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1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落实“新十条”进行解读。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新十条”出台后,各地已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所以平时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要紧张甚至恐惧。当然,我们采取的优化措施,居家隔离和观察治疗不是放开,而是为了更精准有效地分层救治,一方面预防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另外一方面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但是随着病毒变异,在临床特征上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重症比例比较少。
“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感染者居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说发烧、咳嗽等,做好对症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指导。”郭燕红表示。
12月8日,为有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相关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其中对居家治疗的环境条件、管理要求,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转诊等作出明确规定。
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患者则要收治到定点医院,郭燕红透露,国家卫健委已经指导各地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准备,扩增救治资源,特别是制定了分级分类诊疗策略、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和分类救治,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郭燕红强调,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像发热门诊、急诊、手术室,还包括透析部门、重症监护室等重要的诊疗科室不能关停,要切实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快封快解,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此外,郭燕红表示,在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多,包括流感等,很多都有发热症状。所以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同时要公开电话、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同时也要求发热门诊要扩大接诊空间,配齐医护力量、提升接诊能力,不能够随意关停,保证诊疗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对于高风险区的判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其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去上门采样复核。所以跟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如果上门复核出现是阳性,这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
她表示,对于仅仅检出一例感染者的情形,如果说在工作地、居住地、活动地传播风险比较低,而且及时把密接进行管控以后,经过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划定高风险区后,如果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检出,就可以及时解封,尽量避免长期封控。
此外,对于老年人疫苗接种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据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75岁以上老年人,85岁以上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夏刚表示,国家卫健委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国家卫健委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