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杰析|带你入抗体药行业(2)——浅谈抗体药靶点和结构选择
以下文章来源于生物药大时代 ,作者cpu随风而逝
上一期简单介绍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原计划本期讲终分子的获得流程,但听到有些刚入行的朋友对大小分子的靶点问题不太理解,为了更系统的讲解,本章决定先从抗体药的最重要也是最原点的靶点开始谈起,简要介绍下抗体药物针对的靶点分类和结构选择。
自1986年FDA批准第一款抗体药OKT3,2021年4月随着葛兰素史克 PD-1 抑制剂 dostarlimab 的批准,抗体药物达到了 100 个,进入了「百抗」新时代,销售额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类型也从全长单抗(IgG1、IgG2、IgG4)开发出双特异性抗体、ADC、抗体片段(Fab、单链抗体、纳米抗体)
图1 抗体药重大发现年鉴
同样抗体针对的靶点和治疗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状态,癌症、皮肤科、血液病、心血管、抗感染等均有抗体药获批上市。
图2 100个上市抗体药治疗领域分布
图3 100个上市药治疗领域分布—摘自《2021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大家都知道,抗体目前主要针对细胞膜或细胞外的物质,小分子可针对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物质。
01
为何抗体目前主要针对细胞膜或细胞外的物质?
1.1. 抗体是一类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天然单抗>145kD,重链抗体(骆驼抗体)>80kD,最小的纳米抗体仍有15kD,远超小分子),亲水性较强,脂溶性差,因而通过细胞膜是有一定难度的,单抗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的比例约为5%-15%,大脑的分布比例则相对更低。另外即使机体本身存在内吞、吞噬等作用,可以把抗体带到细胞内,胞内的溶酶体和蛋白水解酶也会将其降解。(此机理正是ADC药物行驶功能的原理,但ADC药物的抗体针对的靶点仍是细胞膜上的蛋白,ADC上的小分子才是针对胞内物质)
1.2. 但这也不意味不能,也有学者正在研究用囊泡把抗体送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图4所示),但目前还在研究。
图 4 囊泡将抗体送入细胞示意图
02
抗体针对的物质是哪些?
2.1. 细胞外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细菌、病毒、抗体等。针对此物质的我们常为中和抗体,
2.1.1. 细胞因子。一个比较典型的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诞生了多个重磅炸弹英夫利西单抗(Influxi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 、依那西普(Entanercept)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培塞利珠单抗(Cortolizumab Pegol)等。
2.1.1.1. 首先介绍下配体和受体, 如图所示TNF-α以17 kD分泌型(sTNF-α)和26 kD跨膜型(tmTNF-α)二种形式存在。tmTNF-α是sTNF-α的前体,sTNF-α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TNFR1或TNFR2结合,从而激活各类下游的信号通路,一方面起到抵抗感染和抗肿瘤,另一方面易引起炎症并发症,研究表明TNF-α分泌过多及错误攻击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炎症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这个体系下,sTNF-α是配体,而TNFR是受体。
图 5 TNF-α作用机理图
2.1.1.2. 为了阻断结合,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封闭TNF-α。另一种是封闭TNFR(此属于跨膜蛋白,会在下一节小结细讲)。封闭TNF-α同样有两种思路如下图,
一种采用抗体,如英夫利昔(Infliximab人鼠嵌合单抗)、阿达木(Adalimumab全人源单抗)、戈利木(Golmumab、全人源单抗)、培塞利珠(Certolizumab pegol,Fab片段),其Fab区域可特异性与TNF-α阻断其与TNFR的结合。前三者为全长抗体,含有Fc区域,其可介导Fc相关功能,益处是其与tmTNF-α结合通过ADCC等效应清除细胞;但也考虑到Fc介导的ADCC等可促进炎症,优时比制药去掉了Fc区域,只保留化抗原结合片段Fab,同时为了提高半衰期,进行了PEG修饰得到了培塞利珠单抗。
另一种则是通过受体,依那西普则是人TNFR2的可溶胞外域与Fc片段融合,前者可特异性结合sTNF,Fc区域可延长半衰期同时发挥其他Fc功能。(这几种药物中哪种药物更好? 作者不专业,仅简要概述,可查看其他临床疗效文章!)
