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11月28日 –12月4日)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实体,突围
1.实体为本。大疫三年,与服务业相比,我国制造业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些,前期甚至还曾出现过逆势增长。然而,随着近期国内疫情加剧,叠加我国出口呈现负增长,制造业等实体投资下行态势已更趋明显。疫情即将进入第四年,实体部门能否在内外困境中实现突围?2.与欧美不同,亚洲诸多经济体采取了更为渐进式的防疫优化策略。其优化初期,正值去年秋冬季,诸多经济体大都经历了疫情的显著恶化。相应地,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制造业短期难免不受负向冲击。待疫情峰值稍过,管控优化全面提速,实体经济迎来显著修复。3.当前我国正处在防控优化和疫情抬升交织的特殊时期,内生经济动能承压。尽管制造业等实体部门是金融政策支持的重点,但在地产羸弱、出口下行的需求收缩背景下,其潜在的违约风险掣肘信用扩张。值得警惕的是,我国FDI的全球占比已滑落至有数据以来最低。4.展望未来,总需求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但基于疫情及其管控优化的进程,明年上半年制造业等实体投资趋缓态势仍将延续,下半年或有所企稳。当然,相较制造业,更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其受疫情冲击的幅度更为剧烈,其对就业乃至整体民生的稳定也更为关键。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走出谷底:2023年宏观环境展望
第一:2035年增长目标实际上蕴含了中期增长底线,目前经济增速已低于这一底线。第二:地方财政是另一个观测视角,从非税收入、广义财政收入等指标看,政策择机打开增长条件亦具有一定必然性。第三:政策已经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与1998、2008年两轮扩大内需时的特征相比,现阶段有相似性。本轮扩大内需战略大概率会托基建、稳地产、扩制造业,即稳住FAI存量,并把制造业当作扩大FAI弹性的主抓手之一。这一过程会对应财政空间和金融政策趋宽。第四:疫情期间形成的“超额储蓄”存在释放空间,如未来出现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生活半径修复,这一点可以不利变有利。第五:政策指出“走小步、不停步”是防疫政策优化的主要思路,这一策略下消费很可能是一个环比增速中枢逐季缓步抬升的过程。第六:地产政策从需求端向供给端转变对应短期企稳概率显著上升;从人口数据看,目前的销售下行量级已大致反映了代际需求切换,“十四五”期间有可能实现复合增速零增长左右的低位再均衡。第七:主要不确定性是外需下行的速度。外需的不利条件是欧美仍在回落期半途,缓冲因素则是经验上同步于出口的价格同比周期可能触底。在出口放缓速率中性的假设下,我们预计2023年GDP同比5.6%,其中二季度低基数有一定贡献,两年复合增速4.5%左右。第八:本轮PPI周期可能处于尾段,2023年后三个季度有较大概率处PPI上行期。从近年名义GDP和PPI同周期来看,同期应也属于名义GDP的修复期,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企业盈利周期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九:2022年是“国内经济承压+全球流动性收敛”,如果2023年国内增长和全球流动性将先后度过压力峰值,则新的组合对中国资产相对有利。第十:权益资产角度目前处于胜率线索并不清晰,但赔率已经比较有利、价值相对凸显的位置。债券资产正好相反,胜率仍相对有利,但赔率偏低是主要约束。十一:上述框架假设的主要风险情形是疫情短期冲击、地产持续收缩、全球能源缺口、美国加息超预期。如果上述几条线索出现明显超预期因素,则宏观框架需要修正。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实体,突围
1.实体为本。大疫三年,与服务业相比,我国制造业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些,前期甚至还曾出现过逆势增长。然而,随着近期国内疫情加剧,叠加我国出口呈现负增长,制造业等实体投资下行态势已更趋明显。疫情即将进入第四年,实体部门能否在内外困境中实现突围?2.与欧美不同,亚洲诸多经济体采取了更为渐进式的防疫优化策略。其优化初期,正值去年秋冬季,诸多经济体大都经历了疫情的显著恶化。相应地,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制造业短期难免不受负向冲击。待疫情峰值稍过,管控优化全面提速,实体经济迎来显著修复。3.当前我国正处在防控优化和疫情抬升交织的特殊时期,内生经济动能承压。尽管制造业等实体部门是金融政策支持的重点,但在地产羸弱、出口下行的需求收缩背景下,其潜在的违约风险掣肘信用扩张。值得警惕的是,我国FDI的全球占比已滑落至有数据以来最低。4.展望未来,总需求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但基于疫情及其管控优化的进程,明年上半年制造业等实体投资趋缓态势仍将延续,下半年或有所企稳。当然,相较制造业,更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其受疫情冲击的幅度更为剧烈,其对就业乃至整体民生的稳定也更为关键。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疫情影响的“强”与“弱”
全国疫情快速扩散,影响地区明显多于4月疫情,但受疫情影响地区的GDP占比低于上轮。疫情扩散风险加大下,部委要求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多地强化疫情管控措施。疫情管控措施强化对部分地区物流影响有所增强,但物流总体回落幅度不及4月疫情。相较之下,疫情散发对人流的影响更为显著,跨区、市内人员流动明显回落。
工业生产活动有所分化,上游投资需求持续走弱。地产销售延续低迷下,融资利好政策频出,但政策加码的落地效果仍需跟踪。八大枢纽港口空箱回流同比增长、出口集装箱运价持续下行、韩国出口显著回落,均指向11月外贸活动或加快走弱。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稳地产”加码,需要关注什么?
