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填补国内空白!重庆这家研发机构的靶向纳米抗体药物取得新进展
最近,位于重庆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传来好消息,该机构正在进行的肿瘤免疫治疗双靶点纳米抗体开发取得新进展,即将进入临床阶段。未来,随着这一新药的面世,有望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对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传统化学药物存在着药效低、毒副作用高,以及合成复杂、耐药性强,并且因为需要肝肾代谢,长期应用会损害肝肾等缺陷。而生物药则具备药效高、毒副作用低,以及制作过程便捷、程序简单,而且不需肝肾代谢等优势。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也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重庆威斯腾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勇告诉记者,该研究院正在进行的基于纳米抗体筛选平台的创新药研发,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双靶点纳米抗体开发,形象地说,就是将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的1.0版本朝着2.0版本进化,这一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
周勇介绍,纳米抗体具备分子量小、组织穿透力强,易于设计成多特异性抗体,以及亲和力高,稳定性好,和靶点结合特异性更强等优势,而且一旦研发成功,还可以实现低成本和大规模快速制备,更容易人源化。
“作为国内首个大规模纳米抗体酵母展示技术及整合素新药研发平台,研究院采用最先进的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具有首创性和独创性。这款新药问世后,疗效有望提升20-30%,相比国外同类产品,患者费用也有望节省4成左右。”周勇介绍,重庆威斯腾生物研究院正在进行的整合素α*-PD-1肿瘤免疫治疗双靶点纳米抗体开发,主要瞄准的就是肿瘤、器官纤维化等重大疾病,该研究正是基于整合素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这一研究现状。
位于重庆的这家新型研发机构,何以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新进展,并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这一切,都归功于重庆威斯腾生物研究院所拥有的强大纳米抗体药物发现平台。
比如,该机构的大规模人源化纳米抗体酵母展示技术筛选平台,就是引进哈佛大学博士后团队核心技术,能够对靶点展开快速有效的抗体筛选,将传统制备周期从4至6个月缩短至4到8周,加速抗体药物研发效率。从多样性来看,这一平台已成功构建了多样性为5x10^9的全合成纳米抗体库。此外,该机构的体外抗体功能检测及药效学评价平台,是一个拥有万级净化细胞中心、储备各类细胞株2000余株、体系化细胞药效的筛选平台。而体内抗体功能检测及药效学评价平台,则拥有10余年的动物建模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动物模型库,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源肿瘤模型及鼠源肿瘤模型。
据悉,重庆威斯腾生物研究院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园,是一家专注国际生物创新药研发、孵化、成果转化、早期项目投资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主要聚焦肿瘤生物创新药研发、药物新剂型改造、肿瘤早筛与传染病快诊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及项目孵化,并通过积极布局,力争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专业级孵化平台和产业集聚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翰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