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京:女记者吕梓源引众怒,胡锡进发声请求理解鼓励

  原标题:北京:女记者吕梓源引众怒,胡锡进发声请求理解鼓励

  文/江湖独白专栏

  “吕梓源是谁?”

  一时之间这个女子成为继“张姗姗”后的另一个知名人物,在疫情未解封之前,一直暗戳戳地说出“将信心还给民众”的话语,可是在38.2的体温后,被安排到豪华方舱之中,还公开发视频科普“在小汤山隔离”的日子。

  

  (吕梓源在小汤山隔离)

  为什么一个记者进入方舱隔离会引发争论?

  那是因为吕梓源的症状较轻,38.2的症状和面对镜头前的自然,都让屏幕前正在居家隔离忍受煎熬的人们感觉到不适。

  视频之中的吕梓源

  要知道,在12月11日,小汤山方舱医院的李医生就提到,“60岁到80岁的人群要考虑基础病情况,60岁以下人群基本不用去医院。”

  在社交平台上,吕梓源还连续发布了相关的方舱隔离视频,观看次数都不小,在视频之中,并没有她在面对阳性之后,比起居家隔离的人要更加轻松。

  

  (相关的视频)

  在视频之中,吕梓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享受两张床位的隔离房间,对于网友的质疑,她也在社交平台上予以回复,并不能解决网友的质疑。

  作为一名症状较轻的人员,在医生提到“60岁以下的人基本不用去医院”时,她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次争议。

  小汤山隔离方舱

  据相关新闻报道,北京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状,目前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50例,多为基础性疾病。

  此前也出现过120急救电话人数急剧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小汤山的隔离病房应当有效提供给症状更为严重的患者。

  吕梓源的视频没有让人共情,反倒是让自身陷入争议之中,“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主义跃然纸上。

  

  (相关报道)

  小汤山方舱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设备先进,有电视有网络,药品供应充足,更有住院医院24小时看护,是非典时期建立的医院,为阳性患者隔离做出了有效的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38.2度在北京这个特殊时期,完全是可以居家隔离的,可是却成为吕梓源试图让其他患者共情的一种方式,有媒体跟踪报道。

  没必要的视频可以不发

  吕梓源在被网友质疑之后,也对此情况做出了几点解释,并没有说服群众,反而能够从其中看出个人与舆论理解的差距。

  在为何会选择入住方舱时,吕梓源解释是在对小汤山医院方舱报道过程中确诊的,她有两个选择,可以居家隔离和直接住进方舱,“为了方便与同事配合完成报道工作”,选择直接就近住进方舱。

  

  (相关的回应)

  如果是正常的情况,这个选择并没有关系,可是这是在北京出现感染者增长的情况,网友们正在家中煎熬,凭借着准备的退烧药和家人的照顾死扛。

  舆论的重心不在于采访工作是否能够继续下去,而是为何一个38.2的年轻小记者能够安排到小汤山隔离医院之中。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理想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让医疗资源给患有基础疾病的重症人员。”

  现实是,“一位一度质疑放开封控的记者安然地躺在豪华方舱之中,拍视频宽慰其他患者。”

  个人认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医院资源出现了不对等的场景,接下来如何调整这个尺度,才是这“吕梓源”后的延续话题。

  

  (不顾形势,不开口罩游玩)

  在评论之中,大家都是考虑优先将药品和治疗给到小孩和老人,这是一个共识,小孩和老人永远是先行者,成年人只要免疫力扛过去前几天,基本都恢复无症状了。

  而吕梓源在确诊前夕,还不戴口罩外出,声援支持反对解封的学生,一举一动都不值得称之为一个正面形象,翻车是必然的结果。

  

  (12月前夕还在阴阳怪气)

  我们希望公众人物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有需要的人员,而不是将其当成一个感动事迹,发视频鼓舞正在死扛的人员。

  一个人如果背离了实际,那么她就无法理解为何会受到群众的质疑。

  胡锡进的发声

  在事件曝光之后,吕梓源的经验显然无法面对网友的质疑,只能选择沉默,而著名评论家胡锡进却抓过来评论,讲述了他内心的看法。

  

  胡锡进的发声

  在开头时,他首先讲述了自身经历的情况,对于网友的情绪表示理解,表明“像小吕这样住进小汤山的单间,是极个别的例子”后,又提到了“小记者哪有什么特权,都是一些经常要加班熬夜,工资不高的老百姓。”

  胡锡进的这个发声很有意思,在舆论的边缘来回折腾,最终将吕梓源定义为没特权,工资不高的老百姓,安抚了舆论。

  可是他并没有指出更多的信息,比如北京的感染情况、医生建议等等细致一点的依据,解释了“年轻记者需要经验积累,我们应当多多鼓励”的话语。

  这一切的背后比起吕梓源回应更加熟练,一定程度上将问题解决了,可是关于谁安排的只字不提。

  最后再说出了一句团结的话语,“大家绝对是在一条船上,必须一起挺过这一波感染的高峰期”,让人不由得评论一句,“老胡解释的好!”

  北京记者吕梓源引众怒,胡锡进发声请求理解鼓励,这两位对媒体有一定了解的从业人员,在做事和讲话面前,选择用语言的魅力来将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这必然会引起舆论的反感。

  

  (大V的理解)

  对于防控措施的改变,坚持支持国家的策略,可是在某些人仍然没有选择以症状为先的态度,选择照顾自身为主,这只能让“特权”两字无法隐形,最终为其付出代价。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必定和他的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当你享受来自自身优势带来的自由,更需要考虑生处水深火热的普通人家,自古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为人称颂,到了这个时代还是让人怀念。

  吕梓源的小汤山事件虽然会过去,但是对于此事的思考,我想会在之后有些不同的理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