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奶奶耳石复位后仍头晕,5天康复训练解难题

  不久前,75岁的杨奶奶在外院确诊为“耳石症”,接受手法复位及药物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很快缓解,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也随之消失。

  然而,次日杨奶奶在走路或转头稍微快一点时,感觉重心不稳,且伴有头部昏沉不适。这可苦了杨奶奶,她整日在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不敢外出,也不能带孙子一起玩耍......

  明明“耳石”已经复位,为什么还会头晕呢?而且治疗后出现的头晕和治疗前的感受还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治疗?带着这些疑问,杨奶奶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眩晕与平衡障碍中心,找到了余孝君主任。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眼震电图等辅助检查,余孝君告知杨奶奶,她的这些症状叫做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

  “您需要接受改善内耳微循环治疗及专业康复训练。别担心,我会尽力帮助您。”杨奶奶在余孝君的耐心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从坐位开始练习,刚开始练习时有些头晕,休息5分钟左右,再继续练习……经过5天的习服训练及积极治疗,杨奶奶终于可以独立直线行走,头晕与走路不稳的症状基本消失。

  看到效果如此明显,杨奶奶信心大增,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目前,杨奶奶已经顺利出院。

  什么是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

  余孝君介绍,在耳石复位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仍然有头晕的症状。这时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一是判断是否有继发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聋、脑血管疾病等,这类疾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二是部分患者耳石复位之后,在翻身或起床时,虽不再感觉天旋地转,但仍然像坐船一样,飘飘忽忽、重心不稳。

  那么,出现这样的症状是耳石症又复发了?还是耳石没有完全复位?其实都不是,临床上把这种现象叫作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

  有研究发现,大约60%的耳石症患者在耳石复位后,都会出现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这种症状可能是半规管耳石残留,复位后中枢再适应,心身疾病(焦虑抑郁等)、椭圆囊耳石器功能障碍、椭圆囊微环境改变等所致。其中椭圆囊微环境改变可能是由于长时间耳石脱落,椭圆囊已经形成新的平衡状况,此时实施耳石复位,返回到椭圆囊中的耳石碎片会打破这个平衡,致使椭圆囊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头晕症状。

  出现耳石残余头晕怎么办?

  余孝君介绍,对于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临床上有一些改善方法,比如用一些药物来帮助前庭功能的恢复(常用的有倍他司汀、银杏叶制剂等药物)。

  同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及医患沟通,从心理上消除患者对眩晕症状的不安。另外,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法也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继发性耳石症患者前庭康复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摇头固视、交替固视、直线行走左右看等一系列增强凝视稳定性、眼部运动及增强姿势稳定性的锻炼。

  这些康复训练动作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使用写字的卡片、海绵垫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就可以进行,并且康复动作简便易学,学会以后在家就可以训练。

  生命在于运动,前庭系统的生命力也在于运动。过度担心眩晕、害怕跌倒、限制运动的结果是阻碍了前庭功能的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证适当强度的运动,对于前庭功能的康复非常重要。

  同时,康复训练时的安全保障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不要超出患者的负荷能力,导致过于疲劳;另一方面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保护患者,防止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余孝君提醒,耳石症重在预防,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熬夜、受凉;避免同一个体位尤其低头时间过长;远离噪声;控制血压,血糖、戒烟戒酒;积极防治偏头痛、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都可以预防耳石症的发生。出现耳石及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也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早就医,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症状能很快得到改善。

  长沙市第一医院眩晕与平衡障碍中心 唐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