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发现及序列优化高手聚会都聊了些什么?
经过两天充分的交流和讨论。2022bioSeedin柏思荟第四期抗体药研发Workshop模块二《抗体药发现及序列优化》终于圆满结束。
现在赶紧一起回顾下精彩的内容与瞬间。
01
保诺桑迪亚大分子研发部高级总监 黄海明
抗体药候选药物确认过程
黄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科研和药物发现经验,做了精彩的分享。
演讲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靶点发现、确证”、“Hit identification”、“人源化、亲和力成熟和序列优化与功能性改造”、“Lead optimization”、“表位竞争实验”、“成药性分析”。
可成药性靶标分子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双(多)特异性抗体,ADC, Biological better 抗体势必是一个大有潜力的一个方向;同时结合靶点背景、成药性分析及适应症进行靶点考虑也不可缺少。所以抗体功能验证和理化特征是早期发现阶段的核心。
针对抗体发现的主要方法,结合多年的实际研发经历,着重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这一方法。结合在海外研发的工作经历着重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抗体文库的构建中天然纳米抗体文库和合成文库的过程。引发现场众多讨论的话题如建库的质控要点,氨基酸偏向性设定等。
有关抗体亲和力成熟策略,结合噬菌体展示亲和力文库的构建-多位点联合突变这一内容,讲解了抗体筛选的方式。此外抗体的人源化,围绕降低免疫原性、防止产生ADA、减少抗体药物的副作用等主要目的,应以亲和力无显著下降、理化特征无明显变化、功能无显著下降等标准来衡量。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学员共同探讨了纳米抗体的人源化。
02
益科思特CEO 袁清安
不同抗体发现平台讲解
袁博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杂交瘤技术实操经验2.单B细胞功能抗体发现平台等新型技术3. 抗体库展示技术、纳米抗体、转基因动物4.各平台典型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通过对抗体展示平台的概述作为切入点,将包括杂交瘤技术在内的抗体发现技术从广义上统一到抗体展示这个概念,提出Phenotype 和 genotype的偶联是各类展示平台的基础目标。
针对生产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杂交瘤技术。袁博介绍了使用杂交瘤技术的具体步骤,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动物免疫和B淋巴细胞分离的方法。如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如何进行克隆与增殖以及如何进行杂交瘤的选择,袁博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单B细胞功能抗体发现技术方面,袁博从“高特异性”、“低免疫原性”、“可开发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优点。针对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袁博也和现场学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与互动。
有关噬箘体展示技术,噬箘体展示技术有着很多优势。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是当今抗体制药临床前研究阶段获得种子抗体最核心的技术,没有之一。在应用方面,从抗体发现、抗体库创建、表位发现、新受体和配体的鉴定等方面袁博也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了讲解。引发重点讨论的如噬菌体库展示scFv和Fab时的技术特点及应对方式。
03
岸迈生物创始人/CEO 吴辰冰
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
吴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双抗药物开发和研究的经验,分别从行业背景,抗体骨架类类型及靶点组合策略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双抗抗体的设计的相关市场方向和新兴技术信息。
抗体药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科学新发现交替推动,两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抗体药早期发展主要是靠杂交瘤,抗体工程,人源化这些技术推动发展;单抗技术成熟后,等到以PD-1为代表的靶点功能科学发现迎来了新一波抗体药发展高潮;在靶点发现之后,以双抗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成为当前的抗体药主流。
双抗成为全球?分?药物市场增?最快的领域。但是双抗?业?产的可?性依旧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架层?的错配问题。吴博?谈到Cross-linking可以解决重链配错,但针对轻链配错可以考虑CrossMab。随之引发的问题是如何将它们连接到?起并且保持?效性。以FIT-Ig( Fabs-In-Tandem Ig)为例,通过Fab串联,简易的FIT-Ig是唯?不含linker和突变的双抗平台技术。这种技术以同?种结构实现不同靶点的即插即?,充分体现了?效性,多功能性。
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的说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研发情况。靶点的选择与组合是双抗的关键。通过不同的靶点,可以潜在强化抗体与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多个功能相似的致病细胞通路。双抗药物的应?绝不只在肿瘤,靶点组合策略可以扩?双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可能性。
04
岸迈生物抗体工程总监 宫世勇
双抗的序列优化与开发要点
在双抗抗体工程部分,嘉宾通过分享双特异性抗体的优化,要点分析以及结合相关案例说明了现有双抗药物开发中的热点。分享提到单抗是双抗的亲本,通过早期单抗亲本筛选和序列优化可以预测位点和避免后续将会出现的问题,如N端环化和C端Lys数量过多。这缩减了双抗?产中的时间成本。所以,保持所选亲本单抗的亲和力,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这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双抗研发的效率。
在?艺放?层?,由于双抗结构分类以及构建单元众多,多样化的双抗结构需要定制的?艺。安全性和药效是成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如引?共刺激信号CD28或4-1BB,可以增强免疫细胞活化,从而增强药性。并且,通过控制免疫原性可以保证个体服药的安全性。
05
康宁杰瑞药理部资深总监 王媲琳
抗体药物体外药效评价
王博士分别从抗原结合/内吞,FcR受体结合及其效应功能,不同类型抗体作用机理,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原性体外评价,这五个方面来解释体外药效评估的关键要点。
抗原结合可以从多层?进?评估,结合抗体的抗原不?定具有活性;不同的结合特性可能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有差异。因此,需要构建实验体系进?体外药效评估,通过分析不同的实验结果了解候选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思路。但是双抗机理的创新对体外活性验证的实验体系挑战很大,需要扎实的基础。
药效评估通?平台体系的搭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抗原结合,膜内吞, Fc受体结合性及CDC、ADCC体系等。但是,早期筛选?法不?定要求高精尖,主要选择最能代表抗体作用机理,与靶标?物学作?最相关的体系。特异性的实验体系针对靶抗原的?物学作?进?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明确药物潜在作用机理,量化药物的作?时间,作?浓度以及浓度-效应关系。引发现场热烈讨论的话题包括抗体内吞,T细胞激活实验体系建立等。
06
集萃药康功能药效中心副总监 孙红艳
抗体药物体内药效评价
孙博?分别从不同动物模型,不同疾病模型,不同作用机制药物以及大分子生物药的安全性这四个方面对抗体药体内药效评价进行分享。
体内药效评价需要结合对药物本身作?机制以及不同动物模型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动物种属可以?于评价?分?药物体内成药性。在动物模型构建及应用方面,不仅分析了PBMC建模,HSC建模以及人源化小鼠等模型的技术特点,还结合当前行业研究热门药物如CD3双抗,靶向NK和靶向髓系细胞的抗体进行应用解析,为不同抗体匹配适合的模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因为疾病机制非常复杂,当前单一动物模型只能反应部分药效功能,所以需要综合考虑。
SUMMARY
小结
为期两天的《抗体药发现及序列优化》分享,涵盖了丰富干货;两天的交流,听众积极提问,与嘉宾进行了深度的互动。现场提出了许多当前行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对抗体药发现有了新的思考。期待我们下一个模块的再会。