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倡导无症状和轻症干部职工可正常上班,是在走极端吗

  12月18日,重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其中规定,倡导无症状不采样、不用药。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无症状和轻症干部职工根据身体状况和岗位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可正常上班。

  

  这一政策引发众多关注,很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有人说,这是嫌感染进度还不够快吗,这么多感染者聚集在一起,不怕病毒再搞个变态变异株出来?还有人说,让感染的员工上班,不管他是无症状还是轻症,都是一种“极端放开”的表现,完全不把病毒当回事,也不把员工的健康当回事,比国外“狠”多了。

  确实,乍看之下,重庆此举似乎有点让人捉摸不透。按照国家的防控指南,阳性感染需要居家自行隔离5天,等到抗原转阴方可出门。这样做,是为了拉平感染曲线,避免太多的人同一时间感染,导致医疗挤兑。可重庆似乎反着来,不仅不要求阳性必须居家隔离,还倡导他们正常上班,这样岂不是在给疫情推波助澜,让更多人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但如果换一个场景,大家的观感就不一样了。众所周知,目前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医护人员同时感染,医院减员严重,压力陡增。医院苦无人手,要求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无症状和轻症需要返岗上班,症状较重的可以在家休息。但很多医生不忍其他同事负重前行,等不及完全康复,高烧一退就赶紧返回医院上班。对此,旁人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抱怨阳性医生可能会把病毒传给病人,因为比起严防院内感染,没有医生救治病人,所导致的结果要严重得多,可怕得多。

  同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也不能轻易减员甚至关门。机关单位很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各司其职,掌管着不同的公章和业务线,如果一人空缺,其他人很难顶上,也很难替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去某个窗口办事,赶上对应的办事员出去开会或请病假,一点辙都没有,只能等办事员回来,或者改天再跑一趟。何况疫情放开之后,一个单位往往是集体中招,如果干部职工全都在家隔离,窗口只能关闭,那谁来给群众办事?因此给群众造成的大大小小的损失,谁来填补?

  同医院治病救人一样,公共服务也不能轻易停摆。此前有一些地方,因为供暖人员接连发烧,没法上班,整个城市的供暖都出了问题,很多市民一边在家发烧,一边挨冷受冻。这还只是公共服务缺位的一个缩影。如果公共部门一个个集体居家隔离,那社会的运转近乎瘫痪,很多平日再寻常不过的生活服务,比如交电费、水管维修等,短期内都会成为一种奢侈。

  当然,无症状和轻症干部职工可正常上班,对于办事的群众是一种利好,但对于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尚未感染的职工,未免担心同阳性同事一起办公,很难躲过病毒的侵袭。但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这样的担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徒劳。试想,每个感染高峰,一个城市七八成的人都会感染,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绝大多数,一个人除非足不出户,很难成为不被感染的少数派。不管政府是否倡导阳性正常上班,同诸多无症状感染者一起共事、搭乘公共交通、在无数的场合擦肩而过,都是我们将要面临或正在经历的现实。

  

  在新闻底下对重庆此举持反对意见的人,怒斥其“走极端”的人,未必是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他们的反感和不满,更多是认为,此举透露出政府对新冠病毒的“轻视”。如果说此前严防死守、追求“零感染”,是一种过犹不及,在他们眼里,如今要求阳性上班,同国外追求群体免疫一样,也是一种“摆烂”和对人的生命的不负责任。这种心理的背后,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新冠恐惧”。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分享“阳过”的经历,但仍有很多人强调新冠病毒不是大号的流感,对它尚未被证明的后遗症胆战心惊,一出现症状一窝蜂地赶去医院,无视大部分人可在家自愈的科学常识。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抗疫模式下——虽然放开已成定局,病毒扩散不可避免,但仍然希望政府能保证尽量少的人的感染。殊不知,放开后的防疫思路,不是清病毒而是“清病”。同流感一样,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我们必须接受它与人类共存的事实,就像人不会为流感大惊小怪一样,也不应闻新冠色变。之所以说放开不是躺平,是因为新冠病毒对部分老年人群体仍有致命的威胁,防控的重心转移到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治能力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的致死率。至于广大的中青年群体,理想情况是,大家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无需为病毒打破自己正常的节奏。

  

  当然,目前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准备还不足,医疗机构面临很大的压力,社会仍需要尽量控制感染率,尽量保护老人晚感染。所以重庆意在倡导而非强制,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干部职工返岗,维系公共服务的基本运转。日后随着病毒的致病力越来越轻,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带阳上班”会成为一种常态。重庆要党政机关开这个先河,并无不妥。这不是走极端,而是尝试回归正常,尽量减少病毒对社会运转的干扰,同时也是在告诉世人:新冠病毒真没那么可怕,是时候破除恐惧、恢复城市的烟火气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