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阔步前进!天长市以优异成绩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新时代大道
文明之城 茉莉歌乡
千秋福地 地久天长
新时代 新征程
天长正在书写怎样的辉煌篇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天长正以实际行动
全力奔跑
以优异成绩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鸟栖高邮湖,美景如画境。秋日清晨,万只白鹭掠过高邮湖,惊羽中绽开一轮碧波,看似静谧,实则涌动着澎湃动能。
“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在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新征程上阔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天长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铮铮誓言。
这是“舍”与“得”的艰难抉择——
拨开云雾看天长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也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天长市积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保障民生事业,有效完善社会治理,天长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随之而来,招商引资前线捷报频传,长三角一体化平台越搭越宽,新动能产业体系更具规模,科技创新驱动推向纵深,特色产业前景更加广阔,民生幸福指数持续上扬……
这是“速”与“效”的果决判定——
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做实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革创新、推进生态治理、保障民生幸福、加强疫情防控、有效防范风险、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城市颜值……生动实践了天长“求质求效”的发展思路,踔厉奋发在新时代、新征程。
强产业 谋发展
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2年一季度,天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增长9.7%,增速居全省县级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增速居滁州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增速居滁州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9亿元,增长10.2%,增速居滁州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亿元,增长10%,增速居滁州第三。
全景天长
一条条不断上扬的曲线,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是天长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天长市以“跑”的姿态、“争”的心态、“抢”的状态,稳增长、调结构、抓招引、强项目,心无旁骛谋发展、砥砺奋进求跨越。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业是天长的立市之本。全市现有工业企业7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577家,全省县级第一。民营经济发展位居全省一类县第三,制造强省“十强县市”连续三年名列第二,位列全省县域产业竞争力十强榜单第一,天康集团、天大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现已形成以仪表光电缆为核心,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主导,以其他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为基础的“1+3+N”产业体系,其中仪表光电缆产业年产值逾500亿元。2021年,兑现技改奖补资金7800多万元,106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鑫铂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佳诺威集团、峆一药业、英发睿能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后备上市梯队已初步形成。滁州高新区获批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能源产业
精准招商,高歌猛进。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天长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市发展的“头号工程”。2021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个,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68个、40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18亿元,“三新”项目及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量稳居滁州前列,达到了历年之最。超隆光电等12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项目转化率达53.4%。2022年以来,该市招大引强捷报频传,接连签约总投资102亿元的昆宇新能源、总投资100亿元的捷威动力电池等2个百亿级大项目。
重改革 促创新
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良方妙药”。
近年来,天长市聚焦重点、改革创新、奋力突破,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开放程度大跃升,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
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天长人精于出新意识强,勤于创业氛围浓。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5.6万户,民营企业数达2.2万个,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全省县级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2家,全省同类县第一,在全市规上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01家,战新产业产值超350亿元。“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天长模式”,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高度肯定。拥有1个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级质量检验中心。新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8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天康集团现代化生产车间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向全省乃至全国输出可复制的“天长样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天长—六合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建设成功签约,并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正式启用,实现了全省跨省域引进“双一流”高校的零突破,成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破题之作。改革试点成效显著,2021年,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10项、省级3项;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在全市151个村全域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信用评级和首笔线上贷款发放;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方案获农业农村部认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相关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和省委改革办刊发,供其他试点地区学习借鉴。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年来,天长市“以变求优”,聚焦政府职能转变、制度机制完善、数字技术赋能,变“官老爷”为“服务员”、变“软约束”为“硬杠杠”、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打造了以良好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天长样板”。打造“天外来客”营商环境品牌,深化“店小二”服务理念,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说到做到、柔性执法”为标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精准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制等改革,确保项目落地、审批、建设等难题化解“不过夜”,实现开竣工率、转化达产率最大化。
提质效 显特色
书写城乡蝶变新篇章
在波澜壮阔的城乡发展篇章中,天长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城区建设日新月异,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产业动能,乡村变美了,村民变富了,生活更好了。
美丽乡村
城市焕发新面貌。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即成并成功蝉联。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城联创”全面推进。近五年来,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9个,累计投入175亿元,红草湖南园工程荣获建筑行业“鲁班奖”,实现了天长乃至滁州市“零的突破”。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完成新区路网建设6.2平方公里,建成健康公园、如意公园和游园等51个,新增绿化400万平方米,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8.9%。打通“断头路”18条,新建道路28条,改善拥堵交口18个,完成游园绿道50公里。城南新区初显规模,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成为新地标。东市区拉开框架,千秋大道东延全线贯通,宝龙广场破土动工。老城区稳步更新,复建崇本门、西月城、胭脂山公园;改造老旧小区33个,完成保障性(安置)住户小区建设4个;建成千秋小学、天长市第二小学等。城镇化率达72.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秦栏镇