“稳地产”有何措施? “稳需求”政策逐步加码,由地方政策出台居多转向部委出台增多。供给政策从“保交楼”再到“保交楼、保主体”并驱,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效果如何?需求政策加码下,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但居民购房意愿不强,地产销售延续低迷。供给侧竣工边际改善,融资筑底、但民营房企融资延续低迷。未来关注什么?高能级城市需求释放仍有空间,其地产回暖向低能级城市的传导带动值得关注。已有信贷、债券融资支持或难完全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第三支箭”开始落地、支持效果待跟踪。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稳增长需再发力——2022年11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第一,制造业供需继续走弱。第二,新出口订单回落,外需下行压力加重。第三,制造业两项价格指数出现下滑,PPI同比将进一步走低。第四,制造业企业市场预期大幅转弱。第五,服务业景气水平连续五个月下降。第六,建筑业景气水平高位回落。从统计局PMI数据来看,在疫情升温的冲击下,11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景气水平均回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重。往后看,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或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稳信用继续发力,货币政策尚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1二是,稳定总需求的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加码。三是,稳地产政策在执行层面加快落地。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养老金体系改革,影响几何?
一问:我国养老金体系特征几何?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下,我国养老金体系不可持续等问题凸显。第一支柱承压下,养老金二、三支柱加速发展、落地。二问:养老金二、三支柱现状如何? 养老金第二支柱规模发展迅速、覆盖率稳步提升。2022年,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加速落地,未来五年个人养老金累计规模或超万亿元、带动千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三问:短期内,基本养老金仍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撑,或需财政加大支持及调配力度。随着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滑,未来政策或加大对二、三支柱的投资引导。未来我国二、三支柱是否提升权益类投资比例、进而提升收益率值得跟踪。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走出谷底:2023年宏观环境展望
第一:2035年增长目标实际上蕴含了中期增长底线,目前经济增速已低于这一底线。第二:地方财政是另一个观测视角,从非税收入、广义财政收入等指标看,政策择机打开增长条件亦具有一定必然性。第三:政策已经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与1998、2008年两轮扩大内需时的特征相比,现阶段有相似性。本轮扩大内需战略大概率会托基建、稳地产、扩制造业,即稳住FAI存量,并把制造业当作扩大FAI弹性的主抓手之一。这一过程会对应财政空间和金融政策趋宽。第四:疫情期间形成的“超额储蓄”存在释放空间,如未来出现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生活半径修复,这一点可以不利变有利。第五:政策指出“走小步、不停步”是防疫政策优化的主要思路,这一策略下消费很可能是一个环比增速中枢逐季缓步抬升的过程。第六:地产政策从需求端向供给端转变对应短期企稳概率显著上升;从人口数据看,目前的销售下行量级已大致反映了代际需求切换,“十四五”期间有可能实现复合增速零增长左右的低位再均衡。第七:主要不确定性是外需下行的速度。外需的不利条件是欧美仍在回落期半途,缓冲因素则是经验上同步于出口的价格同比周期可能触底。在出口放缓速率中性的假设下,我们预计2023年GDP同比5.6%,其中二季度低基数有一定贡献,两年复合增速4.5%左右。第八:本轮PPI周期可能处于尾段,2023年后三个季度有较大概率处PPI上行期。从近年名义GDP和PPI同周期来看,同期应也属于名义GDP的修复期,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企业盈利周期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九:2022年是“国内经济承压+全球流动性收敛”,如果2023年国内增长和全球流动性将先后度过压力峰值,则新的组合对中国资产相对有利。第十:权益资产角度目前处于胜率线索并不清晰,但赔率已经比较有利、价值相对凸显的位置。债券资产正好相反,胜率仍相对有利,但赔率偏低是主要约束。十一:上述框架假设的主要风险情形是疫情短期冲击、地产持续收缩、全球能源缺口、美国加息超预期。如果上述几条线索出现明显超预期因素,则宏观框架需要修正。
郑良海(安富达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年内降准再落地,市场影响如何?
本次降准有助于稳经济大盘、稳年末流动性、稳中小企业和地产融资,至于内在逻辑和对市场的影响则还需要辩证看待。地产政策效果待观察:从9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层出不穷,政策导向性明显。从政策到房地产市场回暖,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企业主体逐步走出债务冲击,销售端还需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基本面的回暖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具体效果尚待观察。债券不急于追长端:总体来看,债市快速调整后,收益率分位数快速上行,期限利差收窄,曲线熊平。收益率上行后,交易价值增加,但交易的基础逻辑发生变化,近期债市波动较大,交易机会较短且不确定,不建议着急追长端。股市具备相对配置价值:展望后市,在宏观政策继续发力下,明年基本面较今年确定性的改善,幅度依然取决于有效需求的恢复情况,在外部发达经济体走弱后,外需较难维持高增长,内循环是否能够畅通无阻,以及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情况则直接关乎消费的增速,也是影响企业盈利和股票估值的分子端最重要变量。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A股和港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牛市
今年影响市场的四大因素,一个是美联储加息,为了应对近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美联储今年采取暴力加息,连续六次加息。但是现在我们看到10月份美国通胀已经回落到7.7%,而美联储开始担心暴力加息会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衰退,所以美联储可能在明年4月份停止加息,也就是说美联储加息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边际效应正在递减。第二就是疫情防控对消费的压制作用。未来防控将会继续优化,最终朝着放松的方向来发展,明年预计消费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而经济会逐步回升,前低后高,这是明年股市可能走出结构性牛市的重要支撑,一些被错杀的消费白马股可能会运行来反击的机会。第三就是房地产的风险,今年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楼市的措施,近期出台了金融支持房地产的16条措施,虽然这些措施不能让房地产市场重回繁荣,但是至少会帮助这些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明年可能还会出台更大规模的救助措施,这对于银行以及房地产相关产业链都形成了巨大的提升作用,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复苏。第四点就是互联网等行业在近几年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股价也出现大跌,相关部门已经表示从今年起不再出台新的行业紧缩性措施,这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意味着整治已经接近尾声,很多行业将迎来恢复性上涨的机会,港股上市的一些科技互联网公司由于之前股价已经大跌,有的只有高点的三折、四折。从影响今年市场的四大因素来看,明年有望边际改善,所以明年市场走出结构性牛市的概率比较大。而当前市场信心低迷,很多优质龙头股被错杀的时候,正是坚守好公司、好基金的一个时机。
李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曲折中前行,坚定向未来 ——2023年度股市投资策略
一、2023年经济基本面好于2022年,关键看政策对内需修复的提振力度。2023年GDP增速总基调仍是回归5%左右的潜在增速水平。一方面,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相对宽松,财政政策继续发力。另一方面,投资端再成为内需主要动力,制造业投资有望明显加力,基建力度不减,地产托底效果逐步显现。二、美联储放缓加息,风险资产最大压制因素得以逐步解除。三、围绕政策发力点和经济修复主线配置国内权益。上半年,建议围绕政策发力点进行配置,重点放在制造业转型与防疫政策调整上。下半年,建议围绕经济复苏进行配置,重点放在消费复苏与地产景气企稳上。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货币政策下一步
1、超预期的降准。11月22日国常会提及降准,让市场感到“意外”,源于两点:第一,债券市场风波已“告一段落”,资金面转松,隔夜利率经常降至1%以下;第二,近期央行在多个场合释放了偏“鹰派”的信号,如MLF缩量续作并称已通过PSL等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2、降准的背景和逻辑。我们认为,本次降准或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第一,经济基本面恶化是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在疫情升温的背景下,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降准在平滑流动性波动的同时,还可以释放货币宽松尚未退出的信号;第三,近期围绕稳定房地产市场出台了诸多政策,降准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第四,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升温,中国货币宽松面临的外部掣肘减弱。3、降准影响几何?本次降准表明货币宽松尚未退出,信号意义明显。但短期来看,本次降准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影响,或有待观察。经济方面,四季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源于疫情冲击、出口走弱和高基数,降准有助于通过缓释“资金约束”和“利率约束”,在供给端推动信用创造。但信贷需求端仍面临诸多掣肘,宽货币到稳信用的梗阻仍厚,需要防疫政策在执行层面进一步优化、稳地产政策加快落地等配合。资本市场方面,本周五公告降准、下调25bp符合预期,已被市场充分定价。此外,从近年降准后的市场表现看,股市和债市的趋势并未因降准而改变。4、货币政策下一步。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不减,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准方面, 2023年央行结存利润上缴和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或将弱于2022年,从补充流动性缺口的角度看,2023年对降准补充基础货币的诉求预计将强于2022年。LPR报价利率方面,本次降准或不足以直接引导商业银行LPR报价下行,但由于目前存款高增而贷款需求不足,LPR或将进一步降低,以期在存、贷款两端都更好匹配供需。MLF利率方面,综合国内通胀、美联储加息节奏等来看,2023年二季度可能是MLF降息的窗口期。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表现、成因、应对与前景
