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中国好医生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工作者,都是受过高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主要医疗责任的医务人员。与心理咨询师不同,心理治疗师无论是从其专业训练还是从执业环境,既可以向心理咨询师看齐,又可以向医师看齐,而向医师看齐,让心理治疗师成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最后把关者,成为与临床医师比肩的一种高尚职业。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很多都是共用的。心理治疗师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心理学,一个是医学。
这两个基础决定了心理治疗师不仅仅可以向心理咨询师看齐,也特别需要向医师看齐。很多心理治疗师,就是从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他们与心理咨询师本身就是融合的状态。就像有一部分医师同时也是心理治疗师一样,与医师也是一种融合的状态。
然而,由于临床医师的短缺,现实中大量的心理治疗师不是来源于医师,而是来源于心理学、护理学等心理学或医学相关专业背景。
这样的专业背景成长为一名心理治疗师,要能配合好临床医生,做好心理治疗,必然要先懂临床医生,而心理治疗师又承担着指导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责任,就更要掌握临床医生所掌握的精神及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临床思维方法、医学伦理规范及医师的人格与角色行为,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心理治疗的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治疗师更要向医师看齐,心理治疗师要学的远远不止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
向医师看齐,心理治疗师就能重视其医学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笔者以为,向医师看齐更重要的是医师的品德、人格、角色及思维。因为医师承担了患者疾病诊疗的领导者角色,领导者的角色具有示范效应与榜样作用。
为什么心理治疗师从业并非先要求有专业资格证书,而是要先有心理治疗岗位上的年限?
因为有医师的领导和以医师为主导,专业心理治疗师、护士为团队成员的团队环境,在保障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让心理治疗师学习者在实战中学习,通过先行一步的心理治疗实践更好地掌握心理治疗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跟随医生和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通过观察学习,而更有效地取得心理治疗经验。
向医生看齐更有效似乎也能说明一个问题:为何心理治疗师能指导心理咨询师了!
心理咨询师的自由职业方式和依靠心理督导成长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师跟医师和有经验的治疗师协同工作相比,心理经验较为个人化,成长速度也较缓慢。
虽然心理治疗的团队工作增加了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协调事务,但心理治疗师也会从这种协调中感受到团队成员的支持,心理能量会更强大。
笔者以为心理治疗不可照“一对一”(一个咨询师负责一个来访者)的心理咨询方法,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做“多对一”(一个心理来访者由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员即实习心理治疗师和心理护士共同负责)的心理治疗,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一般者会比单一的“一对一”心理治疗效果好。
心理治疗师向医师看齐,既是临床工作的规律,也是心理治疗师不断成长的条件。有了看齐意识,在来访关系建立之前有着良好的医(师)-治(疗师)关系,心理治疗师不仅拥有丰富的治疗资源,而且还有为治疗担当最后责任的医师依靠。这就有助于心理治疗师大胆开展心理治疗,而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心理治疗师向医师看齐,也是要有把医学心理发展为心理医学的宏大志向。心理学无处不在,但随着大健康战略的实践,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提到同等重要地位。
医学心理不能只停留在服务于医学的范畴,而应当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当年的检验、放射、功能检查等医技专业,现在也逐一发展为独立的医学分支,而成为检验医学、放射医学和功能医学。医学心理学也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独立的心理医学分支。而心理治疗师向医师看齐,就是要以医师的标准来要求,让心理医学做到百姓的心中,像临床医学一样都能坦然接受,而不会讳疾忌医。
心理治疗师的队伍现在还很弱小,用“生殖”的概念来描述未来的心理治疗发展,需要心理学与医学“联姻”,当一个人能把医学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或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医师。
从中国医师节对中国医师发展的推动而言,当下需要有这种心理学与医学的联姻,从而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社会急需要的心理治疗师。
(马恩祥 :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理事长、医院职业化管理网创办人,健康教育副主任技师、医学心理主管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复旦文库收录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