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多人感染后去世!泛滥的奥密克戎没你想像的那么简单,这几件事我们必须知道!
仅仅十多天时间,奥密克戎就让我们“领教”了它超强的传播能力。不少网友表示:身边认识的人陆续都“阳”了,感觉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但即使如此,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感染峰值还并未真正到来……
就在大多数人还认为只不过和感冒差不多的时候,保险伴我一生翻看了最近十多天的网络舆论,发现网上祭奠亲人感染后去世的贴子似乎多了起来。那些逝去的人中大多是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中,有的头天高烧服药后退热,第二天一早再有没能醒来,有的毫无征兆出现呼吸困难,吸氧、无创面罩均告无效,上呼吸机全力救治后还是永远离开了......
还有多篇帖子指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内部网页系统的截图显示,从12月5日至9日的5天时间内,两所大学共发布了近30条关于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和职工的“讣告”。有院士、学科奠基人、知名教授......虽然是否有合并感染并未说明,但这不得不让人与疫情联想起来。
与此同时,有网友注意到12月11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文章《把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其实,只要是阳过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连续高烧39度以上、浑身痛到无法自理甚至会不由自主呻吟,头晕乏力咳嗽多痰,仅凭这3条典型的主要症状就足以把那些有严重基础病的老人逼进鬼门关,面临生死大考。
我们已经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来描述现在的疫情状态。官方表述叫疫情防控优化,民间的叫法是放开……但不管哪种表述,我们真的不能再任由奥密克戎以如此快的速度肆意破坏下去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在确定奥密克戎毒性减弱后,我们走的是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相结合的混合免疫路子。理想的状态是当感染的人数足够多,混合免疫屏障一旦形成,感染峰值必然会跌落,高峰也会过去。
但眼下的局面是,奥密克戎传播太快了,如果继续以如此快的速度传播下去,集中暴发的次生灾害我们能否承受?是否超出了预期?
我们能看见的是奥密克戎威胁着脆弱人群的生命,医疗资源被挤兑,我们看不到是如果任由奥密克戎泛滥、成片成片地大家一起阳,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病毒培养皿,极有可能会培养变异出新的毒株,源于印度的德尔塔毒株就是最好的教训,新毒株一旦出现,谁又能保证致病致死率不会更毒更强呢?
就算远虑还未变为现实,但近忧的事总得引起警惕吧。10月中旬便已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流行的新毒株“地狱犬”已侵入我国,官方的数据是我国目前有9个省份已检出49例。但在核酸检测大范围取消后,这样的检出数据真的就是准确的吗?先有奥密克戎(BA.4/5,BF.7)毒株肆虐,又有地狱犬虎视眈眈,后还可能有不确定的新变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
有专家乐观预测,再有一两个月就会迎来春暖花开。其实保险伴我一生觉得对这样的预测还是谨慎一些为好,有关部门更需全面客观地辩证地分析,避免被误导。看看现在的情况就会知道,在疫情防控优化前,排山倒海的舆论哭着喊着要放开,可真正“放开”了却让人意外地发现,热火朝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蓬勃发展局面并没有如期而至。很多人嘴上的小感冒、小流感秒变成了足不出户。这是由国内的文化环境决定的。
尽管同一种毒株不易反复感染,但如果新的变异毒株一个接一个的前仆后继呢?现在的这种局面会持续到几时,是一两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相信很多人在经历过一次感染之后,都不想再感染第二次了,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对当前国家的防疫政策,保险伴我一生坚决举双手支持,但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太猛了,希望当前“成片成片大家一起阳”的现状一定要加以控制,因为能看到的和难预料的后果已经逐渐开始显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建议各地能够对感染奥密克戎去世的病例(包括合并有基础病的死亡病例)纳入统计并通报,因为控制当前爆炸式传播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和警示,不能小觑奥密克戎的破坏力,更不能把它看得连感冒和流感都不如。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三甲传真 )
看看自己和周围,哪个家庭不是上有老、下有小?无论是早感染还是晚感染,面对汹涌而至的奥密克戎,下面这几点请一定要记牢!(一定要让亲朋好友都看看)
一、关于居家治疗
1、这些患者可以居家: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2、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3、居家治疗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4、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5、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6、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7、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等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8、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9、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房间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
10、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二、关于安全用药
1、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2、咽干咽痛
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
3、咳嗽咳痰
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基酸等
4、干咳无痰
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
5、流鼻涕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6、鼻塞
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7、恶心/呕吐
桂利嗪、藿香正气水/胶囊等
8、避免重复用药
华中大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娟12月9日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介绍,使用这些退烧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属于一类解热镇痛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9、避免超剂量使用
李娟提醒,部分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希望好得快,可能会超过推荐剂量下吃药,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过量的药物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还会导致更多的毒副作用。例如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治疗干咳的右美沙芬过量情况下可引起精神错乱、兴奋、紧张、烦躁、神志不清等,儿童过量可引起嗜睡、紧张、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10、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李娟表示,酒精可增加右美沙芬的中枢抑制作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饮酒,可损害肝脏,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