事实上,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贬值,根本原因不是人民币太弱,而是美元太强。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显著低于欧元、英镑与日元,这说明相比于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兑美元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充分说明了,当前这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根本原因在于美元太强。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明显拉大,以及由此导致的短期资本外流是导致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急贬的最重要原因。持续的短期资本外流会加剧国内外汇市场上美元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而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贬值压力。一旦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持续较快贬值压力,中国央行一方面应该继续容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适度贬值、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另一方面中国央行应该综合运用外汇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资本流动管理、前瞻性预期引导等手段来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在2022年的剩余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7.0-7.4区间内波动。笔者认为,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望对美元显著反弹:其一,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结束;其二,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显著反弹,而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行。
一周新闻热点20221128-1204
最新疫情追踪
全球方面,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月2日16时23分(北京时间12月2日23时23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40395651例,累计死亡病例6618579例。2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552878例,死亡病例新增2141例。
国内方面,12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213例。其中本土病例4168例(广东1868例,北京708例,重庆260例,四川188例,浙江150例,山西149例,云南130例,黑龙江92例,福建86例,河南86例,湖南66例,海南55例,内蒙古54例,山东43例,江苏40例,上海36例,陕西31例,安徽26例,辽宁22例,贵州20例,湖北15例,青海12例,新疆11例,吉林9例,广西8例,河北2例,宁夏1例),含7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均为本土病例(山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房地产新闻一览
证监会决定在房地产市场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 11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关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加大权益补充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防范风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一、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二、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三、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四、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五、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央视财经)
证监会: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 证监会消息,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可以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建筑等与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政策执行,支持“同行业、上下游”整合。(证券时报)
证监会: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 11月28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显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证监会指出,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证监会表示,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主业非房地产业务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北京商报)
中指研究院:1-1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2% 11月30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1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67268.1亿元,同比下降42.1%,降幅较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TOP100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4%,环比下降4.9%。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6家;超百亿房企10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1家。(财经网)
福建明溪:当地就业满1年的务工人员 可享最低备案价八五折优惠房源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公布《明溪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自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2月20日24:00止,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住房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不含)的,予以每平方米150元的补贴,每套最高补贴不超过2万元。全日制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补贴2万元/套、本科学历补贴1万元/套;高级职称补贴2万元/套、中级职称补贴1万元/套。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对在明就业满1年的务工人员购房,提供部分不低于备案价格85%的优惠房源。(和讯网)
青岛: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自住房 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20% 山东省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实施我市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2月2日起,在青岛市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多子女家庭购买青岛市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满足首付款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可按家庭申请贷款时计算的可贷额度上浮20%确定。在青岛市缴存住房公积金,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中国网财经)
重庆:加大“保交楼”融资支持 “一企一策”推进重点房企纾困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志锋介绍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联动中央在渝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市级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金融进一步支持稳经济大盘专项政策。将加大“保交楼”融资支持,向国家争取第二批专项借款、免息再贷款等政策性资金,发挥好财政金融联动效益,推动专项借款资金尽快用于“保交楼”项目建设。落实好“后进后出”融资政策,撬动更多新增配套融资参与到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贷款集中度安排,延长过渡期限。“一企一策”推进重点房企纾困。建立房地产企业“白名单”机制,推动民营房企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抢抓上市房企再融资政策窗口机遇,通过投放贷款、新发债券、股票增发等方式,支持一批暂遇困难、资信良好的房企获得新增融资。(上游新闻)
