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决宝宝90%常见病的药箱,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备齐!
婴幼儿抵抗力弱,免不了头疼、脑热、拉肚子……
家长们为了避免半夜找不到药店的窘境,都会准备点儿童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什么药才是有宝宝家庭的必备常用药?这些药又该怎么服用?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天小康君就给宝妈奶爸们列个清单,没有备齐的家长看完内容就开始行动吧~
退烧药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pexels.com)
未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时需要立即就医。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不超过38.5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比如: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在保证室温适宜的前提下减少宝宝的穿盖、多喂些水等。
当然,宝宝的体温不会一直保持在38.5度,所以建议粑粑麻麻在家常备“二林”,就是泰诺林和美林(根据宝宝年龄备一种即可)。
3个月以上的宝宝且体温超过38.5度,可服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以上的宝宝且体温超过38.5度,可服用美林(布洛芬)。
建议:
退热药的药效会在4~6小时后消失,这时宝宝体温会再次升高,家长应根据宝宝体温合理使用退热药。
因为使用退烧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勤,可能会损伤肝肾,所以服用退烧药一天不得超过4次,每次喂药时切记两种药物只能服用一种。
如果宝宝服用退烧药后还是反复发烧,建议就医检查血常规根据感染情况合理用药。
止泻药
妈咪爱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益生菌类消化类非处方药药品,适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
蒙脱石散
非处方类止泻药,可以有效缩短腹泻时间、保护肠道黏膜,常见药品名有思密达、必奇等。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孕妇以及哺乳妈妈均适用。
口服补液盐
腹泻容易导致身体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宝宝因腹泻导致轻中度脱水时,建议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后给宝宝喝。
感冒药
感冒实际是自愈性疾病,就是说普通的感冒不用吃药打针也能自己好。
但是看着宝宝鼻塞流涕着实让家长心疼和难受,所以为了缓解宝宝的不适反应,粑粑麻麻可以在家里备点生理盐水。
0.9% 的氯化钠
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家长可以让医生开点这种生理盐水,用滴管将生理盐水滴入宝宝鼻腔里来缓解鼻塞。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剂
适用于6个月以上鼻黏膜肿胀的婴幼儿,建议用温毛巾敷鼻,喷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剂,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鼻粘膜肿胀。
吸鼻器
位于宝宝鼻腔前部的鼻涕,家长可以用吸鼻器吸出。对于鼻腔后部的鼻腔分泌物,用纸/纱布卷,卷出来会更好。
肠胃胀气药
西甲硅油
主要治疗因气体在腹部聚集而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各年龄段适用。有预防和缓解宝宝胀气、缓解肠绞痛、防止打嗝的作用。
祛痰药
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祛痰药类非处方药,可自行在药店买到。
盐酸氨溴索糖浆
祛痰类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常见的沐舒坦就是此类药物。
氢溴酸右美沙芬
镇咳类非处方药,可自行在药店买到。
建议:
小月龄的宝宝祛痰可以选择盐酸氨溴索糖浆或者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大孩子因为痰多引起剧烈咳嗽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如果孩子是干咳症状,建议选择氢溴酸右美沙芬。
皮肤类药物
氯雷他定
常见药品名有开瑞坦。
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2岁以下婴幼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炉甘石洗剂
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不同年龄段婴幼儿都可以安全使用。例如蚊虫叮咬、长痱子、出水痘、长荨麻疹时都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脸上也可以使用。但不建议用于湿疹止痒,因为随着水分蒸发,会让皮肤更干燥。
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即尤卓尔软膏。可以用于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湿疹、尿布疹等皮肤问题。
莫匹罗星软膏
最常见的如百多邦。主要用于防止伤口细菌感染,例如外伤感染、脓包、湿疹尿布疹合并感染、伤口流水化脓等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便秘药
开塞露(外用)
开塞露中的甘油能刺激宝宝的肠道,达到促进排便的作用。对于排便困难的宝宝,可以临时用一次开塞露,先把大便排出来。
乳果糖(内服)
乳果糖是纤维素制剂,多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它能够软化便便使其更容易被排出体外。若宝宝便秘严重,经过改善饮食结构后仍没有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
建议:
开塞露偶尔使用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经常使用会形成依赖。
对于经常便秘的宝宝来说,开塞露只解决一时的问题,所以家长还是多从早晚顺时针给宝宝揉揉肚子,勤喂水防止大便干燥,平时用棉签沾香油刺激宝宝肛门促进排便,必要时可口服益菌康片和布拉氏酵母菌调节肠道。
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平时多吃粗纤维蔬菜和水果,像火龙果、西梅的通便效果都不错,粑粑麻麻们可以尝试一下。
备药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可盲目备药不仅浪费钱,还会增加宝宝的用药风险,所以下面这几种情况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
?药不要备太多,因为容易出现药物过期的情况;
? 同类型的药最好备一种,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出现重复用药的现象;
? 用药前必看说明书,特别是「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这几项,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副作用;
? 不要预估服用药量,要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中的建议服用;
? 如果用药后病情无好转应立即就医诊治,不可在家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