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心理防疫”

  近期,很多网友有这样的担心:

  我们单位有人阳了,我现在该怎么办,还能回家吗?

  我很怕感染后,传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被感染了,会不会有后遗症?

  我刚测了抗原是两条杠,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感染的。

  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带来一定影响。

  在防疫新形势下,身边感染的人数逐渐增多,每个人都面临着感染的风险,我们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等情绪,小编告诉你,这都是正常的。

  面对疫情,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监测自己的健康状态;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今天,小编请来专业的心理医生解答大家焦虑的问题,不妨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Q

  疫情带来的恐慌怎么破?

  筛选正确资讯,战胜不必要的恐慌。从心理学上说,因为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人们基于自我防御机制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这种应激状态若持续太久,则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而人们的恐慌情绪往往来自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有时是受到假消息或不准确资讯的影响,所以分辨正确资讯非常重要,应选择权威部门发布的官方消息,这样就不会因误信假消息而感到焦虑。

  此外,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等。严格遵守相关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工作与生活安排,就可以避免过度焦虑或沮丧。

  Q

  睡不着觉,吃不进饭怎么办?

  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自然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精力不佳,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等。

  要正视这些症状,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恐惧害怕焦虑担心时,出现这些症状不必在意。保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Q

  不敢出门,出不去门,着急啊!

  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疫情期间,外出行动受到限制可能会使人产生暂时的恐慌、无助反应。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运动是化解压力最好的方式,赶快让自己开心地动起来;设定新目标会帮助自己重新定义当下的状况,比如在家防疫期间计划看几本书,学做几道菜,写毛笔字等,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

  总之,找出可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让自己愉悦的事来做就能化压力为动力。

  Q

  情绪崩溃前要找人帮忙?

  与朋友保持积极的沟通与联系。在疫情灾害面前,人虽是渺小的,但不管你处于哪一种心理应激状态,所有情绪、认知或行为的心理反应都是自然的、正常的,这并不表示一个人心理脆弱、胆小或者有心理疾病。不要难为情,不要害怕自己的“害怕”,要与家人或朋友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彼此给予积极正面的信心与能量,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或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

  当然,有些消极反应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调整或干预,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失眠、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强迫症、心境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当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时,务必要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老人篇

  客观认识疾病

  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心理。

  疫情期间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与家人共同学习疾病防治知识,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

  制定健康生活时间表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在家中进行适量运动,也可以与家人一起下棋、做游戏。

  接纳、排解负面情绪

  通过向家人倾诉、放松训练等方式排解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改善,要及时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等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做好个人防护

  若发现发烧等疑似症状,冷静对待,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医食参考温馨提示

  与其操心未来该怎么办,不如把握当下,想想一切如果真的发生了,该如何面对,尽可能地提前做好心理和物质等准备,这样是不是来得更好呢?

  抗击疫情,信心是一剂良药;战胜疫情,团结是制胜法宝。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解决心理困惑,戴好心理防疫的口罩,就一定能走出疫情阴霾。

  本文合作作者:毕 胜(心理医生)

  编辑:沙 果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