基金新闻一览
发改委主持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25日下午主持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会议要求,集中力量推动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支付。一是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日调度日督促,争取所有项目按期开工,对确不能按期开工的项目按程序调整。二是组织开展好“回头看”有关工作,督促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并了解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加以解决。三是加强监管,严禁虚假开工,避免资金挪用,打造廉洁工程,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经得起历史检验,不留后遗症。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基金等重大投资项目宣传工作的力度,加强预期引导,提振投资信心。(每日经济新闻)
五部门:支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发行REITs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地方各级财政加大对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支持力度。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优先纳入绿电交易。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按15%缴纳的财税优惠政策。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中证报)
10月私募资管产品设立规模环比腰斩 备案数量下滑35.49% 中基协最新披露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显示,2022年10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578只,设立规模346.63亿元,环比9月896只备案产品、765.43亿元设立规模,分别下滑35.49%、54.72%。同比2021年10月的906只备案产品、497.42亿元设立规模,也分别下滑36.2%、30.31%。(新浪财经)
基金公司跑步入场 公募FOF发行数创历史新高 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落地,公募布局FOF产品步伐也在加快,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跑步入场。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已有128只公募FOF成立,算上上述正发行或即将发行的16只,年内新发的公募FOF产品已接近145只。相较去年全年成立的97只增加接近一半,比2020年的60只则翻了近1.5倍。(证券时报)
国企价值重估机遇显现 基金布局相关产品 国企低估的投资机会引起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10月以来,逾20家国企获机构调研,相关的券商研究报告也密集发布。新产品蓄势待发,增量资金可期。首批“1+N”系列央企指数发布后,新一批央企类主题指数及产品研发已被提上日程。一些基金公司表示,后续将加强研判,适时布局相关产品。(上证报)
看好中长期布局机会 头部私募“组团”发行频频自购 面对近期震荡反复的市场环境,多家头部私募选择积极布局,在渠道发行新产品,部分百亿级私募还通过自购表达对后市的信心。业内称,随着扰动市场因素出现转机,中长期布局机会显现。另外,伴随着私募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私募会选择在市场低位逆势营销、积极自购。(上证报)
年内斥资千亿 公募踊跃参与定增 进入下半年后,定增市场持续回暖,多家公募也积极抢筹,且不乏知名基金经理身影。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年内公募认购定增总额已破千亿元,其中近七成为下半年以来认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逐步见底企稳,并迎来较好的投资布局窗口期,定增项目的投资胜率较大,因此公募等机构参与定增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当前折价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定增市场的回暖迹象有望持续,可关注高景气度和高成长板块等定增项目的投资机会。(中国基金报)
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 银保监会修订发布新版《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后的《办法》共五章三十三条。《办法》进一步扩展了评估对象。原评估办法中评估对象仅为商业银行和商业保险公司。在结合前期公司治理评估实践基础上,此次修订将农村合作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及货币经纪公司等纳入监管评估范围。《办法》有效优化了评估机制。银保监会根据评估结果,差异化配置评估资源,原则上银行保险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评估,但对评估结果为B级(良好)及以上的机构,可适当降低评估频率。监管评估采取非现场评估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现场评估应每3年实现全覆盖。《办法》所附评估指标更加科学。结合近两年新出台的公司治理监管制度,评估工作聚焦大股东违规干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进一步丰富党的领导、股东股权、关联交易、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提名和履职等方面的关键指标,并优化指标权重、精简指标数量,完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体系。《办法》强化了评估结果应用。在明确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分类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和机构主体责任,要求监管机构将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等级为D级及以下的银行保险机构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其存在的重大公司治理风险隐患进行早期干预,及时纠正,坚决防止机构“带病运行”,防止风险发酵放大。(中国银保监会)
银保监会启动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通知》明确,商业养老金业务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可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需求。参与试点的4家养老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试点区域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央视财经)
四部门出台《意见》防范养老机构非法集资 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风险摸排。民政部门要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养老机构登记备案信息共享交换机制,通过信息抓取及时掌握增量,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定期开展存量摸底排查,每年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和质量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现场检查,在排查中发现未经登记但以养老机构名义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依法做好分类处置。(新华网)
央行行长易纲:预计明年中国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今天在泰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联合主办的“全球变局下的中央银行”研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为应对高通胀,多数发达经济体已收紧货币政策,且许多央行的加息速度较此前历次紧缩周期明显更快。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这尤其得益于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中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煤炭价格保持平稳,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对中国电价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央视财经)
2022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0%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下降。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金融时报)
财政部: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6196.9亿元,同比下降3.3% 据财政部官网,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利润总额降幅较1-9月有所扩大。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64199.6亿元,同比增长8.9%。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6196.9亿元,同比下降3.3%。1-10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9487.4亿元,同比增长11.1%。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上升0.2个百分点。(财政部网站)