图 6 五种主要的TNF-α生物抑制剂
2.1.2. 细菌、病毒。如近日获批的国内首个上市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即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其机理是
图 7新冠病毒侵染过程和中和抗体发挥作用示意图
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随后病毒被内化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通过筛选获得能特异性靶向新冠病毒S刺突蛋白的中和抗体,阻止S刺突蛋白与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蛋白域),通过阻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并将病毒从体内清除。
2.1.3.抗体,一个典型的靶点为IgE。如下图所示,接触过敏源后,浆细胞产生的IgE抗体,其与效应细胞上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结合,释放组胺、白三烯及其他炎症介质。因而在这个疾病中,过敏原无法避免的情况下,IgE是罪魁祸首。那科学家就把IgE当做目标抗原,制备得到了抗IgE的抗体如奥马珠单抗,最主要作用是阻断游离的IgE与FcεRI结合,同时也下调肥大细胞等表面FcεRI受体的表达,得以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
图 8 哮喘发生机理及奥马珠单抗作用示意图
2.2.细胞膜上的物质:一般为跨膜蛋白,如图展示的是几种不同类型的跨膜蛋白
图9 跨膜蛋白结构
按类型可分为(A)α-螺旋蛋白和β-桶膜蛋白的结构;
按次数分为单次和多次,
按蛋白形式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离子通道,转运体,受体。
按细胞功能分,又可以成为靶细胞上的物质,如肿瘤相关抗原(TAA)或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效应细胞上的物质,如T细胞上表达的PD-1、CD3等。
针对细胞膜上的蛋白,按抗体发挥功能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抗体结合膜蛋白,发挥中和和阻断作用;
抗体结合膜蛋白,发挥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
抗体结合膜蛋白,引起膜蛋白变构激活下游通路。
2.2.1. 结合膜蛋白,发挥中和和阻断作用;
图10 TNFR1 结构域,左侧为N端胞外域(与配体等结合),TMD为跨膜区,右侧为C端胞内区(传导胞内信号)
上面提到TNF通过结合和激活两种不同受体TNFR1和TNFR2发挥作用。TNFR1广泛表达,并被可溶性和膜相关的TNF激活。TNFR1主要促进TNF诱导的炎症反应,因而近期也有公司正在开发抗体药物与TNFR1结合,阻断其与TNF-α结合,如Baliopharm ATROSAB,其Fab区特异性与TNFR1结合,Fc区域经过改造,大大降低的Fc区介导ADCC和CDC等效应(此作用为杀伤各类细胞),减少促炎现象。近期Baliopharm 在ATROSAB基础上开发缺少Fc区域的Atrosimab。
(TNFR2表达仅限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如免疫细胞、神经元和内皮细胞,并主要由膜相关的TNF激活。TNFR2维持局部免疫稳态。近期有多家公司针对TNFR2抑制剂能够特异性抑制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TNFR2的Treg细胞增殖,同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用于抗肿瘤治疗。相反凭借TNFR2高表达于Treg细胞的特点,针对自身免疫病,TNFR2激活剂可进一步活化Treg细胞,抑制Teff细胞(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s),下调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
2.2.2. 抗体结合膜蛋白,发挥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
图 11 CD20抗体发挥作用示意图
以经典CD20为例,CD20抗原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仅位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它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血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
因而它可以作为淋巴瘤特异性的靶点,抗体特异性结合到肿瘤细胞上的CD20的胞外域,一方面其阻断作用,更重要的是Fc区域能随之抗体依赖的细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及程序性细胞死亡(也称为直接细胞死亡或凋亡,PCD)诱导靶细胞死亡。
发挥功能需要Fc介导的功能,因而在抗体结构选择时一般选择全长且有较强Fc功能的IgG1型,此外通过糖基化改造,增强ADCC作用等,如三代药物ubilituximab、Obinutuzumab(奥滨尤妥珠单抗、Gazyva)。同时,不同的抗体识别的表位也不同,亲和力、构象等因素,也会导致最终功能不同。
图12 CD20结构示意图及各CD20抗体结合区域示意图
Her2、Trop2、CD22、CD33、BCMA、Claudin 18.2等均属于此列,肿瘤细胞上高表达抗原,这也是这些靶点可以作为ADC药物靶点的原因。
2.2.3. 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相关膜蛋白。
2.2.3.1. 抗体结合膜蛋白,引起膜蛋白变构激活下游通路:
最为经典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是T细胞表面的CD3,1986年第一个被FDA批准上市的单抗药物就是CD3ε的单抗Muromonab。CD3抗原作为T细胞表面的重要标志,是由四条蛋白链(CD3γ、 CD3δ 、CD3ε、CD3ζ)组成的蛋白复合物结构。T淋巴细胞活化是免疫应答的基础,T淋巴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为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即APC表面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和TCR-CD3复合物结合,将刺激信号传入细胞内,第二信号为协同刺激信号,即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和T细胞表面系统刺激分子如CD8等结合。
图 13 CD3和TCR复合体及抗原提呈示意图
如图13所示,TCR的αβ亚基主要识别MHC分子呈递的抗原,但胞内区非常短,需要和CD3形成TCR-CD3复合物才能将刺激信号传入细胞内,CD3蛋白含有3对二聚体(εγ、εδ、ζζ),由四种亚基组成,他们胞内区均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ITAM是启动信号级联反应所必需的,因为它们募集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中间体和衔接分子。
如图14所示,CD3的抗体OKT3 Fab区域与CD3εγ结合后引起其构象改变,可在没有TCR聚集或交联情况下,诱导Nck蛋白募集到CD3ε链细胞质尾部来启动信号传导的级联反应,激活后续的免疫反应。基于上述机制。CD28、4-1BB等免疫激活型靶点,同理类似。
图14 OKT3结合CD3ε亚基导致构象改变激活下游信号示意图
但是但是,OKT3 实际上是获批的应用于治疗神移植后的急性排斥!这里主要与抗体结构有关。OKT3是全长的鼠源抗体,有免疫原性和丝裂原性,Fc区域可介导ADCCCDC等清除作用,同时导致TCR表达的下调。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的激活等。CD3是T细胞均表达的受体,所以靶向CD3也会引起T细胞的一些反应。
目前火热的T细胞链接器的开发方向,主要是应发挥拉进T细胞与肿瘤细胞距离,及介导激活效应,减少T细胞清除等负作用,抗体结构得选择较为关键,上市的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Blinatumomab(同时靶向CD3和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采用ScFv的单链抗体,去除Fc区域,一方面是分子量小,有较强的穿透力,另一方面会减少Fc区域导致的T细胞清除(个人理解, 个人想法是否可以用Fc改造,去除ADCC等效应,保留FcRn的结合,保证半衰期的同时不产生额外副作用)
图15 Blinatumomab构建原理和作用机理(由CD3和CD19两个单链抗体scfv共价链接而成,一端链接T细胞上的CD3激活T细胞,一端链接肿瘤细胞的CD19蛋白,拉进T细胞和肿瘤细胞)
2.2.4. 讲完激活剂,最后再介绍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最经典为PD-1/PD-L1为例。如下图所示,肿瘤细胞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TCR即使识别了肿瘤抗原,仍无法进行杀伤,产生了逃逸。因而需要引入抗体进行阻断,同2.2.1。阻断方式有两种,PD-1的抗体和PD-L1的抗体。这两种抗体是否有区别?
图16 PD-1/PD-L1抑制剂发挥作用示意图
图17 PD-1/PD-L1轴相关配体受体示意图
图17 所示,描述了PD-1与PD-L1轴相关配体,由于配体不同,抗体发挥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差异很大。
PD-1抗体同时阻断了PD-1和PD-L1、PD-L2的结合,会促进PD-L2与受体RGMB结合增加,其可能会促进免疫细胞过渡活化,导致呼吸免疫耐受降低,增加肺炎的发生率。
PD-L2的抗体同时阻断了PD-L1和PD-1和CD80的结合,保留了PD-1/PD-L2的结合通路,维持就是细胞PD-L2的局部稳态,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会促进CD80与CD28的结合,激活免疫系统。
图 18 PD-1及PD-L1抑制剂阻断不同配体作用示意图
此外由于表达细胞不同,抗体的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可看到市面上针对PD-1的抗体大多属于IgG4亚型,或者Fc功能沉默的IgG1,出发点是IgG4的Fc功能较弱,避免T细胞耗竭问题,更主要是发挥阻断作用;
针对PD-L1的大多是IgG1亚型,而IgG1的结构稳定性最佳,存在Fc功能也可一定程度上介导消除肿瘤细胞,如上市的Avelumab是存在ADCC效应,因而PD-L1的抗体除了阻断作用后,还发挥Fc介导杀伤。
至此简要介绍了抗体作用的不同靶点分类及抗体所起到的作用,希望各位读者对抗体靶点有个初步的认识。上述主要以单抗举例,目前双抗/多抗如火如荼,双抗同时结合两个靶点或同一靶点的不同表位,常常具有联合用药无法实现的效果,但有时副作用也可能会加剧,因而要仔细研究机理。
此外人体免疫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有众多代偿途径,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免疫逃逸等诸多谜团仍未破解,所使用的抗体也并非如上述描述如此智能只会与病患处结合,它也会与其他区域的特定蛋白发生特异或非特异性的结合,导致众多不良反应产生。此外各体差异很大,当时被予以厚望的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率仅约30%,多数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率仍较低,仍有太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靶点发掘及其机制研究亟待解决,制药之路道阻且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