他与自我内心深处连结、对话的重要途径。

  于美国读完大学本科之后,李中皇便明确了自己未来要从事的方向——教育,当得知有门学科为“艺术治疗”时,便选定了自己未来要研究的方向。“我做艺术,并不是要成为多么厉害的艺术家,而是在与艺术相处过程中感受它神奇的疗愈力量。我由艺术中受益的,也希望帮助别人受益。”

  

  浅灰色褶皱长袖上衣/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M:你有那么多选择,为什么选艺术治疗?

  L:在我还没有接触到艺术治疗专业的时候,我就觉得绘画是有疗愈功能的。我平时很喜欢画国画,觉得画国画能让人内心平静。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很多著名艺术家也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人甚至经历过心理创伤,但都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得到治愈。虽然我们现在做艺术治疗所面对的大部分创作者并没有艺术训练背景,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用艺术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我们不要求他画得多好、多专业,只要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就好。在这里,艺术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输出方式。艺术治疗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可能是创作者和观看者的沟通,也可能是创作者和自身情绪的沟通,这种交流方式安全有效,保护了隐私,同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是一种比语言更深沉的精神交流。

  M:你遇到过有人很难进入到艺术治疗这个方式里面去的吗?

  L:艺术治疗师通常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诉来访者:“你不需要有专业的绘画训练背景,我们不是以美学标准来评判你的绘画好与不好、美与丑,所以请听从自己的声音,遵从自己的内心,放轻松去做就好。比如说我们今天要画一个儿时的回忆,那就去回想有哪些开心的回忆,老房子、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等,这就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方式。可能现代人很多淡忘或者说是冻结了语言之外的表达能力,所以需要艺术治疗师去鼓励和唤醒。

  M:可以教我们一些由绘画作品去解读心灵密码的方法吗?

  L:单从一幅画其实很难判定参与者当时面临着怎样的情绪,再好的艺术治疗师也很难一次性解读来访者的心灵,包括传统的心理咨询都需要很长一段疗程,可能是一周、半个月,也可能是几个月,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他的作品有哪些转变,从中发现他的情绪从开始到后来有哪些改变。解读方法简单来说是会从笔触、色彩运用等方面来看,比如说创作者用了红色,可能他当时感到愤怒,用了蓝色,可能代表冷静。但是我们也不能那么绝对,因为红色也可能代表热情,蓝色也可能代表阴郁,所以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综合分析。

  M:即使没有发展为很严重的程度,但现代人多数都会有感到压力、烦躁、焦虑的时刻,能从艺术治疗方面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L:的确,在当下信息多元、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行业的压力,但又不是都有条件去找艺术治疗师或者参加艺术疗愈活动。我觉得视觉日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十分简单,你通常自己在家就可以做。绘画方面也不需要你使用很贵重的材料,不要求你的绘画技法有多高,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体会它所带给你的改变。

  M:弹琴、画画、书法……之于你的意义是什么?你更喜欢在技术上精进,还是也作为一种放松或者调剂?

  L:对现在的我来说,主要是放松。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大量、杂乱、无序,太容易让人的注意力分散。所以我画画、弹琴的时候,通常都会把手机关掉,或者让它离自己很远。能享受与艺术独处的时光,投入和集中精神在艺术的世界里,是一件奢侈而幸福的事。

  M:艺术家梵高也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请你为他做艺术治疗,你会怎么做?倘若梵高的病痛得到治疗/缓解,是否还能成就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L:能为梵高做艺术治疗,那我太幸运了。我们知道梵高是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他一生创作了六百多幅作品,有三百幅是在生命晚期也就是发病时创作的。我们看他的《星空》,笔触粗犷豪放,以饱和度极高的黄色和白色勾勒出天空中的旋转群星。据病理学、脑科研究显示,梵高作画时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就像飞驰的法拉利车,它也需要停车、加油、保养等工作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我想如果我作为艺术治疗师来为梵高治疗的话,那是不是可以给他一些平静的题材,让他换一种方式画画。另外,梵高一生挚爱浮世绘,日本浮世绘里面有书法,那是不是可以让他学学书法,平静内心。你说倘若梵高的病痛得到治疗/缓解,那还能不能成就现在的梵高呢?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个不同的梵高,他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力,绘画需要天赋,他特殊的天资是有目共睹的。

  M:如果有人想寻求艺术治疗师的帮助,该如何去做?

  L:虽然目前在中国内地尚没有权威、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可以去接收病人,但是现在很多心理咨询中心都会大量组织艺术治疗的活动,比如在治疗过程中穿插绘画、舞蹈、戏剧等内容。

  M:在你看来,哪些人适合从事艺术治疗师这个职业?

  L:有同理心、同情心、爱心的人。我们从事这个职业,是想帮助更多人缓解负面情绪,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说喜欢谁就帮谁治疗,或者试一试觉得太难了就放弃。耐心和责任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