前10个月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近5万亿元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近5万亿元,继续保持增长。1—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185.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服务出口23581.5亿元,增长18.1%;进口25604亿元,增长16.4%。(央视财经)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 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截至10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个百分点。前10个月,全国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8%,较2021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央视网)
国家外汇局:10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5% 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847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9190亿元,进口15102亿元,顺差4088亿元;服务贸易出口1806亿元,进口2373亿元,逆差567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599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744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658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472亿元。(中新财经)
1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稳步增长 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1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7.0亿手,成交额为52.79万亿元,环比分别增长55.68%和58.09%。其中,螺纹钢、PTA、聚氯乙烯,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活跃。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1.0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486.93万亿元。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05个。(央视财经)
10月保险资管产品注册登记规模376.25亿元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10月保险资管产品注册登记情况显示,今年10月,协会共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24只,同比增加4.35%;登记规模376.25亿元,同比减少28.18%。其中,债权投资计划24只,规模376.2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9.09%、0.64%。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底,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2757只, 登记(注册)规模6.07万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划2591只,规模5.14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01只,规模4314.89亿元;保险私募基金65只,规模4950.43亿元。(金融时报)
银保监会等四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法人非法人组织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12月2日消息,为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现象,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字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未经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国际金融组织、中央银行、多边开发机构与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不得以营利性为目的或者以可能误导公众的方式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日报)
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75.4万亿元 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75.4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9月提高0.1个百分点。10月,受疫情和季节性因素影响物流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当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长5.1%,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三季度以来物流需求延续了逐步恢复的态势,展现出良好韧性。(中物联)
9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2092.2万部 同比下降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2092.2万部,同比下降2.4%,其中,5G手机1510.4万部,同比下降0.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2.2%。今年前9月,中国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96亿部,同比下降21.1%,其中,5G手机出货量1.53亿部,同比下降16.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2%。(中新社)
2022年1-10月网络销售领域企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2235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3%,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19亿元,同比下降11.1%,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2.8个百分点。(央广网)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91亿 《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①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②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③20.0%的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没有概念;④报告建议,加强专属内容池建设,分级分类丰富和优化内容池资源供给,让“青少年模式”不仅能用、管用,更要让青少年好用、爱用;尽快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严厉整治涉未成年人的网络偷拍直播、诱导性消费打赏、网络社交陷阱等。(央视新闻)
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90.16亿元 12月3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裁牛韧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表示,碳市场是借助市场的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中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的企业,覆盖了大概有4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国碳排放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03亿吨,累计的成交额是90.16亿元人民币。(中证网)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2022中国数字物流发展报告》。2020年数字物流整体市场规模356.7亿元,到2022年10月增长至128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经营范围涉及数字物流的企业达到16000多家。其中,2022年成立的企业数量达到5000余家,占总数的31.97%。另外,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加速上升势头。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7%。随着政策支持及技术的提升,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2022年有望达到2.1万亿元。(央视财经)
美国非农部门11月新增就业人数为26.3万 当地时间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11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6.3万,高于预期的20万,也高于前值26.1万;11月失业率为3.7%,与前值持平。金融市场预计,这份报告,结合本周四公布的、已跌入萎缩区间的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美联储很可能在12月就缩小加息幅度。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美联储12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79.4%。(央视财经)
加拿大央行首次出现亏损 加拿大银行(央行)当地时间11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该行第三季度亏损5.22亿加元,这是该行87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亏损。据悉,近几个月来,由于加拿大银行急于提高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导致其扩大后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与负债不匹配,该行因此无法盈利。加拿大银行预计未来将亏损50亿至60亿加元,在2024年或2025年可恢复盈利。(央视新闻)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幅修正为2.9% 美国商务部11月30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9%,较10月底发布的初次数据上调0.3个百分点。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1.7%,较初次数据上调0.3个百分点,但仍不及二季度2%的增幅。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与初次数据相比上调了1.4个百分点。(新华社)
