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周亚旗:老人急性腹痛,罪魁祸首竟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 前言
家住郑州的王大娘今年70岁了,前段时间王大娘突发急性腹痛,转身时疼痛加剧,以为是急性胃炎,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就诊。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原来,导致王大娘急性腹痛的并不是胃部疾病,而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什么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它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郑州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周亚旗,为大家讲讲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那些事儿。
问题一:刚刚我们提到的王大娘被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什么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它的发病率高吗?
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创伤性骨折多由暴力性和疲劳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指骨病导致的骨质破坏(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病理因素),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椎体骨折约占人体骨折的6.4%,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种类型,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一种椎体骨折,也是椎体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人体的脊柱就像一根竹子一样,一段一段的,每一节好比一个椎体,中间由椎间盘及韧带等结构连接,而椎体压缩骨折即竹节高度的丢失。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常见,以第11、12胸椎椎体和第1、2腰椎椎体较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的缘故,发病率更高。5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约15%,而到80岁以后增加至37%。
问题二:我们了解到,王大娘平时身体好得很,也没磕着碰着,为什么会突然间椎体压缩性骨折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椎体压缩骨折也分为创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王大娘的情况属于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多因骨质疏松和骨肿瘤引起,王大娘平时身体很好,也没有明显的暴力外伤,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使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以胸背部及腰背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下肢神经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椎体骨折。
问题三:原来除了外力引发骨折还有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那么,人老了以后都会患上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我们进入老年后,随着身体机能及激素水平的改变,骨无机盐(如钙磷等)和骨基质(如骨胶原、蛋白质等)比例的降低,骨密度及骨质量的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骨质疏松症位列世界常见病的第7位,我国发病年龄一般男性>55岁,女性>50岁,我国老年人口约1.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60岁以上人口以每年3.2%增长,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达6000-8000万,居世界之首,男女患病率约1:2.5,女性多于男性,且多为绝经后女性。超过60岁人群老年性骨质疏松男性发病率约60%,女性约90%。有激素应用史、吸烟史、饮酒史、非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因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极高,是影响老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问题四:案例中的王大娘是因为急性腹痛去医院就诊后发现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除了腹痛,还有哪些症状表现也需要老年人提高警惕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胸背部疼痛,叩击腰背部疼痛点会引起疼痛加重。可伴下肢放射痛或感觉障碍,以及胸肋部、腹部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在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但在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脊柱承担负荷时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老百姓会问为什么骨折了会肚子疼啊,这是因为椎体骨折导致椎体周围出血,刺激肋间神经及腹膜,引起胸肋部或腹部放射痛。另外我们见到一些老年人驼背、身长缩短、呼吸功能下降、胸骨后疼痛如心绞痛、压迫脊髓及马尾神经等导致大小便功能异常等都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
问题五:很多家属询问这种骨折严重吗?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吗?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腰背部或胸背部急性疼痛多见,一般不会压迫神经引起下肢或者大小便功能障碍。如果老年人出现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持物、扭动身体、开窗等日常动作引起腰背部急性疼痛, 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了。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引起骨折进一步加重,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甚至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我们知道很多老年人本身存在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突入椎管内的椎体更容易压迫神经,造成神经受压引起大小便障碍及双下肢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逐渐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 产生顽固性背痛。脊柱后凸畸形使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疼痛、卧床、活动减少,患者骨量进一步丢失,持续的骨量丢失加上后凸畸形导致的身体重心前移,再骨折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许多患者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
问题六:目前,针对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镇痛、支具保护、卧床休息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但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首选的微创疗法。手术采用经皮微创技术,向骨折椎体注射骨水泥,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疼痛,增强病椎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恢复日常生活。并且微创手术没有传统开放手术内固定带来的手术创伤以及远期可能出现的内固定失效。
问题七:我们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他们能够耐受手术吗?为了保障老年人手术的安全性,咱们医院是如何做的?
该手术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不高,手术时间短,大约30分钟左右,大部分手术可采用局麻结合术中镇静镇痛等基础麻醉方式完成,术中不全麻,不插管,大部分患者可耐受手术。在目前加速康复理念下,患者术前禁食缩短至6小时,术后禁水缩短至2小时,术后2小时可流质饮食,减少患者饿肚子时间。对于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能会特别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对于严重肺部疾病,呼吸功能障碍,不能耐受俯卧位的患者,综合评估后可全麻下完成手术。当然还有一些老年患者评估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只能进行保守治疗,如抗骨质疏松治疗、止痛、卧床、支具固定等。
问题八:您讲到微创手术,老年人术后效果如何?多长时间能康复,多久能恢复正常生活呢?
该微创手术后疼痛缓解约80-90%,残留少部分疼痛考虑骨折后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引起,可逐渐恢复。术后24小时可佩戴支具或者腰围独立下地活动,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术后佩戴保护性支具或腰围1月后可恢复正常生活。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的骨质疏松加重的恶性循环。后期还可以预防椎体压缩和后凸畸形引起的背部疼痛、胃胀不适甚至直立困难等症状。
问题九:老人年纪大,术后会更加脆弱,那么,老人做完手术,家属在居家护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该手术术后无需特殊护理,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下地活动,饮食、大小便等基本生活均可独立完成。患者术后以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为主,加强蛋白质类营养、适量活动、晒太阳、补钙等,做好防护避免再次摔倒,尽量避免突然弯腰、转身、持重物等动作。
问题十:俗话说预防大于治疗,为了防病于未然,老年人在家中应该如何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呢?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首要预防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骨折,将增加老年朋友痛苦及出现并发症,预防骨质疏松比骨折后治疗更加重要,并且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戒烟少酒,多摄入高钙、低盐、高蛋白食物,均衡膳食营养,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牙齿松动不喜欢吃瘦肉,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能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第二、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等促进骨量丢失的药物;第三、适度体育活动,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接受阳光照射,保持强壮的骨骼,预防跌倒;第四、药物预防:1、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钙吸收能力逐年下降;2、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等较常用;3、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4、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或α-骨化醇;5、补骨壮骨类中药如人工骨骨粉等。应定期复查骨密度,并根据疗效调整药物。总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养好习惯,开源节流,适度锻炼,强筋健骨,共话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