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新冠防治中药协定方,请收好!谈中医药防疫,德叔说……

  目前,如何有效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鼓励轻症患者线上就医,广东省中医院近日新开线上“新冠便民门诊”,推出了新冠防治中药协定方7种。

  协定方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带领团队,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等,结合广州本轮疫情防治的有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

  有需要的市民可到省中医院各院区开方,也可以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开方。医生开具处方后,市民可选择通过智慧药房快递到家。

  特别提醒,有基础病等特殊体质的人群,须在医师指导下通过辨证随症加减。

  粤抗2号方

  适合周围有阳性患者的人群预防使用。

  组方:桑叶、芦根、薏苡仁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连用5天。3-14岁儿童减半。注意事项:平时体质较弱、长期腹泻者慎用。孕产妇慎用。

  成人风寒解毒方适应症:15岁以上及成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嗅觉减退、咳嗽吐稀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药物组成:麻黄、防风、羌活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连用7天。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高血压患者慎用。孕产妇请遵医嘱服用。

  成人风热解毒方

  适应症:15岁以上及成人,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组方:桑叶、防风、玄参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7天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孕产妇请遵医嘱服用。

  成人祛湿解毒方适应症: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组方:柴胡、威灵仙、藿香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7天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孕产妇请遵医嘱服用。

  成人清热解毒方适应症:高热,体温大于38.5℃,喉咙痛,头痛,身痛,口渴心烦,咳痰黄稠,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组方:柴胡、黄芩、石膏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5天为一疗程。退热48小时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修改处方。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不退、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健儿解毒方适应症:用于14岁及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重(体温大于39度)、恶寒轻,干咳无痰、头痛、咽喉痛、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浮数。组方:麻黄、生石膏、杏仁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7天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既往有心动过速、血压偏高、先天性心脏病者慎用。

  健儿散寒方适应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倦怠乏力,纳呆,呕恶,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指纹淡红于风关。组方:白芷、藿香、柴胡等。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两次。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上述症状较重者,加倍服用。7天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体温持续3天超过39摄氏度、出现胸闷、喘促、口唇紫绀者,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服药期间,需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提醒: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请参照药袋指引。

  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

  如何为市民提供高效有序的中医药救治?

  面对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

  可以预见的就诊高峰,

  如何保障发热门诊、日常诊疗正常运作?

  如何保障老百姓及时

  得到所需的中医中药?

  作为全国年服务患者量最大的中医院、

  抗疫名将张忠德(德叔)领衔的

  广东省中医院准备好了吗?

  这些年中医药抗疫练就了哪些“法宝”?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走访了省中医院,

  探访中医药应对社会面抗疫的

  最新“答题”策略。

  “市民不用怕,中医效果好,中西医结合有办法。三年来抗疫经验总结优化,应对本轮疫情也有治疗方案,接下来的医疗体系运作,我们做好了准备。”仍在全国抗疫路上奔波的德叔,一如既往的笃定。

  直击:四大门诊保障就医需求互联网新冠门诊日开万剂中药

  12月16日傍晚6时,天色已渐黑,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一楼,等待着做腹透治疗的阳性病人,正有序间隔着在户外通风处安静地排队。医院为了保障这一特殊人群得到正常治疗,专门加设了夜间专场,固定医护团队,每周三次为核酸阳性透析患者服务。

  当天下午,一年一度的“杏林寻宝”活动在省中医院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时举行,今年有7种中医绝活儿上台演示,当天下午有超过22万人次在线收看了演示。

  与此同时,医院的普通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互联网医院,四大门诊正在马力全开,全力保障市民就医需求。医院各出入口和就诊科室都有条不紊,指示清晰,亮绿码即可通行。在就诊排队人数较多处及各出入口,都可见分流保安人员在为市民提供指引。

  连日来,挑战最大的是发热门诊。作为越秀区发热门诊接诊量第一的三甲医院,省中医大德路总院发热门诊已经从既往的日流量两位数,增长到近200。举全院之力组成的三梯队医护“战斗力量”轮番上岗服务患者。

  而在线上,互联网医院每日保持约70名医生上线诊疗开方,疏导就医需求。12月14日,“新冠便民门诊”开通首日,问诊量直逼3700人次。据该院医务处长陈全福介绍,到16日,上线接诊医生已达到达117人次,在线问诊 8978人次,开具新冠防治协定方共计4326张,最多的一天开出了一万多剂中药。

  12月3日,院长德叔受访时表示,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量已恢复到2019年初水平。对于市民就医需求,“我们会把病人的就诊需求维护好。我相信不仅仅是省中医院,广东省、广州市各级医院以及医务人员,都会秉持着为大家解决正常医疗需求的原则,救治患者,请大家放心!”