欧元区11月通胀率达10% 欧盟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10%,较10月通胀率略有下降。数据显示,11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4.9%,低于10月的41.5%,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从国别来看,11月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11个通胀率达两位数,波罗的海三国通胀率均超20%。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11月通胀率为11.3%,法国为7.1%,意大利为12.5%,西班牙为6.6%。(人民日报)
美联储“褐皮书”:利率和通胀继续对经济活动构成压力 当地时间11月30日,美联储最新一期经济状况“褐皮书”显示,与上份报告比较,美国整体经济活动大致持平或略有上升,利率和通货膨胀继续对经济活动构成压力,促使中低收入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购买低价商品,许多人对前景表示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或悲观情绪。报告显示,汽车销量平均略有下降。各地区的制造业活动参差不齐,大多数地区的就业人数温和增长,劳动力需求总体疲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寻求折扣,零售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食品价格在一些地区进一步上涨或保持高位。(央视新闻)
Bilibili:三季度营收57.9亿元 11月29日,B站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11%,经调整后净亏损18亿元,上年同期该数据是16亿元。根据财报,B站2022年三季度手机游戏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6%;增值业务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16%;广告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6%;电子商务及其他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3%。在用户层面,B站三季度日均活跃用户数9030万,月均活跃用户数3.33亿,均同比增长25%。(北京商报)
股债汇新闻一览
央行: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 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以下简称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资金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统计监测等管理规则。二是规范登记及账户开立流程,熊猫债发行前在银行办理登记,允许分期发行中首期登记开户、后续发行后逐次报送发行信息,并可共用一个发债专户。三是完善熊猫债外汇风险管理,境外机构可与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管理汇率风险。四是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留存境内,也可汇往境外使用。《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华网)
又增18只!科创板做市交易标的股增至60只 12月2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四家科创板做市商发布了23个做市交易股票公告,选择对23只科创板股票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去除5只已有做市商的股票,本次新增18只做市标的。其中,8只为科创50指数成份股,合计占科创50指数成份股权重达11.94%。加上首批42只做市标的,至此,科创板做市交易标的股增加至60只。科创板启动做市首月,首批42只标的股合计成交2730.86亿元,成交额环比大幅提升。(新华社)
上交所: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据上交所官网2日消息,上交所制定了新一轮央企综合服务相关安排,涉及央企上市公司的主要举措有三方面。一是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推动央企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提升透明度,组织引导各类投资者走进央企、了解央企、认同央企。二是服务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配合国务院国资委开展央企专业化整合,为央企整合提供更多工具和通道,推动打造一批旗舰型央企上市公司。三是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引导央企上市公司用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各类资本工具,不断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新网)
2022年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6807亿元 2022年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225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191亿元、专项债券1061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680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7亿元、专项债券5460亿元。(金融时报)
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和5% 据上交所官网2日消息,近年来,沪市主板公司2019-2021年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49%和8.23%,科创板公司分别为24.82%和62.35%。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和5%,科创板公司分别增长33%和25%。沪市公司三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3.75万亿元,连年创出新高,209家沪市公司三年股息率均值大于3%,65家大于5%。(中新网)
年内可转债发行规模达2030.68亿元 自可转债新规8月1日实施以来,转债发行持续活跃,上市公司参与热情高涨,募资规模保持高位。截至11月29日,年内A股市场共发行134只转债,同比增加28.8%;发行规模2030.68亿元,同比有所减少。业内表示,非金融企业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显著增加,转债市场对弱信用资质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证券日报)
证监会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交易 证监会近日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交易。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是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首个品种。工业硅是“硅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属于绿色低碳品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推出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对于完善工业硅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广州期货交易所服务绿色发展的定位。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广州期货交易所扎实做好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证券时报)
险资看好“安全”与“发展”两大投资主线 研判明年下半年投资机会或更大 财联社12月2日电,多家保险资管公司已经制定2023年投资策略,随着今年以来多项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地,险资普遍看好明年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投资机会。权益投资方面,险资认为,当前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明年上半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下半年企业经营基本面恢复带来的投资机会更大,看好“安全”与“发展”两大投资主线;债券投资方面,险资明年偏向选择流动性较好、容易变现的债券品种。(上证报)
房地产
平安证券:
“第三支箭”加速落地,三箭齐发全面支持地产融资。11月21号易会满主席在金融街论坛表示“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本次为对易主席表态的全面落地,但时间及力度均超出市场预期。从“第二支箭”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到“金融16条”对房地产市场全方位金融支持,再到本次房地产股权融资调整优化,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齐发,有望为房地产风险化解再添助力。
政策力度及广度超出市场预期,利于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本次股权融资支持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以及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5个方面,覆盖力度广而全;其中兼并重组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再融资募集资金可用于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均利于缓解房企短期资金压力,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避免信用风险进一步扩散。
加速行业兼并整合,利于优质房企做大做强。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并配套融资;一方面利于集团控股母公司拥有土地资源的房企做大做强,盘活集团未上市土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优质企业并购积极性,在负债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再融资收购优质资产,同时补充扩充资本金实现规模快速突破。