重塑生态新体系。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秸秆禁烧实现常态长效,PM2.5、PM10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占比83.5%。做实河湖长制,白塔河国控断面连续五年达标,水质均值达Ⅲ类。通过管网溯源分流改造、河道清淤疏浚、沿岸截污纳管、水体生态基流恢复、水生植物种植和生态景观建设,市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深化林长制改革,森林覆盖率达13.25%,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实施高邮湖天长水域退捕和生态修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荣获省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打造交通新网络。累计投资超50亿元,宁淮铁路、滁天高速开工建设,宿扬高速、铜冶路、江淮风景道建成通车,白塔河航道完成升级改造,通用机场、滁天扬高铁、金天仪高速列入省级规划。建设农村道路1400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全省首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强基础 兴三农
同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天长要强农业必须强,天长要美农村必须美,天长要富农民必须富。
近年来,天长市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吹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长卷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书画着生动传神的新篇章。
高标准农田
绘就“稻粮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6家,产值超90亿元;牧马湖米业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入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县。新增农业“三品”32个,总数131个。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2.45万亩,粮食总产十八连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5亿元,年均增长6.5%。天长芡实创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龙岗芡实、天长大米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芡实果,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珍惜乡村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一山一水,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美丽乡村扮靓美丽天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项目227个,完成投资7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14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49个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厕2万户;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近100%;建成14个镇污水处理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线全面贯通,积极开发风景道沿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釜山旅游度假区、十里芦花带等节点8个,推动全域旅游。
画里乡村
绘就“箫鼓春社,安居乐业”的祥和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精神富起来。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总收入超5500万元,村村超20万,61个村超50万元。打赢脱贫攻坚战,973户3019名困难群众全部脱困;落实“四个不摘”责任,兑现帮扶资金超6000万元。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发放信用贷款7.5亿元。创成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形成常态,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10个“先行试验区”之一,天长市已建成文明实践场所1413处,成立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每年演出活动8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多万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品尝文化大餐。
庆丰收
绘就“数字赋能,未来乡村”的智慧图。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应用,着力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和管理水平,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成智慧农业云平台1个,大中型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24家,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151个,行政村电商网点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500多家。目前,天长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商谈合作,将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板块融入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加快天长数字乡村建设。
惠民生 保稳定
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民幸福,国之大者。
近年来,天长市坚持人民至上,扭住民生难题,共治共享,法治保障,社会参与,以社会治理现代化谱写温情的民生故事,提升天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幼儿托管服务
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教育事业全面开花,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100%,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先行县;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创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获批高级技工学校;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配合滁州承办在天长市举行的网球、篮球等省十五运赛事。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直两院创成三级医院,获评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天长市卫健委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新增621个公共体育场所,人均面积2.3平方米;天长市教体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崇本门、兰芬书屋、瘦梅书院等建成开放。连续举办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菓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创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天长市文旅局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天长市工业学校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60个、就业见习岗位124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逐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发放救助金6.1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3家。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村残疾人之家190个,实现市镇村全覆盖,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老年助餐服务
民生实事落实有力。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6亿元,连续12年获滁州市考核一等奖。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4.4万户,管网通达至12个镇;改造农村危房4398户。建成16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完成电力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建成35千伏以上变电站6座。解决好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反应较为集中、年内即能见效的项目,促进暖民心行动提质增效。
高邮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
社会治理高效有力。疫情防控科学有效,接种新冠疫苗126万多剂次,任务完成率102%。风险防范精准有效,化解不良贷款超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0.6%,主要金融指标连续两年位居滁州第一,五家市管国企信用评级均达AA级及以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群众评价成效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连续22年获评全省平安县;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此外,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融媒体、关心下一代、供销、气象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科协等单位作出新贡献。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接续过往,历史长河将留下奋斗者的不朽业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长市正向着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的目标奋进,以更加坚实的步履,奋力谱写皖东大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城市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