  回首:中医药抗疫好“圈粉”八旬阿婆选了“中医舱”不愿转诊

  自10月22日广州本轮疫情以来,广东省中医院一直在多个疫情防控的一线同时作战。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介绍,在医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院一盘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举全院之力助力广州抗疫。从社区防控、方舱救治到医院运作,再将抗疫经验形成方案,融入国家、全省的疫情防控实践中。广州本轮疫情之初,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省中医院派出多批突击队员和抗疫专家,深入全市各区支援。

  11月初,德叔带领郭建文、郑丹文、尹鑫、陶兰亭等专家团队进驻海珠区。当晚,就在区政府办公室里,从晚上11点半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根据季节气候地域群体人群体质特点,团队制定了一套中医药防控方案以及预防方粤抗二号,随即在防控区域内广泛使用。多次跟随德叔驰援全国各地抗疫的郭建文教授说:“中医人都懂得养生,我们此时拼命,是因为这是对群众生命健康的担当和责任。”

  同期,该院医疗队成建制接管的琶洲方舱医院D19舱,34天中2710张床位收治了患者6194人。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说,“我们的方舱环境不算最优美,但非常受欢迎。不少感染者提到想‘抽中’省中医院管理的方舱,要看中医吃中药。”

  

  年龄最大的患者、87岁的曾阿婆当时被建议转往定点医院监护治疗,却说“我还是想住在这里!”随后,曾阿婆按时服用针对老年人扶正祛邪的协定方中药。顺利出舱时,曾阿婆各项身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三年来抗疫足迹从武汉到香港再回到广州的省中医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郑丹文说,在方舱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D19方舱开设期间,中医药实现了治疗人群全覆盖,使用率超过98%,缓解了不同人群咳嗽、咽痛、发烧、肌肉酸痛、便秘、胃口差、失眠等症状,有效阻断病情进展。12月12日方舱休舱后,医疗队员经简单休整,又马不停蹄地返岗继续奋战。

  

  中医抗疫底气从何而来?

  为何病毒不断变异,抗疫形势不断变化,中医药应对却始终有底气?张忠德表示,“中医应对传染病有一套理论体系,无论病毒如何变异进化,‘不变’的是人这个诊疗对象,根据病人的证候来分析核心病机,以此建立治疗方案,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对每位患者辨证论治。这就是中医药抗疫的‘底气’。”

  答好“新卷”,离不开原有的沉淀。

  从疫情初期的社区防控、中期方舱救治到目前的保障医院运作,一套高效运作机制逐渐成形。四大门诊、特殊人群管理、药物保障、信息支撑等8个应对机制小组各司其职,让中医药的救治更可及。

  考虑到新形势下,社会面就医需求预期增加,还可能出现医护“减员”,医院提前储备了人员调配。为保障发热门诊的“战斗力”,从急诊到呼吸科,再到其他内科医生、科研人员,三梯队人员悉数接受专业培训,随时轮候上岗。很快,这一提前部署发挥了作用。最近几天,各院区发热门诊日接诊量果然从两位数快速增长到三位数,三梯队“战斗力”按既定的“作战计划”轮候上岗。该院医务处长陈全福说:“这是很大的挑战,要保障救治,要保证防控,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保障正常诊疗秩序。”

  而为了应对大规模的煎煮、配送中药及中药颗粒剂需求,医院的药剂工作人员也是加班加点,提前准备协定处方,保证供应。

  人们印象更深刻的,还有德叔团队的中医药救治方案融入国家及全省实践。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特色,重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结合支援多地抗疫的实践经验,结合广东省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指导,省中医院牵头制定了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中医方案,针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体质特征,拟定三种协定方,形成新冠无症状与轻症患者中药全覆盖的“三方分层分阶段”治疗体系。

  “其实不止本轮广州抗疫,这三年来,省中医院支援全国和国际抗疫达23批次。还牵头制定了国家相关中医药防控救治方案,尤其在儿童新冠救治方面的成果,提交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融入全国的抗疫实践中。”张忠德说。

  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张忠德与儿科专家杨京华等省中医专家全程参与,并牵头制定了《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南》,目前已起草完毕,交主管部门审订。

  助力全球公卫体系建设

  中医药抗疫走向世界

  战疫三年来,中医药抗疫的成效受到肯定。未来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以中医智慧,提交中医药方案?

  张忠德介绍,今年3月至5月,广东中医专家团队在援港抗疫过程中,以良好疗效取得多项“突破”。香港医管局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了协议,邀请该院中医专家进驻香港的重症收治定点医院,进行中医会诊治疗。自11月15日赴港开展工作至今,2位派出专家已在香港工作满1个月,深受患者、相关定点医院ICU同行和香港医管局的认可。在构建香港中西医协作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医疗模式中,也取得重要突破。

  

  德叔在香港定点收治医院ICU救治患者

  12月初,由世界卫生组织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本地培训工作坊:国家中医抗疫专家来澳经验分享”上,张忠德又应邀到澳门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和交流。

  张忠德说,广东中医这些年的发展,应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早在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多措并举结出硕果。“今后在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中,乃至持续构建公卫体系,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全链条精准防控机制中,中医人都要继续勇于担当,用看得见的疗效和可重复的循证医学,向世界阐述好中医药理念,为应对全世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越来越成熟的‘中国方案’‘广东经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宋莉萍、张靓雯

  图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