助力盘活存量资产,融资渠道再拓宽。新政将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常态化发行;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依托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资产发行基础设施REITs,或作为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的扩募资产;同时允许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均有望帮助房企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国金证券:
2022年11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评论
房企股权融资再开放,板块迎来重大利好。A股市场地产再融资自2016年起基本停滞;直至2022年10月出现松动,允许部分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我们在外发的《供需两端政策齐发力,托底楼市销售信心》等报告中已多次提及可期待“第三支箭”股权融资的放开,此次新政措施的快速落地,或将为房地产行业注入较大规模的增量资金和资产,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恢复房企及涉房企业股权融资,母公司有涉房资产的房企和头部央国企或受益最大。允许房企重组上市、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并配套融资,我们认为此政策对母公司有优质涉房资产利好最大,如中交地产、中华企业、华发股份、建发股份、首开股份、南山控股等,且低PB估值、自身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房企边际收益更大。板块估值将受益于政策整体提升,头部央国企估值稳步修复,且能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土储,如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混合所有制和优质民营房企亦能通过股权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渡过当前的现金流困境,如新城控股、美的置业、金地集团等。
资金主要用于“保交付”和防范风险扩散。配套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而再融资的募集资金也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等。我们认为放开股权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保交付”和防范当前风险扩散,有利于整体市场预期的修复,同时对地产后周期行业如建筑建材、物业管理等也有明显利好。
发挥REITs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盘活存量资产。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常态化发行,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基础设施REITs,或为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的扩募,利好已发行REITs的房企,如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万科A等。允许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促进房企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可为行业带来新的资金并探索新发展模式。
债市
国泰君安证券:
周一债市延续弱势,上周末疫情反复对市场提振作用有限,早盘汇率一度大幅贬值,10年国债19小幅低开1bp之后转为上行,央行OMO放量刺激做多情绪,但效果有限。随着A股开盘低开低走,10年国债利率也进入上行通道。午后因为市场对于稳增长加码担忧,10年国债利率大幅上行直至收盘。全天10年国债19上行3bp至2.87,T22303下跌近2毛3。对于当天盘面,我们有如下看法:
1、当前债市陷入到较为纠结的状态中,一方面,短期基本面疲弱叠加央行维稳背景下隔夜利率维持1.0附近,这一组合如果放在数月之前,哪怕是利率和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债市做多情绪也会非常旺盛,但当前做多情绪较弱;另一方面,围绕地产对冲和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推进如火如荼,惯性思维下投资者对增量信息比较敏感,普遍对利好钝化、对利空敏感,这是比较明显的下跌趋势特征。
2、事后看,11月初不仅对应的股债行情的拐点,也对应着相关政策的拐点,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我们与投资者密集交流过程中,股强债弱的格局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弱现实,强预期”的共识,不仅没有因为近期疫情反复而削弱,反而在临近年末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市场运行背后自有其道理,虽然当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果对每一个变量都进行深入探讨,很容易陷入纠结和迷茫的境地,但是如果化繁为简,提取主要矛盾,那么对于后市展望则变得较为清晰。
4、当前债市到底有没有进入熊市,难以做出判断,通常牛熊拐点的确认要在事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有统一的市场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牛市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投资者需要为潜在的熊市行情到来做好准备。每一次债券熊市的第一浪下跌,通常来说是杀伤力最大的,因为债市投资者均为机构投资者,而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想法容易趋同,一旦确认市场大级别拐点出现,机构会出现持续加仓或减仓的动作。特别是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时代,熊市第一浪的杀伤力是最强的,比如2020年那轮熊市初期的两个月时间,10年国债从2.46上行至3.1,那一轮熊市最高点也不过3.3,这意味着如果能规避熊市第一浪下跌,无论是配置盘还是交易盘,进场会变得比较从容。
5、当前债市所面对的利好是虚的,利空却是实的。为何利好是虚的?一是短期经济基本面较弱主要受疫情反复所压制,一旦情况出现变化,经济复苏向好的确定性非常强;二是短期隔夜维持1.0虽然有一定持续性,但并非常态,一旦央行认为维稳必要性降低,隔夜利率会快速向政策利率回归。为何利空是实的?一是地产和疫情的相关政策拐点已现,按照终局思维,大方向确定,分歧只在于节奏,不影响大局;二是微观交易结构恶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化解,特别是理财净值化时代,部分产品户的负债不稳定现象会频繁出现,市场缺乏趋势性做多的契机,除非出现阶段性超跌。
6、总的来看,随着利空不断落地,利率持续上行,债市的安全边际有所提升,但临近年末,市场心态不稳,愿意大仓位参与博弈的投资者更是寥寥,所以我们继续对后市谨慎,耐心等待做多时机出现。
中金公司:
上周中资美元债一级新发约18.2亿美元,发行量较此前仍有回升,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城投行业。上周中资美元债市场先抑后扬,从收益率和利差来看,上周中资投资级美元债收益率和利差分别下行11bp和5bp,中资高收益美元债的收益率和利差分别下行289bp和290bp。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市场情绪有明显提振效果,不过考虑到前期价格已有较大涨幅,而政策执行效果和销售恢复情况尚待观察,们认为进一步上涨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一级市场回顾
上周中资美元债一级新发约18.2亿美元,发行量较此前仍有回升,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城投行业。具体而言:
城投方面,徐州高新11月25日以担保结构定价3年期、1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发行价为7.5%,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将于12月2日到期、1亿美元存量债券。桂林经开投控11月25日定价3年期、0.4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6.8%。杭州临江投资发展11月23日定价3年期、3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初始价7.2%区域,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7.1%,募集资金用于偿还现有债务。上饶投控11月22日以担保结构定价3年期、1.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初始价8.0%区域,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7.9%,募集资金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公司存量5亿美元债券SRInv 4.3 01/16/2023将在明年年初到期。
金融和其他行业方面,中原资产11月22日以担保结构定价2年期、1.1亿美元债券,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7.5%。交通银行香港分行11月22日定价3年期、2亿美元债券,初始价T3+100bp区域,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T3+61bp/4.898%。厦门国贸集团11月25日以担保结构定价364天、2亿美元债券,初始价6.9%区域,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6.5%,募集资金用于现有离岸债务再融资,公司存量3亿美元364天债券XMITG 2.15 12/12/2022即将到期。国新控股11月25日以维好结构定价3年期、5.5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初始价6.7%区域,最终指导价和发行价为6.3%,募集资金用于置换及偿还现有境外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二级市场回顾