服用布洛芬期间饮酒或吸烟还可能增加发生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此应避免饮酒或抽烟。
11、使用布洛芬避免受伤
主管药师李伟杰12月9日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布洛芬可能抑制凝血功能,用药后可能更容易出血,因此应避免受伤,如使用软毛牙刷和电动剃须刀。
三、关于疫苗接种
1、加速疫苗,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1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上强烈呼吁加速疫苗接种,特别是异种疫苗加强针的接种,这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老年人、脆弱人群和医护人员是重点保护对象。
2、三类人群更易引发重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包括几个方面人群:首先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其次,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第三,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3、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三剂疫苗后死亡风险降至1.5%。12月8日,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8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一剂疫苗都不接种,死亡风险大概是14.7%,接种一剂疫苗,死亡风险降到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4、老年人长期居家也要接种新冠疫苗。12月8日,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指出,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
5、肿瘤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且必须接种、尽快接种。国家卫健委肿瘤学继续教育与能力建设专委会副主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肿瘤科副主任章必成12月9日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表示,肿瘤患者是否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
但综合美国《NCCN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指南(2021版)》及国内2022年发表的《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的专家意见》来看,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在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所以广大肿瘤患者可以接种,且必须接种、尽快接种。
6、两种情况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12月8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发文呼吁,80岁以上老人,请尽快打疫苗。文章表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仅为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
7、两种情况暂缓接种新冠疫苗:一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二是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等。暂缓接种者,待病情好转后要及时补种新冠疫苗。
四、防疫措施
12月8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分享了多个预防措施。
1、做好预防,首先还是要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这不仅是疫情防控,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宁光院士分享了十个“三字诀”:戴口罩、勤通风、讲卫生、重消毒、常运动、增营养、多交流、少聚集、测体温、种疫苗。“这是没有感染的市民朋友要坚持的。”
3、宁光院士提醒洗手七步法:1,掌对掌(心对心);2,掌对心;3,手交叉;4,弓手搓;5,拇指转;6,指尖立(指甲里的脏东西洗干净);7,手腕搓。七步洗手,手就会保持干净。
4、戴口罩的6个顺序:1、洗手戴;2、分正反;3、辨上下;4、压鼻夹;5;贴面部;6、脏污换。
5、对于普通人预防,宁光院士还分享几个小贴士供大家在家里尝试:勤漱口,多休息,喝温水,吃维C。无症状,居家住,痊愈后,没影响。
6、12月4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普通市民出门不需要佩戴N95口罩,只需要一般的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
7、不建议健康人群用药物进行预防。12月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峰接受南方网采访时表示,“是药三分毒”,不建议健康人群用药物进行预防。“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吃药,既缺乏对新冠预防的依据,也可能会增加肝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负担,反而有可能会降低免疫水平,导致适得其反。”
五、医疗保险
保险当然不能防止感染新冠,但在以下这三方面,保险可以给我们提供适时的帮助:
万一感染,医疗费用有兜底;
万一病重,收入损失有补偿;
万一发生医疗挤兑,可以走“特殊”就医通道。
早在2020年2月15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就给出了建议:
不同险种,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百万医疗险:
如果住院花费超过免赔额(一般是1万元),就可以直接报销。不限疾病,新冠住院也能报销;不限用药范围;保额高达百万,超过免赔额的部分100%报销。(*百万医疗险各家保司产品责任细节不同,具体以条款为准。)即使不考虑新冠的情况,也建议孩子和年轻人都配一份百万医疗险。一年几百块的价格,能买到上百万看病保障。
2、重疾险:
如果因为新冠导致重症,比如深度昏迷、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单侧肺脏切除等,符合理赔条件,可以直接赔付保额。这笔钱是直接给到患者和家属的,病重后有段时间不能工作,几十万的保额,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也是笔可观的补偿。有些重疾险还有额外的保障,即使没有达到重症标准,也有可能拿到赔付。
3、寿险:
尽管概率极低,但最差最差的情况,如果病重后没能抢救过来,也能给家人留一笔钱。
4、中高端医疗险:
除了以上感染后的极端情况外。多数人需要面对的,是放开后可能发生的医疗挤兑问题。平时的医疗资源已经够紧张了,一旦医疗挤兑,看病难的问题可能会更严重。特别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如果能够负担的话,建议再配一份中高端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报销“特需医疗/VIP医疗”费用,甚至有些还能报销私立医院费用。相当于看病可以走“特殊通道”,不用在公立医院普通部挤着排队。还有机会享受单人间病房,就医体验会更好。
5、得过新冠,还能买保险吗?
医疗险、重疾险的健康告知中,通常会询问到是否有持续发热、肺部是否有异常症状等。新冠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特别大的伤害,在治愈后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的情况下,一般都能正常投保。如果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特别是肺部已经产生了一定病变,被拒保的概率会比较高。所以,我们的建议还是——趁着健康,尽早安排保障。毕竟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都有30天到180天的等待期,抓好时间差很关键。
以上医疗保险作用只做分析,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感染人群都是轻症。心态放好,及时退烧,注意休息,多喝水。总之保险只是有备无患,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来源: 网络。 侵删!微 信:添加朋友→公 众 号→赢在寿险 喜欢就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