上周中资美元债市场先抑后扬,周初受获利了结推动,此前一周的强劲反弹并未延续至周初,叠加临近感恩节假期交投清淡,投资级和地产均出现小幅回落,但周中随着房地产行业再出重磅利好,地产美元债再次迎来一波反弹,投资级中资美元债也开始企稳。从收益率和利差来看,上周中资投资级美元债收益率和利差分别下行11bp和5bp,中资高收益美元债的收益率和利差分别下行289bp和290bp。目前投资级和高收益收益率中枢分别为5.96%和25.70%,处于历史92%和93%分位数,利差中枢分别为176bp和2145bp,处于历史38%和91%分位数。从回报率来看,上周中资美元债整体回报率1.46%,其中投资级和高收益回报率分别为0.75%和6.88%,分行业来看,地产、金融、城投行业回报率分别为9.81%、1.99%和0.12%。11月21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交投清淡,小幅走弱,国企和TMT板块利差小幅上行,金融板块中,AT1延续前一周的跌势继续下跌0.25pt,投资级地产由于获利了结因素有所回落;高收益地产美元债涨跌互现,此前一周表现较好的碧桂园、新城、绿城价格回落1-3pt。11月22日,投资级仍较为清淡,地产美元债整体低开1-2pt,早盘中海、绿地、碧桂园、雅居乐、新城下跌1-7pt不等,中海26年债券下跌接近7pt至65/67。11月23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小幅走强,利差整体收窄5-10bp,国企板块较为安静,金融和地产板块跑赢,受多家银行为房企提供千亿元级别授信消息提振,投资级地产中龙湖、万科上涨2-4pt;高收益地产美元债中碧桂园、金地、绿城跑赢,其余主体未有明显表现。11月24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延续小幅走强,早盘TMT板块利差收窄5-10bp,国企板块利差收窄1-3bp;根据财联社报道[1],国有六大行与17家房企达成合作协议,意向性授信额度合计为12750亿元,地产美元债大幅走强,投资级地产美元债普涨2-4pt,高收益中碧桂园、新城、绿城上涨5-10pt。11月25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继续企稳反弹,国企板块利差收窄2-5bp,TMT板块利差收窄5-10bp,地产美元债方面,碧桂园早盘继续上涨3-5pt,其余主体由于空头回补反弹1-3pt不等。
信用事件
上周负面评级主体包括:中油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银川联通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
? 穆迪将中油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主体评级维持Ba2不变。主要由于穆迪认为公司对山东胜利的外部担保增加了治理风险,同时对关联公司Sino Director的贷款收回前景不明朗,公司信用质量有所下降。
? 标普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主体评级维持BBB-不变。主要由于标普认为尽管预计公司2023年利润率将有所改善,杠杆率将有所放缓,但考虑到锂电池成本持续高企,以及极星电动汽车业务执行的不确定性,公司下行风险较高。
? 标普将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下调为BB-,评级展望保持不变。主要由于标普认为公司流动资金缓冲因销售低迷及现金耗尽而进一步收窄。
? 惠誉将银川联通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下调为BB,评级展望保持不变。主要由于惠誉对公司的主管政府——银川市政府重新评估后认为银川市政府为公司提供合法支持的能力有所下降。
? 穆迪将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观察,主体评级维持Ba2不变。主要由于穆迪认为如果公司按计划利用内部资源和银行贷款完成对Halcyon Agri Corporation (HAC) 最多70.8%股份的拟议收购,其债务杠杆率将会上升,因而信用状况可能会削弱。
? 标普将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主体评级维持B不变。主要由于标普认为2023年到期债务偿还将导致公司的流动性缓冲收紧。同时,在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销售执行风险也可能削弱公司的流动性。
上周无正面评级主体。
市场展望
美债利率方面,我们认为后续美债收益率走势仍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收紧路径,而货币政策收紧路径又主要取决于通胀回落的速度,同时也受到经济转弱程度的影响。投资级中资美元债方面,本月月中以来重演8月底至9月初利差收窄行情,投资级利差目前大幅收窄至180bp左右,较上一轮低点约有40bp左右空间,上周市场整体企稳,周末的表现更多受到投资级地产带动,不过看到市场需求有边际好转。高收益中资美元债方面,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市场情绪有明显提振效果,尤其是11月8日“第二支箭”后政策较为密集,市场反馈比较积极,尚未出险房企债券价格或延续企稳。不过考虑到前期价格已有较大涨幅,而政策执行效果和销售恢复情况尚待观察,我们认为进一步上涨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股市
民生证券:
1.通胀正成为魅影。在2022年全球通胀从读数上开始呈现了回落的迹象,这类似于1973-1974年后的供应冲击后的通胀回落。不幸的是,即使当时欧佩克开始重新恢复石油供应,然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行中枢却被固化了下来,在随后的通胀二次上行之际,美元不再强势,通胀的长期问题开始被真正认知。本轮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打压通胀,压低了全球的大宗商品库存和回收了大量美元流动性。即便如此在大宗商品今年以来的回调中,更多的是金融属性的下跌,实物属性却相对平稳。采用当期见效最快的方式打压通胀无可厚非,这与历史上一样,但是代价却是大宗商品的产能投资并未看到明显增加,解决通胀长期的办法应该是增加生产,因此积蓄的势能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短期掩盖。如果看15世纪以来的物价趋势,往往都是在10年左右时间贡献大部分的物价上行,随后进入漫长的物价平稳期。过去10年供需平衡的范式可能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投资者对未来要保持足够敬畏。当下美国以实际利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反映了对于通胀中枢上移的忽视,如果大宗商品供应最终不能解决,那么CPI可能在明年中左右再度上行,通胀将真正转换为长期问题。
2.市场看到了“安全”,但对于安全的理解过于片面。当下“安全”问题本身成为了市场的共识,但是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安全的理解却过于片面,例如在于战之前,各国经济都在逐步恢复,有相对主动权的国家美、德参战的时点都发生在经济大幅增长后,甚至安全的诉求本身也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实物需求。站在当下,我们能够看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安全体系,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特别对于资源与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兼顾市场,对内的乡村振兴兼顾粮食安全与国内市场的开拓。同时,对外分工体系的变化与资源禀赋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内部城市集群重要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城镇化的饱和是对于过去的格局而言,假设当乌鲁木齐越来越多扮演“深圳”的角色时,过去的饱和可能就不再存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开始拉动剔除掉价格效应后的资源省份经济增长,内部的格局本身已经发生改变。“安全”诉求下的政府开支本身就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有力手段,何况有强大国企作为后盾,政府并不存在资产负债表的压力。投资者应该对动能转换持有更为开放的态度,2009年后中国经济动能发生了改变,但是站在2008年,难有投资者能够预料房地产会成为拉动经济的最重要动能。
3.发展制造业,不代表最好的机会就是投资制造业。尽管发展制造业无疑是自上而下的共识,这反映到过去一段时间投资组合中的共识中,特别是对于高端制造。其实对于投资者而言,最优的策略并不是直接投资重点发展的领域本身,特别是在人潮拥挤之处。我们对于最终的需求来源不可测,但是却对短板之处非常清楚:在中下游产能利用率不断下滑之时,上游产能利用率却仍然处于高位。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电力从容量和电荷上的错配越来越严重,这一点并不能简单通过新型电源的建设进行弥补,解决时空错配的能力变得越发关键。上述原因让制造业供应侧更加脆弱,中国的通胀似乎只缺一点需求的火焰。相反,高端制造业在经历了大量的资本开支和新进“搅局者”后,未来将迎来2016年以来在TMT中出现的产业资本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要收益“的困局。视野拉回到2001-2005年,尽管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如火如荼,但是转移的行业并没有为之进行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原材料和配套设施的行业亮眼。从这个意义上,过去提供廉价的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确实有重估的必要,不是国企的时代,但却应该拥抱时代的国企。4.更重要的挑战可能集中在于级市场投资者的认知与市场结构之上。
天风证券:
今年以来A股市场属于什么风格?答:没有风格,轮动很快,博弈剧烈。
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两个宽基指数,分别是红利指数(-0.11%)、国证2000(-13.82%)。
而更夸张的是,过程演绎的十分复杂,国证2000今年的最大回撤达到34%,低点发生在今年4月;而红利指数今年的最大回撤达到18%,低点发生在今年10月。如果再从细分行业来看,今年各个板块之间的轮动和博弈更加让人难以把握。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每个阶段领涨的板块,煤炭和5-7月的赛道(汽车、新能源、机械、军工),是今年两个比较具有持续性的机会。
而其它阶段性领涨的板块,时长大多在20-30个交易日,超额收益大多在15%-20%,然后就会切换到下一个板块中。
快速轮动、博弈剧烈的背后主要还是总需求羸弱,大部分板块需求端一般,对应业绩也一般,叠加没有增量资金,交易思路主导了今年的市场。
回到当前,11月以来,地产、银行、非银、建筑、建材等大盘价值风格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叠加年底的特殊时间段,市场开始讨论风格层面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扭转。
我们认为:
1、从风格趋势的角度,低估值趋势占优的可能性较小。
2、从风格轮动的角度,目前可能处于【第三阶段】的后半场了,后续可能可以开始关注一些成长方向,也就是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机会比如:
(1)11月大幅跑输的大安全(信创、半导体等)。
(2)7月以来由于拥挤度过高(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开始调整的赛道方向,目前拥挤度终于消化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可以开始逐步关注了,但是这里需要说明
的是:
①成交额占比高,大多是短期兑现的充分条件,比如今年6月底,我们在《当前成长板块情绪怎样?后续如何看待?》就提示了这个风险。
②成交额占比低,不一定是买入的理由,还要考虑景气度趋势。
③围绕“内需”&“与总量经济关系不大”两个关键词,重点看好:海风、大储、军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